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2020-04-09 可可诗词网-澳门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澳门农业日益式微,总耕地面积不过百余亩,主要集中在离岛区。目前,从事农业的家庭不足百户,劳力不过二百余人。
        澳门农业,大致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部份。由于近二十年来,澳门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所以现今澳门居民日常所需的农副产品已靠进口解决,农耕土地也大都被高楼大厦取代,澳门农业今天已式微。
        澳门农业最昌盛的时期,是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的二十年间。
        一九四六年,适逢内地潮汕一带发生乾旱,农作物失收,灾情极其严重,因而这一带地区的居民便纷纷逃荒涌来澳门。由于这些新移民中以农民最多,他们来澳落籍后,便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加上当时澳门荒地较多,农业开始进入昌盛佳境。到了五十年代初,关闸事件之后,内地蔬菜停止供澳,澳门政府祇有实行鼓励种菜的政策,给予愿意务农人士自己选择土地、自己开发农业的权利,澳门农业因而进入大开发阶段,同年菜农合群社亦正式成立。不过,其时的农业经营多数自耕自给。除耕地种菜外,亦以养猪为主。到了六十年代,本澳的菜地多达千余亩,日产蔬菜大约可佔全澳蔬菜市场供应量的一半,这是澳门农业的鼎盛时期。此后,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建筑业的兴旺,澳门农业便转走下坡。
        七十年代初,全澳使用的耕地还有六百至七百亩,包括五百亩菜地和大约一百八十亩禾田。到了八十年代,农业明显萎缩。原因是:
        (一)内地推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卓有成效,运销澳门的农产品丰富,加上同澳门接壤的拱北边境和湾仔农贸市场的更大开放,以及过关手续的简化,吸引大量澳门居民过境购买农副产品或贩运农副产品回澳,这些产品都可以满足澳门市场需要。
        (二)五十年代时期,澳门政府对务农者所採用的特惠照顾政策,随着澳门都市现代化规划而不再施行。况且澳门地少人多,土地资源便成为重要的生财工具之一,因而很多农地都被徵购为发展高楼大厦;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澳门农业发展走向衰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说说农民习俗。本澳农民大都来自内地农村,故其生活习俗很多都保留浓厚的农村色彩,过年时节,日常祭祀等礼仪并没有特别之处,和其他地方农村分别不大。近年时候,尚有些年长者执着要行守岁、蒸年糕、炸煎堆、做油角等做法。年尾时候,要择日子谢竈,打扫居室,尤其重视一家团聚吃年夜饭,饭后吃汤圆。蒸年糕是庆祝新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预卜来年是否好景的方法。事前一家人先选好上等白米拿去舂成粉,然后加水开粉搓成糊状,再放在蒸笼裏,由专人控制烧柴的火候,一连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期间不能出言讲一些不吉利的说话,否则会受长者斥駡。当年糕蒸好后,待其凉透了,便用筷子插向糕的中心部份,如果整个年糕是熟透,筷子不会沾有糊浆,这是预兆明年会顺景;反之,老人家心裏便像有条刺,觉得明年不好了。另外製作煎堆时,当看到油锅裏的粉团鼓胀得圆乎乎的话,便会很开心,这是寓意“煎堆碌碌,金银满屋”。而贺年糖果也是一些好意头的食物。例如糖莲子、糖椰子、糖金橘、糖莲藕、花生、瓜子等,都寓甜蜜、多寿、添丁等意思。年初一那天会吃素食斋菜,不能扫地;若非扫不可的话,也要用新的禾桿帚扫地,从大门口开始向屋内扫,这是寓意不把财运扫走。年初二吃开年饭,年初三不出门拜年,以防犯“赤口”和人争吵,年初七庆祝人人的生日,吃长寿麪条,十五閙元宵。
        时移世易,很多古老习俗已式微或消失;就算有些继续受人奉行,也改变了原来的意义。年青一代对过年的观念已经淡化了很多。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