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诗人论析

2020-02-29 可可诗词网-生平简介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白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诗人论析 
安化县教育教学研究室!湖南安化413500
 
摘    要:
无论是从李白的行动 , 还是从他的诗歌来看 , 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 , 都会看到李白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诗人 , 并不逊于杜甫。特别是他在作为唐朝历史关键时刻的安史之乱中的表现 , 更是明证。对人们认为其消极的一些东西 , 更应透过现象看到诗人的爱国本质
 
关键词:
李白; 爱国主义; 诗歌创作; 本质特征;
 
收稿日期:2000-01-25
 
LI Bai A Real Patriotic Poet of China
Abstract:
LI Bai is a real patriotic poet, which can be seen with a scientific attitude from both his actions and his poems, especially from his behaviour during the Rebellion of An Leshan and Shi Shiming the critical moment of the Tang Dynasty.As for his negative part, we should see through the appearance to get at the essence of his patriotism.
 
Keyword:
Li Bai;patriotism;creation of poems;essential feature;
 
Received: 2000-01-25
 
李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本应戴在他头上的这顶桂冠摘走了, 一摘就是一千多年!现在, 是时候了, 是把这顶桂冠还给他的时候了。
 
考察一个人既要看他的全部历史, 更要看他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表现。考察李白是否是爱国主义诗人, 也主要看他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表现。唐朝的关键时刻是安史之乱。李白在这个关键时刻表现十分突出, 他反对安史之乱的敏感度、坚决度在同时代诗人中是首屈一指的。他正是在这块试金石上放射出爱国主义思想的夺目光彩。
 
且不说, 他对安禄山的叛乱早有预感, 对安禄山反叛的根源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这些都详见于他的诗文之中。最重要的是, 一旦安史之乱爆发, 李白反对态度的坚决确实居同时代诗人之最。表现在:1.愤怒谴责。他直指安禄山及其党羽为“豺狼”, 愤怒谴责他们犯下“流血涂野草”①, 血染中原的罪行。他鄙弃地称安禄山为传说中“齿长三尺, 其状如凿”的野兽, 把安氏在洛阳称帝视作“凿齿屯洛阳”。李白在安史之乱中所写的全部诗歌中, 都是把安史及其党羽称为“豺狼”、“凿齿”、“鲸”、“鲸鲵”, 从没有把这帮匪徒当人看。态度是何等鲜明啊!2.撰写了大量痛斥安史之乱的诗歌。这些诗歌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安禄山之流充满愤恨和谴责;二是认定安禄山之流必然失败, 国家一定能战胜这些邪恶势力;三是一再表达了自己为平定安史之乱奉献一切力量的决心。这三个显著特点使李白诗歌成了安史之乱中唐朝诗坛的最强音。3.积极参军平叛。第一次是肃宗至德元载 (756) 参加永王李部队去平乱。第二次是至德二载 (757) 参加宋若思部队去平叛。第三次是卧病宿松, 写信给张镐, 要求参军, 以为平叛发挥“一杯水”的作用。第四次是上元二年 (761) 秋去参加李光弼扫荡安史残部的战斗。他第四次去参军时, 年已61岁, 行至金陵因病重而被迫返回, 一年后即病死。他这种一息尚存就要为国平乱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他反对安史之乱的立场之坚定, 旗帜之鲜明, 态度之积极, 在当时诗人中确属凤毛麟角!这个时期的杜甫先是被安禄山部俘虏, 后逃出来投奔肃宗做拾遗, 但很快失去信任被贬官, 不久弃官, 大部分时间是在成都草堂忧民。这时的高适已经不是诗人, 而是一个方面军的统帅, 再没有写过一首很像样的平乱诗篇了。那位曾高歌“走马川行雪海边”的岑参在安史之乱中任官多年, 却并不得意, 壮志豪气消磨几尽, 再也写不出“风掣红旗, 冻不翻”的气概了。而长吟“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王昌龄在757年返家途中就被刺史闾丘晓冤杀。与李白同年出生的王维在安史之乱中先是被胁迫为伪官, 后是半官半隐, 《旧唐书》记载他是“日饭十数名僧, 以玄谈为乐”, 至761年而终。
 
这些盛唐诗坛的活跃分子, 以诗人身份战斗在安史之乱中的, 除李、杜外再无一人。而李白则在行动上比杜甫更富战斗性, 经受的挫折更多也更显坚韧, 简直可以说达到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程度。李白在长达7年多的安史之乱中的突出表现, 已经足够称为爱国主义诗人了。
 
李白的行动证明他是爱国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更为证明他是爱国主义诗人。
 
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了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共收入李白诗文1110篇。这1110篇诗文中, 明显表现爱国思想的有诗377首、文9篇, 占《李太白全集》的35%;加上其他间接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文, 其爱国诗文占全部作品的70%。这样来看, 李白爱国主义诗文 (主要是诗歌) 数量甚多, 在他全部作品中比重不小。这还是从量上来说的, 如果从质上来看, 李白爱国主义诗歌往往写得很精粹, 而越是写求仙之类的东西越是苍白, 显出质的巨大反差。李白诗的爱国主义精华很大部分集中在古风59首和乐府149首里。这208首古风和乐府基本上是独白式的, 像郭沫若《屈原》里的“雷电颂”一样, 最能体现出真实的李白, 最能反映李白的真实。而这208首85%以上是爱国的、积极的、深邃的。占其作品50%左右的赠别诗固然不乏精品, 但当他与道士隐士赠别时, 他的消极的或比较消极的诗就比较多起来了, 这里面就带有较多应酬的味道, 不一定都是他内心的真实流露。研究和评价李白, 应该看其占主导地位的诗作, 看其质量高的精品, 不必太拘泥于他的某些应酬之作。李白占主导地位的诗作确实闪射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华。下面从七个方面说说。
 
第一个方面的表现是坚决反对安史之乱的。前面已经谈到李白这一时期的诗歌, 是当时唐代的最强音。其最强表现在:
 
1.对安史之流充满愤恨和谴责: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
 
中原走豺虎, 烈火焚宗庙。
 
苍生悉为白骨, 赤血流于紫宫。
 
2.坚信安禄山之流必然失败, 国家一定能战胜这些邪恶的分裂势力。
戎虏行当剪, 鲸鲵立可诛。
 
乱可摧, 旌头灭, 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 埋胡紫塞旁。胡无人, 汉道昌。
 
“胡无人, 汉道昌”无疑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时唐代诗人最强劲的呐喊了。那“敌可摧, 旌头灭, 履胡之头涉胡血”, 简直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先声。
 
3.强烈表达了早日平叛的渴望和自己愿为平叛奉献一切的坚强决心:
何日清中原, 相期廓天步。
 
雄剑挂壁, 时时龙鸣……国耻未雪, 何由成名。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诗歌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之二是为国为民而忧, 并力图解除国忧, 救助遭受苦难的人民。先看其忧:
 
六帝余古丘, 樵苏泣遗老。
 
中夜四五叹, 常为大国忧。
 
壮士伏草间, 深忧乱纵横。
 
他对玄宗信任权奸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大权旁落而借用历史题材警告玄宗:“君失臣兮龙为鱼, 权归臣兮鼠变虎”。尽管他知道,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但他还是“言”了, 说明他对国家安危的敏感和关注。
 
可贵的是他不停留在忧, 而是要像谢安谢石一样奋起, 去解救受苦受难的人民:
 
暂因苍生起, 谈笑安黎元。
 
谢公不徒然, 起来为苍生。
 
谢公终一起, 相与济苍生。
 
…………
 
他这样“罗罗嗦嗦”反反复复念叨着为苍生而起的谢安, 是因为他“日为苍生忧”, 想像谢安一样来拯救苍生。
 
当他目睹人民:“苍生疑落叶, 白骨空相吊”。“旷野多白骨, 幽魂共销铄”。这时他不禁愤怒质问:“白骨成丘山, 苍生竟何罪”!不禁痛心疾首:“羌戎事未息, 君子悲涂泥”。
 
他不仅整体上关怀同情人民, 而且把这种关怀和同情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
 
他虽自己遭“馋巧”, 却仍“欲折月中桂, 持为寒者薪”。杜甫有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且他的境界很高:“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老李呢?境高不如老杜, 但他是想亲手去“折”“桂”以助寒者, 比老杜的等待 (“安得”) 又高一筹。可见二位诗人关心寒冷的人们各有千秋, 而李白的呼声比杜甫早7年。李白诗云“才微惠渥重, 谗巧生缁磷。一去已十年, 今来复盈旬”, 可知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载 (754) , 杜诗作于上元二年 (761) 。他在“沉忧心欲醉, 积恨泪如雨”时, 仍不忘“愿假东壁辉, 余光照贫女”。当他看到“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竟说:“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餐”。古诗人中有几个像他一样由同情劳动人民而自愧得吃不下饭?他看到纤夫的艰难困苦, 竟难过得“心摧泪如雨”;他看到天旱水枯劳动人民为官府搬运巨石的巨大辛劳, 不禁痛苦长吟:“君看石芒肠, 掩泪悲千古”!李白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度关怀度几乎无人可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他不是只停留在同情怜悯劳动人民上, 而能够由衷地赞美劳动人民:“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他还写诗赞美了割蒲劳动:“挥镰若转月, 拂水生连珠”。并对割蒲劳动成果予以赞扬。想想李白对权贵们“横眉冷对”的傲态, 比照这里李白对劳动人民的忠诚“俯首”, 不能不使人感到李白人格的魅力。
 
李白同情人民还表现在反映和同情妇女生活的痛苦上。妇女是“苍生”中最受压迫的一部分, 她们是男性的奴隶和私产。他的《妾薄命》、《白头吟》以陈阿娇、卓文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视作玩物的不合理现象, 对她们寄予深深同情。《玉阶怨》短短四句, 一股阴森扑面而来, 一个被压迫者的形象强烈敲打着读者的心扉。是谁抛弃了她?是谁幽闭了她?有多少个这样的她?有多少个比她还悲惨的她?《长干行》、《江夏行》描写了“悔作商人妇, 青春长别离”的痛苦。《乌夜啼》反映了妇女对爱的坚贞和离别之苦。李白妇女观大大超出其他诗人:《夜坐吟》、《杨叛儿》提出了真正的爱情要以男女的互相了解、契合为基础, 只有这样的爱情才会是融洽而幸福的思想;而当妇女成为英勇的反抗者时, 他就给以热烈的歌颂和赞扬, 《秦女休行》、《东海有勇妇》即塑造了两个为夫报仇的妇女形象。
 
李白诗歌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之三是对正义战争的坚决支持和对侵扰生事的非正义战争的坚决反对。
 
送陶将军出征, 他说:“莫道词人无胆气, 临行将赠绕朝鞭”。送程刘独孤等赴安西幕府时说:“胡塞尘清计日归”。送张遥到寿阳幕府说:“勖尔效才略, 功成衣锦还”。鼓励外甥从军“当斩胡头衣锦还”。又告诫外甥:“破胡必用《龙韬》策”。送族弟从军安西:“剪虏若草收奇功”。在邯郸洪波台参观军队出发鼓励将士们:“天狼正可射……遥知百战胜, 定扫鬼方还”。这些诗都充满对正义战争的支持, 等等。
 
他不仅直接描写和歌颂前方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而且通过歌咏将士们的妻子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其著名的《子夜吴歌》之三的前两句写出广大“军嫂”对前方丈夫的深切怀念, 末两句表达了广大“军嫂”盼望反侵略战争早日结束, 丈夫们尽早凯旋的心声。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而他对统治者迷信武力、穷兵黩武则深表忧虑, 明确反对。对安禄山挑起民族纠纷, 他写《北风行》, 通过一位“烈嫂”之口予以坚决反对等等。
 
李白诗歌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之四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烈歌颂。
 
他“一生好入名山游”, 以祖国山水为知音, 对祖国山水十分热爱。他写了一系列描绘长江一带山水风光的名篇:《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望庐山五老峰》、《横江词》等。“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后人以为只有杜甫“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可与媲美。“海风吹不断, 江月照还空”。后人还以为白居易“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是其仿句呢。“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象雄伟, 夸张高迈。“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则形象俏丽, 感情真挚。组诗《横江词》描绘出一幅汹涌澎湃的长江天险图, 气势恢宏, 弥满真力。他的《游太山》六首不但写出了“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的瑰丽景象, 而且传达了登临绝顶时“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的超凡脱俗的特殊感受。
 
歌咏黄河的诗篇就更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千古绝唱了。“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这些诗句, 从不同的角度赞咏了黄河的形象和性格, 也是为我们中华民族画出的素描。李白这些热爱祖国山水的作品给1000多年来的读者以美的享受, 陶冶着我们的心灵, 激发起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李白诗歌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之五是对故乡的拳拳眷恋和对朋友的款款深情。
 
“娥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峨眉山月歌》, 四句入五个蜀地名而不着痕迹, 因为发自内心, 是对故乡的爱, 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遂被人评为“太白佳境”。《渡远荆门外》不仅写出故乡“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的壮阔, 不仅描出了“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的奇妙, 更唱出了“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的乡情……而最动人的乡思却是那首抒情小诗:“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20个字的微型诗, 胜过车装船载万首思乡曲, 非刻骨铭心之思, 焉能如此!
 
李白写过不少表现朋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人们常常停留在歌颂友谊这个层面上去理解, 如果把他的这些佳作与所赠对象综合起来考察, 其实也是他热爱祖国的表现。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他最为人称道的友情诗, 所赠对象恰恰都是志向高洁, 对我们伟大祖国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不应也不会被我们忘记的人。孟浩然对唐诗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是不肯与浊流合污的高洁士。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脍炙人口已千年。“孤洁恬淡, 与物无伤”, “名著一时, 栖息一尉”的王昌龄对唐诗尤其是七绝的发展作出了辉煌贡献, 李白听到他被馋被贬忧思满怀, 挥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充分表达了对这位七绝圣手的同情和怀念。李白对劳动人民有深切同情并有热烈赞美, 他与他们也有动人的友情, 请看他写给桃花潭村乡民汪伦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和伟大诗人杜甫的交往也很动人。和杜甫相识时, 他已名震天下, 而杜甫这时却还是个才出茅庐的小伙子, 李白却对杜甫情深款款, 其“思君若流水, 浩荡寄南征”的歌赠, 令人心动不已。
 
李白写过大量赠别诗。但最著名最动人的恰恰是他写给杜甫、王昌龄、孟浩然、晁衡这些人的, 这不是偶然的, 而是他爱国及“乌”的必然表现。他给其他人是做诗, 他给这些人不是作诗, 是心底里流出诗。
 
李白诗歌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之六是对祸国殃民的统治集团的谴责和嘲讽, 并表示出不合作的态度。他对权贵们嫉贤害能十分愤慨。他写诗给蔡雄时气愤地说:“白璧竟何辜, 青蝇遂成冤”。写诗赠友人又说:“白璧何辜, 青蝇屡前”。与族弟谈皓分手时斥责统治者:“青蝇一相点”。写诗给宋陟也说:“白玉栖表蝇”。一再把奸佞詈为“青蝇”, 足见其厌恶愤慨之深。他揭露李林甫对他诬害:“大臣小喑呜”, 使他被“谪窜天南垂”。在《惧谗》里, 他揭露统治者“二桃杀三士”的阴险和“众女娥眉”的险恶。
 
另外, 他还对王公贵族的穷奢极侈和腐朽不堪予以揭露, 谴责宦官和斗鸡之徒的横行不法和气焰熏天, 讽刺一些人出入官掖, 取媚后妃、公主以求加官进爵的丑行。他揭露上层统治者夺权争利造成“日惨惨兮云冥冥, 猩猩啼兮鬼啸雨”的可怖局面和“君失臣兮龙为鱼, 权归臣兮鼠变虎”的可忧局势。
 
他批判的矛头还直指最高统治者。“贤圣迂馋慝, 不免人君疑”。直接揭露“人君”、“疑”、“贤圣”的昏行。接着他说:“天风拔大木”。显然, 这里“天风”即那个“人君”, 揭露这个“人君”“拔大木”, 而使“禾黍咸伤萎”。
 
李白诗歌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之七是诗中再三申述其报国的远大志向。
 
这种志向见于文是“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 见于诗则是:“愿一佐明主, 功成还旧林”。“方希佐明主, 长揖辞成功”。“如逢谓川猎, 犹可帝王师”。他以吕尚鲁连张良谢安尤其是诸葛亮自比, “举声《梁甫吟》”, 且“吟”得很“顽固不化”了!他怀着“云霄万里情”, “拂拭倚天剑”, “长啸万里风”, 一心想“直上青天扫浮云”, 一心想“赴海输微涓”。苟能如此, 他可以“身没期不朽”, 他决心奋斗不已:“当结九万期, 中途莫先退”。尽管他确实“报国有壮心”, “行忧报国心”, 他却没有能“扫浮云”, 反被“浮云”所害, 但他仍然表示自己“无为秋霜折”, 希望“迹谢云台阁, 心随天马猿”, 身在江湖, 心存魏阙, 而且“一朝复一朝, 发白心不改”!直至死, 他依然发出震撼人心的悲壮之声:“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位高吟“大鹏一日同风起, 搏摇直上九万里”的爱国壮士死也难瞑其目, 令千万读者为之出涕!
 
过去摘走李白爱国主义诗人桂冠, 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因为他参加过李王幕府, 被认为是“从逆”, 是一个洗不去的历史污块。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 随着封建意识的逐渐消灭, 持这种看法的人几乎没有了。
 
第二个原因是不少人觉得李白身上消极的东西太多了, 实在不想把这位一生无“正当”职业, 好击剑、饮酒、游侠、求仙、当道士, 被人当作也自诩“诗仙”的人称为爱国主义诗人。这是直到目前为止李白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一定承认但未得到充分承认的主要原因。
 
李白确实有消极的东西。不过应对其消极作客观分析。他消极思想的来源, 主要是他的志向受到统治者的无情打击产生的, 是事出有因。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生李公新墓碑序》说他“饮酒非嗜其酣乐, 取其昏以自富;作诗非事于文律, 取其吟以自适;好神仙非慕其轻举, 将不可求之事求之”。用他自己《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的说法则是:“仆书室坐悉, 亦已久矣。每思欲遐登蓬莱, 极目四海, 手弄白日, 顶摩青穹, 挥斥幽愤, 不可得也”。这就说明他的纵酒求仙, 并非真的消极, 而是“挥斥幽愤”的一种方式。他“挥斥幽愤”就是为了“销万古愁”。他的愁, 不是林黛玉“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愁, 不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 不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上愁”的愁, 而是屈原“三年吟泽畔, 憔悴几时迥”的愁, 是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愁, 是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独沧然而涕下”的愁, 是“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愁, 是大鹏“中天推兮力不济”的愁, 是愁国家前途, 愁人民苦难, 愁个人失意, 是强者之愁, 是豪者之愁, 因而他往往将愁写得很悲壮, 给读者的主要精神不是消极, 而是一种奋发, 一种对封建制度的愤恨, 如他的《将进酒》、《梁园吟》、《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名篇。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 他的消极, 还常常是假象, 是一种掩盖, 一种烟幕。假消极下是真积极的李白。他在天宝三载 (744) 春天被迫离开长安, 受此空前严重的打击而于当年请北海高天师在齐州紫极宫授道, 正式做了道士, 这应该是他最消极的时候了吧?但是, 如果让我们看看他当道士后到安史之乱前十年的一些主要诗作和行动, 我们将得出他不但不消极反而很积极的结论。
 
天宝三年 (744) 。写《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 其“征马无由攀”句表明, 仍在想着“征”, 遗憾“无由攀”“征马”。《送族弟凝至晏》云:“雪满原野白, 戎装出盘游。挥鞭布猎骑, 四顾登高丘……西行有东音, 寄与长河流”。向往的仍是“戎装”、“挥鞭”, 仍是“破斧”。《登新平楼》云:“秦云起岭树, 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 目极令人愁”。忧国之思很浓。《赠新平少年》在深深怀念韩信之后大声呼喊:“何时腾风云, 搏击申所能”。“搏击”之志始终如一。《梁园吟》末两句高唱“东山高卧时起来, 欲济苍生未应晚”。不是道士风貌。
 
天宝四载 (745) 。与杜甫在洛阳相遇,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等, 谱写出中国文学史上李杜交谊的动人篇章。游北海郡时写《上李邕》, 以大鹏自比。在送韦八之西京时说:“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他的心一直是“挂”在长安的!久病初起, 送窦薄华还西京也不忘:“何不令皋繇拥横八极, 直上青天扫浮云”。他写了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发表了与腐朽黑暗势力势不两立的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权贵”未必就只指高力士之流?经下邳, 他多么怀念张良啊:“我来圮桥上, 怀古钦英风”。
 
天宝五载 (746) 。写《殷后乱天纪》, 借殷楚比干屈原的历史题材来讽刺现实。写《战城南》控诉统治者发动黩武战争带给兵士和人民的深重灾难。《胡关绕风沙》既痛恨北方奴隶主武装骚扰虐杀人民, 又对唐将领无能不满。“羌戎事未息, 君子悲涂泥”则为西北一带战事造成人民生命涂炭深深忧愁;“报国有长策, 成功羞执王圭”, 想的是“报国”, 是为国献“长策”, 是成功后不想当官;诗末说“知我在溪”, 表明即使隐居也要隐到吕尚钓鱼的地方去, 他在时时等待时机, 以求一“逞”爱国之志啊!
 
天宝六载 (747) 。写《题后夏修静寺》, 怀念无辜被杨国忠杖杀的李邕, 为李邕“平生种桃李, 寂灭不成春”的惨遇鸣不平。漫游江南润州, 目睹船工长途运石的劳苦, 作《丁都护歌》, 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天宝八载 (749) 。其《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 虽是为宣教而作, 却仍念念不忘“仲尼不作, 王道其昏”, 不忘“功成身退”。
 
天宝九载 (750)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骅骝拳不能食”句愤慨有才能的人受尽压抑, “蹇驴得志鸣春风”句揭露无才能的人受到重用的不合理现象, 痛詈朝中权贵是“狸膏金距”的斗鸡之徒, 是“西屠石堡取紫袍”的政治野心家, 表示决不与这些权奸为伍, 要学严光范蠡飘然远去。
 
天宝十载 (751) 。作《羽檄如流星》, 严斥杨国忠们穷兵黩武、祸国殃民的罪行。其《登高丘而望远海》嘲笑秦皇汉武的愚蠢:“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 简直有点毛泽东“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的味道了, 诗末“穷兵黩武今如此, 鼎湖飞龙安可乘” (222) 再一次明确宣布他们不可能像黄帝那样乘龙成仙。
 
天宝十年到天宝十二年 (751—753) , 李白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爱国活动:北上燕蓟, 企图入范阳节度使幕中, 向边将陈献安边守境的良策, 是他在安史之乱中数次入幕参军平叛的前奏。这次活动去向明白:“怀恩欲报主, 投佩向北燕”。而且走得很急:“日落把烛归, 凌晨向燕京”。目的十分明确:“方陈五饵策, 一使胡尘清”。又说:“我把两赤羽, 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 感激无时闲”。他这次北上, 专为“胡尘清”、“射”“天狼”而来献“五饵策”。但来到燕幽, 他却发现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已身兼三镇, 气焰嚣张, 潜谋反叛, 而且正不断侵扰契丹, 奚以邀功固宠, 进一步扩张实力。李白不屑与其合作, 但他此行收获重大。他到此实地考察, 基本看清了“禄山”真面目, “心知”其反叛阴谋;写了《北风行》这首名诗, 对安氏发动侵略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予以谴责;同时还写了《出自蓟北门行》、《行行且游猎篇》、《书情赠蔡舍人》、《赠崔司户文昆季》、《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等爱国诗, 歌颂反击匈奴贵族侵扰边境的战争, 塑造边城儿矫健骁勇的形象, 表达投身反对外族入侵战争的志向。
 
天宝十三载 (754) 。写《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既素描“闲骑骏马猎, 一射两虎穿”的雄姿, 又述写“胡虏三叹息, 兼知五兵权”的胜况, 又抒发“无风难破浪, 失计长江边”的遗憾, 再申述“良图扫沙漠, 别梦绕旌旃”的胸怀。《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表达了“为草当作兰, 为木当为松”的情操, 对“至今西洱何, 流血拥僵尸”和“咸阳天下枢, 累岁人不足”表示深沉的忧虑。
 
李白安史之乱前10年的表现证明:他虽然做了道士, 但其忧国忧民忧时并试图救国救民, “射”“天狼”、“清”“胡尘”之志丝毫未减, 且努力去实行。灰白蛋壳包裹着金黄的蛋黄和纯白的蛋清。李白消极外壳下包裹的是积极的心。“我辈岂是蓬莱人”, “我本不弃世”, “岂将沮溺群”, 这才是本来意义上的李白。道士其身, 志士其心, 安史乱起而成为一往无前的战士, 是合乎逻辑的发展。我们没有理由因为李白“斗酒诗百篇”就忽略或忘记或不承认他是那个铁杆磨成针的故事的主人公;同样, 我们也没有理由因为他一生漫游, 好击剑、饮酒、游侠、求仙、当道士, 被人当作也自诩“谪仙”, 便以为他真是个消极的人, 便忽略或忘记了或不承认他在安史之乱中救国救民的突出表现, 便忽略或忘记了或不承认李白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一贯性;因而我们也没有理由因此而摘走他头上应戴的爱国主义诗人桂冠;因而我们有必要将本应属于他的爱国主义诗人这顶桂冠归还给他。而且, 早在南宋时期, 人们就称在世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为“小李白”, “大李白”当然也是爱国主义诗人啊!而且, 清乾隆十五年“御定”的《唐宋诗醇》论者就谓杜甫为“忠君”诗人的典范, 李白、陆游“忠爱之志”与杜甫“固无不同”。他们把李白与陆游、杜甫同等评价, 肯定其爱国思想的相同, 是很有见地的。今人老舍撰联:“报国文章尊李杜, 攘夷大义著春秋”, 为《唐宋诗醇》投了赞成票。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