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杂咏偕蒋子潇(十三首之十一)
魏 源
对瀑翻经石洞僧,瀑声例作佛声听。
一朝坐断广长舌,万籁无声瀑亦冰。
这是一首游览抒情诗,诗人描写僧人诵经声与庐山瀑布声合鸣之音韵美。诗的第一句说,庐山石洞中的僧人,面对瀑布诵佛经。据载,“黄岩寺后石洞有扬州僧旭初趺坐其中,苦行念佛三昧”。“三昧”系佛教名词,即“定”。梵文意译为“等持”,音译“三摩地”、“三昧”,谓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佛教以此作为取得确定之认识,作出确定之判断的心理条件。《俱舍论》卷四定义为“心一境性”。第二句,瀑布声照例也要作为诵经佛声来听。第三、四句说,一朝占住了“广长舌”,那么,瀑布也将显得寂静无声而似水一样。诗中第三句的“坐断”一词,作占住或把住解。《宋百家诗存》饶节《赠灵云庵主》诗曰:“借问师庵在何处,巍巍坐断妙高峰。”诗中第三句的“广长舌”、系佛教名词,谓佛有三十二相,第廿七为广长舌相,言舌叶广长。《法华经》六《如来神力品》载:“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后用为能言善辩之喻。宋朱熹《朱文公集》五《后洞山口晚赋》诗曰:“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诗中第四句之“万籁无声”,系形容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周围非常寂静。“万籁”指各种声响,“籁”是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也泛指一般声响。此诗写出了自然界与人类应有的和谐之美。构思巧妙,词语新奇,用典精当,寓意深长,值得反复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