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2001年春季高考上海题之二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旧时中国所谓书香门第,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清白与高贵。跟书香相对的是铜臭,生意场中,这股味道最浓。似乎书香常伴书生,铜臭不离市侩。书生之中,虽不乏逐臭之夫,生意人里,也有的是仗义之辈。但在一般人意念里,书总是香的,而铜则不免于臭。自然,这是过时了的旧观念。而今教育发达,社会以工商为重。工商业社会里,第一流头脑往往是生意中人,商优则仕,已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势,书香与铜臭,不再有严整的界限。玩钱的人也在读书,读书的人也在玩钱,纯粹的书生和纯粹的市侩,已在逐渐减少。从前,读书是书生的专业,现在读书是一种共同的需要,就像衣食住行一样。从前,玩钱的生意人不必读书,现在,生意做得越大,越需要有新知识新见解。从前,宰相须用读书人,现在任何企业组织中,也必须起用读书人,否则,无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商战。越是庞大的现代企业,越是少不了一个“参谋总部”,延揽学有专长的读书人,为它负起参谋作业的任务。
本来,书也不一定香,铜也不一定臭,是香是臭,全在人为。【甲】学富五车而无行,无行而至于不忠不孝,且足以遗臭万年,岂止铜之臭而已矣。经商而至富,富而乐善好施,铜亦香施万里矣。老辈读书人,多半轻视生意人,现代读书人,当不至有此顽固想法。【乙】学优而商,富国裕民,岂不比咄咄书空高明多了? 事实上,书虽香,应不以自我陶醉为满足,【丙】自命一身书香的人,纵然做不到流芳万世,至少也要及时做一点流芳的事情。【丁】在家庭,在社会,在朋友之间,流一份芳香气息,不胜于留下那种恶劣印象和坏影响吗? 每个人都有他的影响,读书人更当重视自己的影响,这种影响如同植物的花粉或种子,散布于空气中,飘荡于旷野里,它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长成一株粗壮的树,开出一簇美丽的花,谁也料不定。但那个可能性却很大! 留下坏影响,书香亦将变成书臭;留下好影响,铜臭亦可化作铜香。运用之妙,不但存乎一心,亦可看出各人志趣的高下。
1.作者说:“书生之中,虽不乏逐臭之夫,生意人里,也有的是仗义之辈”,其中“逐臭”指的是____________,“仗义”指的是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书香与铜臭不再有严整的界限”,其表现是
3.“学问为济世之本”放在第二自然段最恰当的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____
4.本文对“书香”、“铜臭”的旧观念提出新的看法,认为“香”与“臭”可以转化。请说出这两者在什么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答:
5.你赞同本文的观点吗? 请举例并说明你自己的看法。
答:____
[题解]
第1题。考查对句中特定词语含义的理解力。
答案: 不择手段追逐金钱 或: 无行而不忠不孝。乐善好施 或: 仗义疏财。
第2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力。
答案: 玩钱的人也在读书,读书的人也在玩钱,纯粹的书生和纯粹的市侩,已在逐渐减少。
第3题。考查词句的复位,句与句的衔接能力。
答案: B。
第4题。考查全面理解文章的意蕴。
答案:
是香是臭,全在人为。
不忠不孝,书香变成书臭;乐善好施,铜臭化成铜香或: 留下坏影响,书香变书臭;留下好影响,铜臭化铜香。
第5题。考查对本文观点的辨析力。应举例说明,就“书香”与“铜臭”的问题谈看法,对作者的观点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只要观点清楚,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本题将阅读材料、社会现状与考生思想紧密结合,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答案: 略。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旧时中国所谓书香门第,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清白与高贵。跟书香相对的是铜臭,生意场中,这股味道最浓。似乎书香常伴书生,铜臭不离市侩。书生之中,虽不乏逐臭之夫,生意人里,也有的是仗义之辈。但在一般人意念里,书总是香的,而铜则不免于臭。自然,这是过时了的旧观念。而今教育发达,社会以工商为重。工商业社会里,第一流头脑往往是生意中人,商优则仕,已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势,书香与铜臭,不再有严整的界限。玩钱的人也在读书,读书的人也在玩钱,纯粹的书生和纯粹的市侩,已在逐渐减少。从前,读书是书生的专业,现在读书是一种共同的需要,就像衣食住行一样。从前,玩钱的生意人不必读书,现在,生意做得越大,越需要有新知识新见解。从前,宰相须用读书人,现在任何企业组织中,也必须起用读书人,否则,无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商战。越是庞大的现代企业,越是少不了一个“参谋总部”,延揽学有专长的读书人,为它负起参谋作业的任务。
本来,书也不一定香,铜也不一定臭,是香是臭,全在人为。【甲】学富五车而无行,无行而至于不忠不孝,且足以遗臭万年,岂止铜之臭而已矣。经商而至富,富而乐善好施,铜亦香施万里矣。老辈读书人,多半轻视生意人,现代读书人,当不至有此顽固想法。【乙】学优而商,富国裕民,岂不比咄咄书空高明多了? 事实上,书虽香,应不以自我陶醉为满足,【丙】自命一身书香的人,纵然做不到流芳万世,至少也要及时做一点流芳的事情。【丁】在家庭,在社会,在朋友之间,流一份芳香气息,不胜于留下那种恶劣印象和坏影响吗? 每个人都有他的影响,读书人更当重视自己的影响,这种影响如同植物的花粉或种子,散布于空气中,飘荡于旷野里,它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长成一株粗壮的树,开出一簇美丽的花,谁也料不定。但那个可能性却很大! 留下坏影响,书香亦将变成书臭;留下好影响,铜臭亦可化作铜香。运用之妙,不但存乎一心,亦可看出各人志趣的高下。
1.作者说:“书生之中,虽不乏逐臭之夫,生意人里,也有的是仗义之辈”,其中“逐臭”指的是____________,“仗义”指的是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书香与铜臭不再有严整的界限”,其表现是
3.“学问为济世之本”放在第二自然段最恰当的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____
4.本文对“书香”、“铜臭”的旧观念提出新的看法,认为“香”与“臭”可以转化。请说出这两者在什么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答:
5.你赞同本文的观点吗? 请举例并说明你自己的看法。
答:____
[题解]
第1题。考查对句中特定词语含义的理解力。
答案: 不择手段追逐金钱 或: 无行而不忠不孝。乐善好施 或: 仗义疏财。
第2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力。
答案: 玩钱的人也在读书,读书的人也在玩钱,纯粹的书生和纯粹的市侩,已在逐渐减少。
第3题。考查词句的复位,句与句的衔接能力。
答案: B。
第4题。考查全面理解文章的意蕴。
答案:
是香是臭,全在人为。
不忠不孝,书香变成书臭;乐善好施,铜臭化成铜香或: 留下坏影响,书香变书臭;留下好影响,铜臭化铜香。
第5题。考查对本文观点的辨析力。应举例说明,就“书香”与“铜臭”的问题谈看法,对作者的观点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只要观点清楚,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本题将阅读材料、社会现状与考生思想紧密结合,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答案: 略。
今日更新
-
第二节 如何分析文章
[2019-12-22]
-
第三节 如何鉴赏评价文章
[2019-12-22]
-
第一节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2019-12-22]
-
第二节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2019-12-22]
-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阅读
[2019-12-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