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源
古诗选集。十四卷。清沈德潜编选。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江苏今吴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深受乾隆帝赏识,多次受到嘉奖。后辞官归里。受业于叶燮,论诗主格调说。著有《归愚文钞》,编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
《古诗源》依据明冯惟讷《古诗纪》等旧籍,收录了先秦至隋代诗歌共七百余首。编者宗旨在于探寻诗歌之源,故取名《古诗源》。他认为“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于是,他“溯陈、隋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骚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谣里谚,无不备采”;“于古逸存其概,于汉京得其详,于魏晋猎其华,而亦不废夫宋、齐后之作者。既以编诗,亦以论世。使览者穷本知变,以渐窥风雅之遗意”(《自序》)。
虽然编者意在复古,通过选诗和注诗、评诗阐扬“诗教”,倡导“风雅”,表现了陈旧保守的诗学观念,但从其选诗标准看,其艺术见解比较高明,客观上也体现了诗歌发展的真实面貌。一、为了“渐窥风雅之遗意”,为学诗者导源,编者选录了不少古代歌谣和汉魏六朝乐府。对文人创作,他比较重视那些有社会内容的作品,特别注意知人论世。在对作品的评论中,他力图发现诗歌内容、风格与时代、与作家人品胸襟的联系。如论阮籍《咏怀》诗:“阮公咏怀,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此其为阮公之诗也。必求之时事以实之,则凿矣。”又如论陶渊明其人:“渊明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托,不独《咏荆轲》一章也。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有不独步千古者耶!”持论均透辟而稳洽。二、由于编者崇尚雅正,故尤重作品的风骨,提倡自然,反对雕琢。他评曹操诗“沈雄俊爽,时露霸气”,评左思诗“拔出于众流之中,丰骨俊上”,评庾信诗“悲感之音,常见风骨”;而最推崇陶渊明的“无意为诗,斯臻至诣”,他说:“陶诗合于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灵运)诗追琢而返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他批评颜延之诗“雕镂太甚”,最不满以陆机为代表的绮靡萎弱诗风:“士衡诗亦推为大家。然意欲逞博,而胸少慧珠,笔又不足以举之。遂开出俳偶一家。西京以来,空灵矫健之气,不复存矣。降自梁、陈,专工对仗,边幅复狭,令阅者白日欲卧,未必非士衡为之滥觞也。”所论足可为治文学史者参考。但沈德潜否定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以为“殊非诗人之旨”,因“不收西昆、香奁诸体”、而排斥南朝乐府;收录郊庙之作较多,对伪作不加甄别,照收不误,是其不足。
有《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1963年用文学古籍刊行社纸型点校重印本。
-
什么是《古文辞类纂》
[2019-05-14]
-
什么是《骈体文钞》
[2019-05-14]
-
什么是《元曲选》
[2019-05-14]
-
什么是《六十种曲》
[2019-05-14]
-
什么是《三言二拍》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