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和鹿
你天真地看着世界,
永远在笑;
你刚挣脱了襁褓
就坐了牢,
纯黑的眼睛
没映过无边的土地,
细弱的小腿
很少自由地蹦跳,
只有水槽中的天,
只有铁窗外的鸟……
你在幻想中
把伙伴寻找,
又用短短的铅笔
把它轻描,
呀,
那是一只梅花小鹿,
多么甜美,
多么灵巧。
你爬上它的脊背,
一同在云中飞跑。
你们一直追上了月亮,
问太阳在哪儿睡觉,
又拾起
胡豆似的星星,
上面长出了羽毛。
小鹿舔舔嘴唇,
忽然想吃青草,
掏呀掏,
哎,不好
怎么吃了叔叔的字条……
现实
像醒不了的噩梦,
继续着——
慌乱的钥匙打开铜铐。
妈妈自由了?
被带入山中小道。
你吃力地登上
锈色的石阶,
细看着
一排排含泪的小草,
唱着歌谣,
走向死、走向屠刀……
一切消失了,
一切停止了,
卑鄙的黑夜已逃之夭夭。
只有路;
只有草;
只有那一片死静;
还在无声的控告。
只有微笑;
只有画页;
只有那幻想的小鹿
还在倾述你的需要。
《小萝卜头和鹿》是顾城早期作品,读着它,我眼前幻化出这样一幅情景:深秋的黄昏。枯叶飘零的白桦林是惨淡凄清的。当太阳惆怅地收去了最后一线光芒时,伴着罡风从林中传出了忧伤的小提琴曲。它开始生涩悲苦,后转入飘逸悠扬,生涩悲苦是心灵紧缩的回响,飘逸悠扬是一脉天真在流淌……最后乐曲在痛苦忧愤的颤音里,丝丝缕缕化作深沉的哀思,在晚风中萦回,仿佛永不散去……《小萝卜头和鹿》这首仿佛是童稚式的晶莹和单纯的诗,却具有如此动人魂魄的艺术力量,读之回肠荡气,思之怵然泪滚!
小萝卜头是英雄的后代,是坚强纯洁的孩子。他在极短的生涯里,竟没有迈向自由的门坎半步!他甚至够不到去看铁窗外“无边的土地”。属于他“纯黑的眼睛”的,只是笼着死寂的阴湿的狱墙, “水槽中的天”, “铁窗外的鸟”。他不属于自由,不属于太阳。然而,他却“天真地看着世界,/永远在笑”。痛楚折磨蚕食了他的肌体,粗劣的饮食摧残了他的生长,但他弱小而不屈的灵魂在驰骋,阴黑的牢房里,自由的信念在滋长!他在幻想中,寻找“伙伴”, “又用短短的铅笔,/把它轻描”——那只“甜美灵巧”的“梅花小鹿”就是自由的化身,理想的象征。这个象征体自身就具有纯洁而无辜的诗意美。作者成功地剪取了这幅鲜明单纯的诗的图画,于其中蕴含和寄托了很复杂的思想感情,使之普通却有深远之感,幼稚而具悲苦之音。诗人用了内向性和主观性较强的句子,展开了丰富联想。“云中飞跑”的意象群与前一部分写实性描绘之间跨度很大,因而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诗情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想象方式是彻底儿童化的, 单纯美丽,绝无雕痕,也与整首诗的情绪相统一。孩子爬上小鹿的脊背,腾入自由的白云,到皎洁的月宫,“问太阳在哪儿睡觉”,又拾起长满五彩羽毛的“胡豆似的星星”……这是一幅清新隽美的图画,是这支哀伤的乐曲中插入的一小段华彩的乐章。它使诗情显得跌宕起伏,丰富绚丽,通过创造想象的倾述和情感的流动,浓缩了诗人对人性和自由的讴歌,对败类们摧残自由的鞭挞,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作用。这里诗人艺术地规避了让一腔悲愤直白喷射,他以意象化的语言去表现灵魂震颤的痛苦,他用美丽天真的想象,去表现对吞灭它们的黑暗的控诉。可谓浅中蕴深,薄中有厚。再接下来又是写实,“像醒不了的噩梦”般的黑暗现实,在孩子的心灵里投出了硕大的暗影,妈妈永远永远不会回来了,而自己也终于“吃力地登上/锈色的石阶”,倒在“一排排含泪的小草”丛里……。今天, “卑鄙的黑夜”早已被太阳金色的箭镞射得“逃之夭夭”,但歌乐山在,历史永不会被遗忘,那“山中小道”,“含泪的小草”, “那一片死静”,“还在无声的控告”!那纯真的“微笑”,那只“幻想的小鹿”, “还在倾述你的需要”!诗人站在历史正义和人道主义维护者的立场上,用发自心灵最深处的情思,完成了这首情与景高度融合的、深致哀婉的诗画,鲜明地表现了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主题。
这首诗,选取了小萝卜头画的小鹿作为立意的脉络而贯穿全篇,显示了作者对材料深掘的功力。孩子画一只小鹿,这本是一桩平常的事件,但年轻的诗人却透过了事物的表面,开掘出了事件的本质并赋予了它不寻常的深刻含义。诗中,作者把状物和传神结合起来,用单纯鲜明的形象,孩子般纯朴的语言,表现了人民对自由解放的不屈追求,它的鲜明的人道主义呼唤,深深地打动读者心灵。此外,这首诗的特色还突出表现在抒情角度的独特上。我们看出,作者是站在一个大孩子的视角去进行艺术创作的,无论诗中的抒情还是写景,都通过儿童常见的、单纯鲜明的诗的图画来表现。这些表现都没有超出儿童的理解力以上,却又是那般深沉动人,显得自然而又深邃,明晰而又蕴藉。诗的结尾一段,感情推向了最高潮,用两个复杂排比句,使全诗达到余波未尽、境界遥深、发人深思、感人泪落的效果。
永远在笑;
你刚挣脱了襁褓
就坐了牢,
纯黑的眼睛
没映过无边的土地,
细弱的小腿
很少自由地蹦跳,
只有水槽中的天,
只有铁窗外的鸟……
你在幻想中
把伙伴寻找,
又用短短的铅笔
把它轻描,
呀,
那是一只梅花小鹿,
多么甜美,
多么灵巧。
你爬上它的脊背,
一同在云中飞跑。
你们一直追上了月亮,
问太阳在哪儿睡觉,
又拾起
胡豆似的星星,
上面长出了羽毛。
小鹿舔舔嘴唇,
忽然想吃青草,
掏呀掏,
哎,不好
怎么吃了叔叔的字条……
现实
像醒不了的噩梦,
继续着——
慌乱的钥匙打开铜铐。
妈妈自由了?
被带入山中小道。
你吃力地登上
锈色的石阶,
细看着
一排排含泪的小草,
唱着歌谣,
走向死、走向屠刀……
一切消失了,
一切停止了,
卑鄙的黑夜已逃之夭夭。
只有路;
只有草;
只有那一片死静;
还在无声的控告。
只有微笑;
只有画页;
只有那幻想的小鹿
还在倾述你的需要。
《小萝卜头和鹿》是顾城早期作品,读着它,我眼前幻化出这样一幅情景:深秋的黄昏。枯叶飘零的白桦林是惨淡凄清的。当太阳惆怅地收去了最后一线光芒时,伴着罡风从林中传出了忧伤的小提琴曲。它开始生涩悲苦,后转入飘逸悠扬,生涩悲苦是心灵紧缩的回响,飘逸悠扬是一脉天真在流淌……最后乐曲在痛苦忧愤的颤音里,丝丝缕缕化作深沉的哀思,在晚风中萦回,仿佛永不散去……《小萝卜头和鹿》这首仿佛是童稚式的晶莹和单纯的诗,却具有如此动人魂魄的艺术力量,读之回肠荡气,思之怵然泪滚!
小萝卜头是英雄的后代,是坚强纯洁的孩子。他在极短的生涯里,竟没有迈向自由的门坎半步!他甚至够不到去看铁窗外“无边的土地”。属于他“纯黑的眼睛”的,只是笼着死寂的阴湿的狱墙, “水槽中的天”, “铁窗外的鸟”。他不属于自由,不属于太阳。然而,他却“天真地看着世界,/永远在笑”。痛楚折磨蚕食了他的肌体,粗劣的饮食摧残了他的生长,但他弱小而不屈的灵魂在驰骋,阴黑的牢房里,自由的信念在滋长!他在幻想中,寻找“伙伴”, “又用短短的铅笔,/把它轻描”——那只“甜美灵巧”的“梅花小鹿”就是自由的化身,理想的象征。这个象征体自身就具有纯洁而无辜的诗意美。作者成功地剪取了这幅鲜明单纯的诗的图画,于其中蕴含和寄托了很复杂的思想感情,使之普通却有深远之感,幼稚而具悲苦之音。诗人用了内向性和主观性较强的句子,展开了丰富联想。“云中飞跑”的意象群与前一部分写实性描绘之间跨度很大,因而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诗情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想象方式是彻底儿童化的, 单纯美丽,绝无雕痕,也与整首诗的情绪相统一。孩子爬上小鹿的脊背,腾入自由的白云,到皎洁的月宫,“问太阳在哪儿睡觉”,又拾起长满五彩羽毛的“胡豆似的星星”……这是一幅清新隽美的图画,是这支哀伤的乐曲中插入的一小段华彩的乐章。它使诗情显得跌宕起伏,丰富绚丽,通过创造想象的倾述和情感的流动,浓缩了诗人对人性和自由的讴歌,对败类们摧残自由的鞭挞,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作用。这里诗人艺术地规避了让一腔悲愤直白喷射,他以意象化的语言去表现灵魂震颤的痛苦,他用美丽天真的想象,去表现对吞灭它们的黑暗的控诉。可谓浅中蕴深,薄中有厚。再接下来又是写实,“像醒不了的噩梦”般的黑暗现实,在孩子的心灵里投出了硕大的暗影,妈妈永远永远不会回来了,而自己也终于“吃力地登上/锈色的石阶”,倒在“一排排含泪的小草”丛里……。今天, “卑鄙的黑夜”早已被太阳金色的箭镞射得“逃之夭夭”,但歌乐山在,历史永不会被遗忘,那“山中小道”,“含泪的小草”, “那一片死静”,“还在无声的控告”!那纯真的“微笑”,那只“幻想的小鹿”, “还在倾述你的需要”!诗人站在历史正义和人道主义维护者的立场上,用发自心灵最深处的情思,完成了这首情与景高度融合的、深致哀婉的诗画,鲜明地表现了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主题。
这首诗,选取了小萝卜头画的小鹿作为立意的脉络而贯穿全篇,显示了作者对材料深掘的功力。孩子画一只小鹿,这本是一桩平常的事件,但年轻的诗人却透过了事物的表面,开掘出了事件的本质并赋予了它不寻常的深刻含义。诗中,作者把状物和传神结合起来,用单纯鲜明的形象,孩子般纯朴的语言,表现了人民对自由解放的不屈追求,它的鲜明的人道主义呼唤,深深地打动读者心灵。此外,这首诗的特色还突出表现在抒情角度的独特上。我们看出,作者是站在一个大孩子的视角去进行艺术创作的,无论诗中的抒情还是写景,都通过儿童常见的、单纯鲜明的诗的图画来表现。这些表现都没有超出儿童的理解力以上,却又是那般深沉动人,显得自然而又深邃,明晰而又蕴藉。诗的结尾一段,感情推向了最高潮,用两个复杂排比句,使全诗达到余波未尽、境界遥深、发人深思、感人泪落的效果。
今日更新
-
工作着是美丽的
[2019-05-15]
-
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
[2019-05-15]
-
有月亮和水和女儿的诗(组诗选章)
[2019-05-15]
-
燕
[2019-05-15]
-
声音
[2019-05-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