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龛
刘长卿
松路向精舍,花龛扫老僧。
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刘长卿是中唐颇具盛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意境清谈,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毫不拖沓,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财富。
《远公龛》系 《龙门入咏》之一。诗仅六句,却充分地体现了刘长卿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诗一开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苍松蔽路,曲径通幽。一个 “向”字写出枧线由近及远,“精舍”就掩藏在这静谧的林荫深处。雕琢精美的花龛里佛像端坐,一幅幽深寺院的画卷,舒展眸前。画面静中有动,动静相间,和谐协调,构成一种闲谈清冷的意境。
诗承接上句: “闲云随锡杖”,“锡杖”原是佛家法器,诗人借以代人。这一句与李白的 “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 《题情深树寄象公》)具有异曲同工之处。诗人抓住一个“闲”字,一个 “随”字,赋予白云以生命和感情。此时此刻,在诗人眼里,白云是悠闲自在的,它亲热而殷勤地伴随着与世无争的老僧。这 “闲” 字,与其说写白云,不如说写老僧。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在肮脏的官场中,怎能与皈依者的安闲境况相比。诗人借白云以寄寓内在的感情。托物抒情,情景交融,和谐统一。
诗的第四句,“落日低金绳”,“金绳”乃佛教传说:离垢国以黄金为绳,界其道测。诗人借指眼前的山间寺院。诗的意思是,红日渐渐西沉,老僧的袈裟,寺庙的屋脊,巍巍的青松,撒满了闪动的缕缕金丝。山间寺院呈现出一派幽雅而绚丽的景色。此时此地,真若超脱尘世,置身仙境。诗人已被这清新幽静而闲适的环境所陶醉。面对此情此景,深感现实社会的残酷,仕途的坎坷。“草色迷征途,莺声伤逐臣,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负谪后登干越亭作》)。由于屡遭贬谪而牢骚满腹。然而,牢骚改变不了处境。也得不到现实中的满足。因而,诗人寄情山水,幻想脱世,以求精神上的解脱。
然而,这又何尝能真正获得解脱?“入夜翠微里”,青翠秀丽的山峦,落日余辉中幽雅的山间寺院,全被无情的夜幕所吞噬。山峦寺院失去了生气,夜幕给人以压抑,这夜幕是大自然的夜幕,也是诗人生活征途中曾经降临过而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夜幕。“千峰明一灯”,正反映了诗人期求光明的心情。一轮明月划破夜空,皎洁的月光撒遍千山万壑,山峰、寺院、苍松沐浴在洁白的月光之中。“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林寺庙又呈现出一派优美的景象。诗人盼望夜幕中的月光,更谒望现实世界中的阳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个羁旅之人,无可奈何地山庄留居,以待天明。这正是诗人寄予现实的希望。他希望圣上会开张圣听,察纳忠言,召回逐臣。对现实,对统治者寄予某种幻想。
诗歌总要创造一个深邃的意境来表达诗人丰富的感情。诗的意境的创造,在于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力和洞察力,以及对形象的捕捉能力。《远公龛》的作者,对描写的对象进行了细微的观察,并获得了深刻的感受,运用精练的语言,像一个优秀的猎手。捕捉事物的意象,构思出完美的诗篇。诗人以“闲”“夜”、“明” 三个字为构思支架,紧紧抓住松路、花龛、闲云、老僧、落日、夜、明月这事物,创造了一个雅静、清谈、闲适的意境,使主观和客观,意与物,情与景,相互交融,达到了托物寓意的目的。
总之,全诗着墨不多,既无浓重的渲染,又无艳丽的词藻,而感受到的是阵阵袭来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