鲁迅《谣言世家》全文、注释和赏析
双十佳节, 有一位文学家大名汤增先生的, 在《时事新报》上给我们讲光复时候的杭州的故事。他说那时杭州杀掉许多驻防的旗人,辨别的方法,是因为旗人叫“九”为“钩”的,所以要他说“九百九十九”,一露马脚,刀就砍下去了。
这固然是颇武勇,也颇有趣的。但是,可惜是谣言。
中国人里,杭州人是比较的文弱的人。当钱大王治世的时候,人民被刮得衣裤全无,只用一片瓦掩着下部,然而还要追捐,除被打得麂一般叫之外,并无贰话。不过这出于宋人的笔记,是谣言也说不定的。但宋明的末代皇帝,带着没落的阔人,和暮气一同滔滔的逃到杭州来,却是事实,苟延残喘,要大家有刚决的气魄,难不难。到现在,西子湖边还多是摇摇摆摆的雅人;连流氓也少有浙东似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打架。自然,倘有军阀做着后盾,那是也会格外的撒泼的,不过当时实在并无敢于杀人的风气,也没有乐于杀人的人们。我们只要看举了老成持重的汤蛰仙先生做都督,就可以知道是不会流血的了。
不过战事是有的。革命军围住旗营,开枪打进去,里面也有时打出来。然而围得并不紧,我有一个熟人,白天在外面逛,晚上却自进旗营睡觉去了。
虽然如此,驻防军也终于被击溃,旗人降服了,房屋被充公是有的,却并没有杀戮。口粮当然取消,各人自寻生计,开初倒还好,后来就遭灾。
怎么会遭灾的呢?就是发生了谣言。
杭州的旗人一向优游于西子湖边,秀气所钟,是聪明的,他们知道没有了粮,只好做生意,于是卖糕的也有,卖小菜的也有。杭州人是客气的,并不歧视,生意也还不坏。然而祖传的谣言起来了,说是旗人所卖的东西,里面都藏着毒药。这一下子就使汉人避之惟恐不远,但倒是怕旗人来毒自己,并不是自己想去害旗人。结果是他们所卖的糕饼小菜,毫无生意,只得在路边出卖那些不能下毒的家具。家具一完,途穷路绝,就一败涂地了。这是杭州驻防旗人的收场。
笑里可以有刀,自称酷爱和平的人民,也会有杀人不见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谣言。但一面害人,一面也害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古时候无须提起了,即在近五十年来,甲午战败,就说是李鸿章害的,因为他儿子是日本的驸马,骂了他小半世;庚子拳变,又说洋鬼子是挖眼睛的,因为造药水,就乱杀了一大通。下毒学说起于辛亥光复之际的杭州,而复活于近来排日的时候。我还记得每有一回谣言,就总有谁被诬为下毒的奸细,给谁平白打死了。
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
至于用数目来辨别汉满之法,我在杭州倒听说是出于湖北的荆州的,就是要他们数一二三四,数到“六”字,读作上声,便杀却。但杭州离荆州太远了,这还是一种谣言也难说。
我有时也不大能够分清那句是谣言,那句是真话了。
十月十三日。
【析】 司马迁写《史记》,在人物传记中设“世家”一体,主要记叙世袭封国的诸侯们的事迹。后来词义引申,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造谣、传谣、信谣,因讹传讹,以谣言害人又以谣言被害,成为旧中国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我们“祖传”的一种法宝。鲁迅深感于反动派、无聊文人、小市民等造谣、传谣,世代相袭,害人误国,所以写 《谣言世家》。
为了以事实来批驳谣言,文章开篇引出了“民族主义文学家“汤增 (“扬”的异体字) 在《时事新报》所造的谣言。谣言的特点是道听途说,夸大捏造事实,似真而假,耸人听闻。汤增所贩卖的谣言荒诞离奇,严重损害和挑拨了民族关系。鲁迅一针见血地评述说:“这固然是颇武勇,也颇有趣的。但是,可惜是谣言。”于是,夹叙夹议,用事实来驳倒谣言。然而,辟谣只是论证的第一步,揭露谣言的危害和造谣专家们的险恶用心,才是文章的根本目的。鲁迅的批驳论证波澜曲折,层峦叠涌,妙句连翩,于幽默风趣中显露出作者强烈的爱憎。
为了说明杭州人文弱善良,决不会以口音的不同而乱杀旗人,鲁迅根据郑文宝《江表志》的记载,生动地描写五代时吴越国的情况: “人民被刮得衣裤全无,只用一片瓦掩着下部,然而还要追捐,除被打得麂一般叫之外,并无贰话。”这样秉性柔弱而缺乏反抗性的人民,怎么会凭白无故地乱杀无辜的旗人呢?为了使论据充足,论证严密,鲁迅从历史渊源上说明南宋和明末,末代皇帝带着“没落的阔人,和暮气一同滔滔的逃到杭州”来苟延残喘,在这里酣歌醉舞,偏安一隅,哪里能培养出尚武的民风和刚决的气魄呢? 接着又从今日的民风人情上加以印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出“当时实在并无敢于杀人的风气,也没有乐于杀人的人们”的断语,文章如织锦添花,层层推进,既证实了《时事新报》所载确系谣言, 又揭穿了谣言世家子弟汤增的险恶卑劣的用心。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文势一转,鲁迅从亲历者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爆发,战争并不激烈,驻防军终被击溃,但并无滥杀,结果是旗人自谋生路。谣言与事实,两相对照,泾渭分明,谣言不攻自破,真相大白。然而,谣言的危害和后果怎样?鲁迅的文笔又一逆转,用旗人自谋生计,因谣言而遭灾的事实,说明谣言怎样害人和杀人,推出了文章的第二层波澜。
说旗人“秀气所钟”,聪明可爱,对杭州的汉人并不歧视,和睦相处,足见当时虽然反满兴汉,而两族人民并无仇恨,也并未残杀或报复。但谣言一起,因讹传讹,懦弱而轻信的汉人怕旗人下毒,长期享受世禄,别无谋生本领的旗人做小生意无人问津,“途穷路绝,就一败涂地了”。谣言可以杀人,别有用心的造谣专家和轻信谣言、不加判断分析的市民群众无心地配合,就往往产生谣言害人和杀人的大小悲剧。
“笑里可以有刀,自称酷爱和平的人民,也会有杀人不见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谣言。”这是最深刻的总结,也是最精彩的警句。“笑里有刀”并非是“笑里藏刀”,酷爱和平的人民并非有心杀人,但谣言确实能成为杀人不见血的武器。有意的造谣者为了陷害别人而造谣,无心而愚昧的传谣者添枝加叶,给谣言安上翅膀,增添内容和感情色彩,就会激起民变,酿成祸乱,而受害者除无辜的人民外,往往也包括无意的传播者,甚至谣言世家的子弟。所以鲁迅指出 “一面害人,一面也害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例证是甲午战争、庚子拳变和辛亥革命时的三个谣言,都产生了这样的结果。行文至此,文章的第三层波澜已达峰顶,推出了下文“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的精辟判断和明确结论。
“谣言世家的子弟”,包括了爱造谣和爱传谣的人们,“以谣言杀人”是运用祖传的造谣伎俩,以软刀子杀人,但结果适得其反,造谣者常常因为所造的谣言影响波及到自己,或被诬为下毒的奸细,或被视为汉奸而祸延自己。这倒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
鲁迅的文章,在结构上关合严密,无懈可击。开头引的例子,已证明是无稽的谣言,但追溯来历,要找出“用数目来辨别汉满之法”,又引出了起源于湖北荆州说,因为湖北人读“六”作“路”,与旗人读“六”为上声大有分别,故又附会出此说。但前面用 “倒听说”三字,后面又说杭州离荆州太远,已经暗示这全是传闻,故推测说“这还是一种谣言也难说”。由此也可悟出,谣言并非产于一时一地,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带有普遍性。谣言之所以能够骗人,就因为它很像真话。文章的结语,说自己有时也难以“分清那句是谣言,那句是真话”,幽默风趣,说明了辨别谣言与真话之难,也说明谣言世家绵延不绝决非偶然。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617-618页.
-
鲁迅《做“杂文”也不易》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娘儿们也不行》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我的种痘》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
-
鲁迅《元题》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