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邪

2019-05-28 可可诗词网-文学批评研究 https://www.kekeshici.com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本是《鲁颂·驷》篇之语,孔子断章取义地用来说诗。
        (1)道与风人
        (2)诗有纯杂,为教则一。
        宋人就有此意。
        汉以后,读诗、引诗者渐少。乐府五言作者多,但不能取得如《诗经》之权威。汉末至初唐,言志之诗(说道理)少而缘情者日多。诗之作风仍是温柔敦厚的居多。
        至杜甫以后,诗日渐散文化。这因为生活复杂及平民语言渐侵入诗之领域使然。宋以后散文化更甚。
        这样,便渐有所谓风人之诗,即以诗言情。但另一方面,宋之许多道学家却要以“思无邪”来论诗教。
        朱熹(道学家之代表)一方面提倡风人之诗,另一方面又建立了“思无邪”之诗教(见于《诗经传序》一文)。他以为,以诗来宣泄自然情感,但情感不一定是纯善的(朱熹解诗已能脱离汉以来之“言志”之解释),像郑卫淫风就如此。故主张合于道,以道为标准,要“无邪”。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他特重视汉以来许多诗不得性情之正,故特别强调要无邪。至于《诗经》,他则以为有纯、杂之分。但诗是孔子编的,他承认。这样,就要解释何以孔子把纯者杂者都一并编在里面。吕东莱与朱子讨论,说《诗经》是纯的,《桑中》诗表面看来不纯,但实际上纯。朱子却说,诗有纯有杂,但纯者劝,而杂者戒。如是,则无论纯、杂皆能得到思无邪之教。这样,朱子就把《诗经》解释得很完满了。他解释《诗经》,是一副道学家面孔。但后人都多用温柔敦厚之诗教释诗,因为说风月亦可说是温柔敦厚。他消极地解释诗教,与历来缘情之说法不相容。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