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1998年高考上海题

2019-12-22 可可诗词网-高中阅读理解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9题


        画 虎
        朱 湘[注]


        (1)“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自从这两句话一说出口,中国人便一天比一天没出息了。
        (2)谁想得到这两句话是南征交趾的马援说的。听他说这话的侄儿,如若明白道理,一定会反问:“伯伯,你老人家当初征交趾的时候,可曾这样想过,征交趾如若不成功,那就要送命,不如作一篇《南征赋》罢。因为《南征赋》作不成,终究留得有一条性命。”
        (3)这两句话为后人奉作至宝。单就文学方面来讲,一班胆小如鼠的老前辈便是这样警劝后生: 学老杜罢,学老杜罢,千万不要学李太白。因为老杜学不成,你至少还有个架子;学不成李的时候,你简直一无所有了。这学的风气一盛,李杜便从此不再出现于中国诗坛之上了。所有的只是一些杜的架子或一些李的架子。试问这些行尸走肉的架子,这些骷髅,它们有什么用? 光天化日之下,a让这些怪物来显形,b一无所有反而好些。因为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着伪有的时候,决无创作真有之望。
        (4) 画不成的老虎,真像狗;刻不成的鸿鹄,真像鹜吗? 不然,不然。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功时便都是怪物。
        (5)成功又分两种: 一种是画匠的成功,一种是画家的成功。画匠只能模拟虎与鹄的形色,求到一个象罢了。画家他深知创形的秘密,发见这形后面有一个什么神,发号施令,在陆地则赋形为劲悍的肢体、巨丽的皮革,在天空则赋形为剽疾的翮翼、润泽的羽毛: 他然后以形与色为血肉毛骨,纳入那神,抟成他自己的虎鹄。
        (6)拿物质文明来说,研究人类科学的人如若只能亦步亦趋,最多也不过贩进一些西洋的政治学、经济学,既不合时宜,又常多短缺。实用物质科学的人如若只知萧规曹随,最多也不过摹成一些欧式的工厂商店,重演出惨剧,肥寡不肥众。日本便是这样: 它古代摹拟到一点中国的文化,有了它的文字、美术;近代摹拟到一点西方的文化,有了它的社会实业: 它只是国家中的画匠。我们这有几千年特质文化的国家不该如此。我们应该贯进物质文化的内心,搜出各根柢原理,观察它们是怎样配合的,怎样变化的,再追求这些原理之中有哪些应当铲除,此外还有些什么原理应当加入,然后淘汰扩张,重新交配,重新演化,以造成东方的物质文化。
        (7)东方的画师呀! 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支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 (略有删节)
        [注]: 朱湘(1904—1933),中国现代诗人。

        1.“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这两句话的比喻意义是_______
        2.对文章开首引用“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这两句话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出文章中心,表明作者的观点。
        B.交代写作背景,说明与《南征赋》的关系。
        C.激发读者兴趣,增添文章的文采。
        D. 引出本文话题,确定议论的线索。
                       答:
        3. “这学的风气一盛,李杜便从此不再出现于中国诗坛之上了”,对这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学的风气一盛,李白、杜甫的诗从此不再被中国诗坛所重视了。
        B.这学的风气一盛,中国诗坛上不再可能出现李白、杜甫这样杰出的诗人了。
        C.这学的风气一盛,人们从此不再学习李白与杜甫的诗了。
        D.这学的风气一盛,中国诗坛上从此不再有李白、杜甫的地位了。
                          答:
        4.填入第三自然段(a)(b)处恰当的虚词是(a)____________(b)______
        5.第五自然段中“画匠的成功”与“画家的成功”有什么区别?
        答: 画匠的成功在于□□□□。
          画家的成功在于□□□□。
        6. 第六自然段划线部分的意思,就是指我们常说的对待外国文化应有的态度:□□□□□□□□□□□□□。
        7.本文末段的表达技巧很有特色。对这些特色概括不当的两项是
        A. 想象奇特 B. 比喻贴切 C.感情浓烈
        D.形象鲜明 E.文字优美 F.记叙生动
                         答:
        8.这篇散文的结构,从画虎起笔到□□收尾,中间从□□□□和□□□□两大方面展开生动形象的议论。
        9.本文的主题是
        [题解]
        第1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内涵理解程度。
        答案: 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第2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这两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在全文自始至终起作用,所以有关局部性的阐述B、C项可以排除;这两句话是作比喻,不可能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因此排除了A项。
        答案: D。
        第3题。考查对句义的理解力。A、C、D项,都是历史上不可能有的事。
        答案: B。
        第4题。考查复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此句句意含有选择性,“好些”,前后句意相对。
        答案: (a)与其。
        (b) 不如。
        第5题。考查段意的概括能力。第五自然段实质上写了两种成功: 画匠的成功与画家的成功。“画匠只能模拟虎与鹄的形色,求一个象罢了”;“画家……然后以形与色为血肉毛骨,纳入那神,抟成他自己的虎鹄”。可以根据文意概括作答,也可以组合原文词语作答。
        答案: 只求形似(或: 模拟形色)
        形神兼备(或: 赋形纳神)
        第6题。要用自己语言概括划线句的意思,而这句话应是“我们常说的……”。可先抓住划线句的几个关键词语理解、联想:“贯进……,搜出……,观察……,追求……铲除,……加入,……淘汰扩张,……”
        答案: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7题。考查文体特点及表达技巧。选文以议论为主,末段尾句用了呼应的反问的句式,以奇特的想象,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文字,形象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答案: C、F。
        第8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力。全文三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3)—(6)段为第二部分,(7)段为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画虎起笔到第三部分以画龙收尾。中间第二部分分两层,第一层为(3)—(5)段,(3)段中有“单就文学方面讲”一句作为标志;第二层(6)段有“拿物质文明来说”为标志。
        答案: ①画虎
            ②文学艺术 物质文明
        第9题。考查把握文意概括主旨的能力。作者以“画虎”为题,所涉内容甚广,而又语多隐喻,应透过语表,从全文议论的线索入手,了解作者为文的意图和主张。
        答案: 反对盲目模仿,大胆创新,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