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三一歌
赞美上主,创造群山,
赞美上主,灌注百川,
赞美上主,装饰空间,
日月交辉,明星万点。
赞美上主,唤醒黎明,
晨光灿烂,照耀万灵,
赞美上主,安排夜景,
如垂帐幕,护我安寝。
赞美上主,大哉宏恩,
差遣圣子,赏赐生命,
使我长夜变成白昼,
使我黑暗变成光明。
赞美基督,因爱降生,
担负一切羞辱艰辛,
降生受死,由死复活,
舍身以作万世牺牲,
赞美圣灵,大发光明,
将主爱力照彻我心,
圣洁、喜乐、仁爱、和平,
诸般善果,圣灵所生。
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万民屈膝,崇拜虔诚,
纵使人生羁旅多愁,
依旧欢呼赞美不停。
这是一首赞美“三位一体”的颂诗。“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主要教义之一,是在其创立过程中为征服多神教而产生的,既宣扬上帝的万能,又要保持一神教的特点。“三位一体”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圣文即上帝,圣父生圣子,圣子是圣父的道,通过童贞女玛利亚感受圣灵而受胎成为肉身。神子采取了人的形象,在人间传播福音,通过自我牺牲拯救世人。圣父、圣子、圣灵虽是三位,却是同一本体。
诗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赞美圣父耶和华的,内容取自 《旧约·创世纪》中关于上帝六天创造世界的故事。上帝创造群山、灌注百川是第三天的事;使日月交辉、昼夜分明,明星装饰空间,创造出美丽的傍晚和黎明,则是第四天的事,人们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就应该感谢上帝创造这一切的洪恩。在圣经里,耶和华与人立约,反复宣称他是唯一的神,除他以外没有别的神,人们必须时时敬畏他、赞美他,这样的人就有福了。人们为报答始祖亚当夏娃缔造之恩,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上帝,时时称颂他的荣光,遵守他的戒律。
第三段赞美上帝差遣圣子到人间的宏恩,它一方面是对上帝耶和华的赞美,一方面也为过渡到下一段赞美基督起了铺垫作用。上帝派圣子耶稣基督以人的形象降临世间,传播福音、拯救世人。作为救世主的耶稣来到世上,对于生活痛苦、备受艰辛、渴望死后进入天国的基督徒们来说,如同黑夜中看到了黎明,昏暗迷茫中见到了光明。上帝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送到人间,不顾统治者的忌恨与迫害,为世人解除痛苦,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光明,世人当然应该赞颂上帝的恩典。
前面三段都是赞美上帝的功绩和宏恩。运用排比的手法,列数圣父创造世界、创造生命的伟大工程,表现圣父的无所不能以及对人类的无限深恩,英国作家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天使们这样歌颂圣父:“耶和华啊,您的工程浩大,您的力量无边。”表示的就是这种情感。
下面接着赞美圣子“因爱降生”,拯救世人的宏恩,纪元之初的12月25日,圣子降生在伯科桓。不久为躲避希律王的杀害,远走埃及,到公元39年希律王死后,才回犹大。在家乡被乡人驱逐,传道时被文士和祭师刁难,终被其陷害,钉在十字架上,死前受众人侮辱,连衣服也被人分走。耶稣死后三日复活了。耶稣的死是对众人作的永久的挽回祭。因他的死,人类的罪便被赦免了。耶稣的降生是出于对人类的爱,他的死是为了拯救人类,因此人们发自心底地赞美、感激他。
第五段是赞美圣灵。圣灵是一种神秘的精灵,从圣父而来,也是一种光,中世纪基督教教义认为,凡是善都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凡是恶都是从人那里来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曾经从上帝那里蒙恩,居住在伊甸乐园,但后来他们背弃上帝旨意,偷食禁果,犯下原罪。人们若想再次从上帝那里蒙恩,恢复失去的乐园,必须经圣灵的感化,弃恶扬善,才能蒙受基督的救赎恩典。由于圣灵的进驻,人心才能发出对上帝的喜悦和爱心,心中充满了爱,从善的欲望代替了从恶的欲望,才能洗清罪孽、结成善果。
在分别赞美圣父、圣子、圣灵的伟大功绩和恩典后,最后一段便写世人对三位一体的态度,“万民屈膝、崇拜虔诚”、“欢呼赞美不停”。这不仅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它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诗中“人生羁旅多愁”不仅指人的一生中需要经历许多痛苦、挫折,同时也暗指基督教教义中所说的天国之旅的崎岖坎坷。人对上帝的信仰不仅能帮助人度过苦难与艰辛,还能给人带来鼓舞与希望。对圣父、圣子和圣灵的虔诚崇拜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拯救人的灵魂,使人也变得崇高、善良。
这首诗韵律比较工整,且每句八字,四句一段,近似歌谣体,琅琅上口,易于记忆。用词经过精心雕琢,在赞美上帝的同时也刻画了生动的景物形象。运用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周围景观和自然现象,使之与主题巧妙配合,达到赞美上帝、感染众人的目的。对圣父、圣子、圣灵的功绩分别选取较突出的几点。在短短的篇幅内起到了歌颂神明、传播教义的作用。同时还运用了比喻手法,使抽象的教义具有生动、感人的表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