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招寺
和 宁
北转三轮地,西来五印天。
雪飘金殿瓦,风静铁门帘。
占柳盟碑在,昙云法相传。
唐家外甥国,赞普迹萧然。
大招寺即今大昭寺,在拉萨(意译为“神地”)旧城中心。公元七世纪40年代,藏王(直译为“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唐蕃友好,趋于鼎盛时期。为维系汉藏情谊,文成公主相度形势,卜地设计,与尼泊尔赤尊公主共同主持修建,以供奉由长安带来之“觉卧”佛像,故俗称“觉康”,又称“祖拉康”。大门外有文成公主手植之唐柳和公元823年所立的唐蕃联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寺内还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九世纪中期,因朗达玛灭佛,一度曾废为屠场。以后历经修复扩建,彩画金顶回廊宝殿,异常壮观雄伟,每日晨昏,众多教徒围绕转圈或在门外顶礼膜拜,香烟不断。现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首五律,是和宁于乾隆五十九年抵藏,可能是在入冬以后所作,淡描浓写,突出了“唐家外甥”的这一庄严寺院形象,特别突出了佛和藏王的关系。
首联是说佛及其佛法由北边的长安和西边的印度汇集到这个大昭寺里来了。觉卧佛,相传是按释迦牟尼12岁时的身量塑造的,他系净饭王子,故藏语称之为“觉卧”;“三轮地”和“五印天”都是概指他所创建的佛教理论或教义。佛教认为世界下面分为三轮,下为风轮,中为水轮,上为金轮,而金轮上面安置九山八海,成为自然世界;东西南北中——五印度的“天”系指“梵天”,佛经中称三界中的“色界”(共有十八重天)初三重天为“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而“大梵天”又系佛教的护法神等等。这里都是说,佛教无论是从汉地传来或是从印度传来,都在这里融合、生根,从而才有了这一座大昭寺的啊!
颔联是描写作者当时看到的寺庙上下的情景。动静有致,色彩鲜明,这虽属于横面的实写,但已有立体感觉,继来得非常突兀的首联之后,来一联素描,就把人引入诗境了。
颈联是描写作者当时看到的寺庙内外的情景。眼看文成公主所植的柳树仍然依依在舞,唐蕃会盟的石碑仍然巍巍在望,墙上的壁画——吉祥的云彩仍然栩栩传神,座上的觉卧——释迦牟尼像仍然人人传颂,多么令人欣慰啊,因为它已经过多少年的日月风雷、雨雪冰霜的考验啦! 这一联虽也属于横面的描写,但又包含了纵面的历史感叹,政治与宗教分开而又并列,是情景交融的佳句,构成了完整的立体形象,很值得玩味。
尾联是全诗的诗眼所在。是说,由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关系,这里原是唐朝皇帝的外甥——藏王们所治理的国家,而现在呢,他们的形迹除了松赞干布还在寺里存有一尊寂寞冷落的塑像而外,其他的都已寂灭消逝了,历史的变化、发展是多么的大啊!这里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当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大兴土木、创建大昭寺的时候,政治权力与宗教势力相比,前者还居于显赫的统治地位; 第二,可到了现在,达赖喇嘛已取而代之,集政治和宗教权势于一身,这里已成了 “政教合一” 的制度,赞普的事迹已 “萧然” 了; 第三,尽管如此,而今可是大清王朝的天下,在西藏,无论政治也好,宗教也好,都在大清皇帝的掌握之中,自然赞普的地位就完全寂灭! 这多少带有一种骄傲的情绪,因为作者自己是新任驻藏大臣,故发出 “唐家外甥国” 已一去不复返,“赞普迹萧然”的深沉感慨,情深意切,而又一言难尽,只有让读者去领略好了。
作为一个蒙古人,身为清王朝的驻藏大臣,目睹在唐代建立的大昭寺上下内外的景况,触景生情,用诗表达内心的感受,只40个字,把佛教的来龙去脉、政权的兴衰成败、环境的变迁发展和物我双方的感召慨叹,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还蕴含了相当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是大手笔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