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受聘为北大名誉教授
1994年10月底,北大为金庸举行了名誉教授的授聘仪式。
这次仪式后来被几家报纸在不显著的版面却以热烈的笔调报道过。《中国青年报》记者晋永权在一版发了照片并配以文字:“……数百名没有拿到入场券的学生抱着一丝侥幸守候在办公楼前,一部分老师也只能望楼兴叹。”
实际上这点文字是不足以表达北大的兴奋之情的。金庸要来北大,事先没有公开张贴通知,消息却不胫而走,上上下下都很激动。真正的金庸迷自不待言,连半迷或伪冒的迷也情不自禁。多年来隔着万水千山、刀光剑影、风花雪月,亲近过他的感情和性灵,终能见一次面,交谈一回,也是长久的期待吧。
为了一睹他的风采,想尽方法弄票,弄到票又赶紧去弄书,指望着能签个名。有人开玩笑说,这一握手,一签名,假冒伪劣也都成了钦定正宗了。正本的“三联版”近五百元一套,一般人买不起,大多只好买了盗版书。好在金庸是个极可爱、极不同凡响的人,他回答如何看翻版这一问题时就说:“老实说我也不是不生气的,虽说是翻版,也是说有更多的读者看到了我的小说,我也是很高兴的。”那天他签了大约两千左右的名字,大半都是盗版书。这也可以说是艺海奇观吧。
在北大电化教学报告厅,金庸一露面,大家禁不住全体起立,热烈鼓掌,经久不息。这一掌声一定感动了他,他一定也从这掌声中听到了爱、感激和理解。多少人一生都盼望着有这样的情感的交融啊!他的激动也是发自内心的。
有人问他这次来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说:“这个大家应该猜得到的,看到这么多同学的热烈欢迎,我非常高兴,也很感激,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
金庸又随口吟出“班门弄斧,兰亭挥毫,草堂赋诗,北大讲学”的句子,博得满堂彩。
一位历史系的博士说:“他真把我镇住了。谈学问,他有真知灼见;谈人生,他宅心仁厚而重情义。未见他时,我折服于他的小说;见到他后,我折服于他的人格。”
在授聘仪式上,北大中文系教授严家炎作了一个小型报告《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这篇讲演后来登在香港《大公报》上,又被国内《参考消息》转载。
严先生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不善言辞,表情平淡,学养甚佳,很受尊重。他80年代初读到金庸作品,后来在国外多地辗转讲学时了解到金庸小说在华人圈中的巨大影响。在旧金山“中国文化中心”讲学时,主人力求要讲讲金庸,于是他便谈了金庸小说的艺术性,开始了较为专业性的探讨。就在这前后,趁在香港讲学的机会,他和金庸会了面,金庸先生赠送了一套极精美的港版《金庸全集》令他爱不释手,又重新读过。
谈到大陆知识分子对金庸小说的喜爱,严先生作如是观:大陆知识界一方面是佩服金庸的才华,金庸丰富的想像力,文笔也美,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一方面是喜欢金庸的为人。金庸先生为人木讷,不善清谈,却又有很多人生体验,个人修养又好,严谨不恃才傲物。总的说来,金庸小说是书生看世界,传统文化人的是非观及喜怒哀乐,容易引起共鸣。
金庸在北大临湖轩还和部分教授举行了座谈会,到会的有文、史、哲的名教授,如楼宇烈、张传望、严家炎、陈平原,也有理工科的代表,著名的两院院士王选先生。会上大家彼此说了一些倾慕的话,金庸先生还回答了几个有趣的问题。
严家炎问:“查先生对郭靖这个人是怎样的看法?有的人很喜欢他,有的人觉得他太假。”
金庸回答说:“我是想塑造一个中国北方忠厚朴实的,勤奋而且具有伟大同情心的,但绝不是笨的人物,当然不能写得太好,写得太好就会给人假的感觉,我力图给读者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肯定有人会不喜欢他的,比如南方人就可能嫌他太木讷了。”
由此想到黄蓉的俏美机灵,有人便问他是否喜欢写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与一个忠厚老实的男子结合。
金庸说:“倒不一定都是,我的小说也有聪明机智的男子与善良但并不太美貌的女子结合的例子。即使是两个都很忠厚老实也没有问题,怕就怕两个人都很聪明。”
陈平原问:“以后清闲下来,会不会考虑重出山门,写一些小说呢?”
金庸回答:“我也想过再写小说,以中国的文体写一写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不一定就是武侠小说。”
金庸曾表示想尝试写写历史小说,写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类历史人物。
金庸在北京只呆了3天,住在王府饭店,深居简出,不接受任何采访。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是报人出身的缘故,深谙传媒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不愿抛头露面饶舌。
可金庸却破例接受了一份小小的内部发行的报纸——北大校刊的采访,热情地回答了有关武侠小说以及其他诸如爱情等方面的问题。
这次仪式后来被几家报纸在不显著的版面却以热烈的笔调报道过。《中国青年报》记者晋永权在一版发了照片并配以文字:“……数百名没有拿到入场券的学生抱着一丝侥幸守候在办公楼前,一部分老师也只能望楼兴叹。”
实际上这点文字是不足以表达北大的兴奋之情的。金庸要来北大,事先没有公开张贴通知,消息却不胫而走,上上下下都很激动。真正的金庸迷自不待言,连半迷或伪冒的迷也情不自禁。多年来隔着万水千山、刀光剑影、风花雪月,亲近过他的感情和性灵,终能见一次面,交谈一回,也是长久的期待吧。
为了一睹他的风采,想尽方法弄票,弄到票又赶紧去弄书,指望着能签个名。有人开玩笑说,这一握手,一签名,假冒伪劣也都成了钦定正宗了。正本的“三联版”近五百元一套,一般人买不起,大多只好买了盗版书。好在金庸是个极可爱、极不同凡响的人,他回答如何看翻版这一问题时就说:“老实说我也不是不生气的,虽说是翻版,也是说有更多的读者看到了我的小说,我也是很高兴的。”那天他签了大约两千左右的名字,大半都是盗版书。这也可以说是艺海奇观吧。
在北大电化教学报告厅,金庸一露面,大家禁不住全体起立,热烈鼓掌,经久不息。这一掌声一定感动了他,他一定也从这掌声中听到了爱、感激和理解。多少人一生都盼望着有这样的情感的交融啊!他的激动也是发自内心的。
有人问他这次来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说:“这个大家应该猜得到的,看到这么多同学的热烈欢迎,我非常高兴,也很感激,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
金庸又随口吟出“班门弄斧,兰亭挥毫,草堂赋诗,北大讲学”的句子,博得满堂彩。
一位历史系的博士说:“他真把我镇住了。谈学问,他有真知灼见;谈人生,他宅心仁厚而重情义。未见他时,我折服于他的小说;见到他后,我折服于他的人格。”
在授聘仪式上,北大中文系教授严家炎作了一个小型报告《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这篇讲演后来登在香港《大公报》上,又被国内《参考消息》转载。
严先生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不善言辞,表情平淡,学养甚佳,很受尊重。他80年代初读到金庸作品,后来在国外多地辗转讲学时了解到金庸小说在华人圈中的巨大影响。在旧金山“中国文化中心”讲学时,主人力求要讲讲金庸,于是他便谈了金庸小说的艺术性,开始了较为专业性的探讨。就在这前后,趁在香港讲学的机会,他和金庸会了面,金庸先生赠送了一套极精美的港版《金庸全集》令他爱不释手,又重新读过。
谈到大陆知识分子对金庸小说的喜爱,严先生作如是观:大陆知识界一方面是佩服金庸的才华,金庸丰富的想像力,文笔也美,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一方面是喜欢金庸的为人。金庸先生为人木讷,不善清谈,却又有很多人生体验,个人修养又好,严谨不恃才傲物。总的说来,金庸小说是书生看世界,传统文化人的是非观及喜怒哀乐,容易引起共鸣。
金庸在北大临湖轩还和部分教授举行了座谈会,到会的有文、史、哲的名教授,如楼宇烈、张传望、严家炎、陈平原,也有理工科的代表,著名的两院院士王选先生。会上大家彼此说了一些倾慕的话,金庸先生还回答了几个有趣的问题。
严家炎问:“查先生对郭靖这个人是怎样的看法?有的人很喜欢他,有的人觉得他太假。”
金庸回答说:“我是想塑造一个中国北方忠厚朴实的,勤奋而且具有伟大同情心的,但绝不是笨的人物,当然不能写得太好,写得太好就会给人假的感觉,我力图给读者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肯定有人会不喜欢他的,比如南方人就可能嫌他太木讷了。”
由此想到黄蓉的俏美机灵,有人便问他是否喜欢写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与一个忠厚老实的男子结合。
金庸说:“倒不一定都是,我的小说也有聪明机智的男子与善良但并不太美貌的女子结合的例子。即使是两个都很忠厚老实也没有问题,怕就怕两个人都很聪明。”
陈平原问:“以后清闲下来,会不会考虑重出山门,写一些小说呢?”
金庸回答:“我也想过再写小说,以中国的文体写一写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不一定就是武侠小说。”
金庸曾表示想尝试写写历史小说,写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类历史人物。
金庸在北京只呆了3天,住在王府饭店,深居简出,不接受任何采访。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是报人出身的缘故,深谙传媒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不愿抛头露面饶舌。
可金庸却破例接受了一份小小的内部发行的报纸——北大校刊的采访,热情地回答了有关武侠小说以及其他诸如爱情等方面的问题。
今日更新
-
七三年金庸访台,微露“中间偏右”
[2019-12-19]
-
第二十二回 老衲山中移漏处 佳人世外改妆时
[2019-12-19]
-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传
[2019-12-19]
-
金庸热烈欢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2019-12-19]
-
第二十四回 爱河纵涸须千劫 苦海难量为一慈
[2019-12-1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