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古代地理

2019-05-20 可可诗词网-初中语文知识 https://www.kekeshici.com

        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 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赤县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如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 古代传说中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又称“天下”。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左 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 淮水东面。
        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座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如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 古代指中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 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如《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
        百越 又称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如《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 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州 参见“郡”条。如《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道 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的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 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岸。《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城市古称别称 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