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节选)》
《庄子》
秋水时①至,百②川③灌④河⑤。泾流⑥之大,两 涘⑦渚崖⑧之间,不辩⑨牛马。于⑩是(11)焉(12)河伯(13)欣 然(14)自喜,以(15)天下之(16)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17) 行,至于北海(18)。东面(19)而视,不见水端(20)。于是焉 河伯始(21)旋(22)其(23)面目(24),望洋(25)向若(26)而叹曰:“野 语(27)有之(28)曰‘闻道(29)百(30),以为莫己若(31)’者,我之 谓(32)也。且夫(33)我尝(34)闻少(35)仲尼(36)之闻(37),而轻(38)伯 夷(39)之义者,始(40)吾弗(41)信,今我睹(42)子(43)之(44)难穷(45) 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46)矣。吾长(47)见笑于(48)大 方之家(49)。”
北海若曰:“井蛙(50)不可(51)以(52)语于海(53)者,拘于 虚(54)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55)于时(56)也。曲 士(57)不可以语于道者,束(58)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 观于大海,乃(59)知尔(60)丑(61)。尔将可与语大理(62)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63)海,万川归之(64),不知何时止(65)而 不盈(66);尾闾(67)泄之,不知何时已(68)而不虚(69)。春秋 不变,水旱不知(70)。此其过(71)江河之流(72),不可为量 数(7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74)者,自以比形(75)于天地, 而受(76)气于阴阳(77)。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 在大山也;方(78)存乎见少,又奚以(79)自多(80)?计(81)四 海之(82)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83)空之在大泽(84)乎?计 中国(85)之在海内,不似稊米(86)之在大仓(87)乎?号(88)物 之数谓之万,人处(89)一焉(90)。人卒(91)九州,谷食之所 生(92),舟车之所通(93),人处一焉。此(94)其比(95)万物也, 不似豪末(96)之在于马体(97)乎?五帝(98)之所连(99),三 王(100)之所争,仁人之所忧(101),任士(102)之所劳,尽(103)此(104) 矣。伯夷辞之以为名(105),仲尼语之以为博(106),此其(107) 自多也,不似尔(108)向(109)之自多于水乎?”
【注释】①时:按时,按季节,名词作状语。
②百:泛指众多,是个虚数。
③川:河流。
④灌:注入。
⑤河:古代专指黄河。
⑥泾流:直通的水流。泾,同“径”,直往。
⑦两涘(sì):河两岸。涘,水边。
⑧渚(zhǔ)崖:水洲岸边。渚,水中的小陆地。崖,又作“涯”,高的 河岸。
⑨辩:通“辨”,辨认。
⑩于:在,介词。
(11)是:此,这。
(12)焉:助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不译。
(13)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14)欣然:高兴的样子。
(15)以:认为,动词。
(16)之:的,助词。
(17)东: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18)北海:指东海的北部。
(19)东面:脸朝东。东,作状语。面,名词作动词,指转脸。
(20)端:尽头。
(21)始:才。
(22)旋:掉转。这里指河伯转变了原先欣然自喜的表情。
(23)其:他的,代词。
(24)面目:指脸色,面部表情。
(25)望洋:指抬头仰视的样子,联绵词。
(26)若:海神名。
(27)野语:俗语。
(28)之:代词,指野语中的一句话。
(29)道:道理。
(30)百:泛指多数。
(31)莫己若:即“莫若己”,宾语前置,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若,比 得上。
(32)我之谓:即“谓我”,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3)且夫:连词,而且。
(34)尝:曾经。
(35)少:认为……少,意动用法。
(36)仲尼:孔子的字。
(37)闻:前一个是动词,听说;后一个名词,见闻,学识。
(38)轻:认为……轻,意动用法。
(39)伯夷:商末诸侯孤竹君的长子,与其弟叔齐认为武王伐纣是不 义的,故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后世称他们为恪守节义的代表。
(40)始:起初。
(41)弗:不。
(42)睹:看。
(43)子:您,对海神的尊称。
(44)之: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45)穷:尽。
(46)殆:危险。
(47)长:长久。
(48)见……于……:被动句式。见,表被动。于,引出行为的主 动者。
(49)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理。
(50)井蛙:井底之蛙。
(51)可:能够。
(52)以:与,介词。
(53)语于海:谈论大海。于,表对象,对于。
(54)拘于虚: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拘,约束,局限。于,表被动。
(55)笃(dǔ):限制。
(56)时:季节。
(57)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
(58)束:束缚。
(59)乃:才。
(60)尔:你。
(61)丑:浅陋,低劣。
(62)大理:大的道理,正道。
(63)于:表比较。
(64)之:代词,指大海。
(65)止:停息。
(66)盈:水满溢出来。
(67)尾闾(lǘ):古代传说中的海底泄水处。
(68)已:止,停。
(69)虚:减少。
(70)知:觉,影响。
(71)过:超过。
(72)江河之流:长江黄河的水流。
(73)不可为量数(shǔ):不可用量器计算。量,指斗、斛一类的量器。 数,计算,动词。
(74)自多:自满。
(75)比形:生成形态。
(76)受:接受,汲取。
(77)阴阳:古代认为宇宙由阴阳二气生成,万物也由此而生。
(78)方:正。
(79)奚以:即“以奚”的倒装,凭什么。奚,何。
(80)多:自满,夸耀。
(81)计:考虑。
(82)之: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83)礨(lěi)空:蚁穴。
(84)大泽:大的湖泽。
(85)中国:指黄河流域一带,中原。
(86)稊(tí)米:细小的米粒。
(87)大(tài)仓:大粮仓。“大”的这个意义后写作“太”。
(88)号:称呼。
(89)处:占有,占据。
(90)焉:句末语气助词。
(91)卒:通“萃”,聚集。
(92)所生:所生长的地方。
(93)所通:所到达的地方。
(94)此:个人。
(95)比:比较,相比。
(96)豪末:毛的末梢,指动物身上的细毛。豪,通“毫”。
(97)体:身体。
(98)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99)连:连续,指传说中五帝相互禅让天下的事。
(100)三王:通常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101)所忧:与下文“所劳”指担忧和辛劳的对象,也指天下。
(102)任士:指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
(103)尽:全,都。
(104)此:代词,指上文的“毫末在马体中微不足道”。
(105)以为名:以此取得名声。以为,以(之)为。名,美名,名声。
(106)以为博:以此显示渊博。
(107)其:大概,表推测的副词。
(108)尔:你。
(109)向:先前,刚才。
【译文】秋天的洪水应时而来,很多河流的水都流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 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分辨不清对岸的牛马。于是河神洋洋得 意、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壮美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水流向 东去,到了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才改变先 前欣然自喜的脸色,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 到了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就是我这样的 人啊。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节义不值得看重 的言论,起初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了您是这样的无边无际,我如果 不是来到您的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所 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狭小空 间的限制。对只生存在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雪的事情,是 因为受到时令的限制。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是 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才了解自 己的浅陋。将可以同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面,没有比海更大的 了,千万条河流都归向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歇而且从不会满溢;海 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且从不曾减少。无论春 天、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干旱不会有影响。这说明大海远远超 过了长江黄河的水流,不能够用量器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 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接受形体并汲取阴阳二气。我存在于天地之 间,就像小石小树在大山之中一样;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 哪里会自满呢?想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蚁穴存在于大湖之 中吗?想想中原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小米在大粮仓里一样吗?通 常用“万物”来称物类的数量,而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 九州,凡是粮食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到达的地方都有人群,而个人只 是占其中一员罢了。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一根毫毛存在于整个马 体吗?凡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虑的,贤才所劳碌 的,都不过如此罢了。伯夷辞让君位而博取美名,孔子坐谈天下而显 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我夸耀,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 洋洋自得一样吗?”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96-201页.
-
《《人间词话》七则》
[2019-05-01]
-
《游栖霞紫云洞记》
[2019-05-01]
-
《病梅馆记》
[2019-05-01]
-
《板桥题画三则》
[2019-05-01]
-
《左忠毅公逸事》
[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