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集

2022-10-20 可可诗词网-生平简介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太白集》是唐代李白的诗文集。唐上元二年(761),魏颢编成《李翰林集》2卷。宝应元年(762),李白临终前,托李阳冰为之编集。《新唐书·艺文志》云:“李白《草堂集》二十卷,李阳冰录。”但乐史、宋敏求皆云10卷。元和十二年(817),范传正辑录李白作品,编成文集20卷。以上唐人所编的3种李白集子,今皆不传。宋咸平元年(998),乐史在李阳冰编《草堂集》10卷的基础上,增收诗歌10卷,编为 《李翰林集》20卷,录诗776首; 又录其文,编为《李翰林别集》10卷。熙宁元年(1068),宋敏求又加增订,得诗近千首,文65篇,编为《李太白文集》30卷;后曾巩为之考定次第;元丰三年(1080)晏知止刻于苏州,世称“苏本”。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就是现存最早的宋刊本。清康熙中缪曰芑据以影刻,世称“缪本”。蜀本原刻现藏日本静嘉堂,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曾影印出版。传世的另一种宋本是南宋咸淳五年(1269)刻本,题《李翰林集》,亦30卷,然编次与苏本不同,今有清光绪间影刻本、1980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

 

李白集最早的注本是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繁而有错误。元初萧士赟删补杨注,编成《分类补注李太白集》25卷,仍繁芜而有疏误。明郭云鹏增删杨、萧本,重新编次,分为30卷,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刊行,《四部丛刊》即据此本影印。明胡震亨撰《李诗通》21卷,注释较简略,但对李白乐府诗的阐释多有发明,有清顺治七年(1650)刻本。以上杨、萧、胡三家都只注李诗。情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30卷,注释了李白现存的全部诗文。王注汇集杨、萧、胡三家注的长处,正其谬误,补其疏漏,对于典故与地理方面的考释,尤见功力。但引文稍繁,“不免微伤于芜杂”(《四库全书总目》),且笺释考证亦有疏误。有清乾隆间刻本、1977年中华书局排印本。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30卷,以王琦注本为底本,校以宋蜀本等多种善本及《文苑英华》等重要总集,撰成较详细的校记;注释笺评则在杨、萧、胡、王四家的基础上,旁搜唐宋以来有关诗话、笔记、考证资料以及近人研究成果,补漏纠谬,用力甚勤,是迄今为止李白集中较详备的校注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代于隋末流徙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城,唐时属我国安西都护府)。神龙初(705),随父李客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少好剑术,任侠求仙。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后漫游长江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在安陆(今属湖北)娶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又以此为中心,漫游了襄阳、洛阳、太原等地。后移居东鲁,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时号“竹溪六逸”。李白抱负宏远,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他不愿从科举入仕,希图通过隐居、任侠、交游等途径,登上卿相高位。约开元十八年(730),曾 一度入长安,失意而归。天宝元年 (742),由玉真公主、吴筠等人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与贺知章结为忘年交,贺誉之为“谪仙人”。因权贵谗毁,于天宝三年(744)被“赐金放还”。离京后,在洛阳结识杜甫,同游今河南、山东等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乱起时,他隐居庐山,后满怀爱国热情,参加永王李璘幕府,随军东下。至德二年(757),李璘军被唐肃宗消灭,李白受连累,被捕下狱,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漂泊于武昌、浔阳、宣城一带。61岁时,李光弼出镇临淮,追击叛军,他准备再度从军,半路因病折回。翌年病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是盛唐之音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反映了盛唐时代上升发展的气魄,洋溢着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的热情。“济苍生”、“安社稷”,是他的壮志;功成身退的鲁仲连,是他的榜样。从青年时代的《大鹏赋》,到中年时代的《上李邕》,直至晚年的绝笔《临终歌》,他都以扶摇万里的大鹏自喻。他蔑视皓首穷经的儒生,嘲笑他们:“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嘲鲁儒》)。他宣称:“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淮阴书怀寄王宋城》)。而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他乐观自信的精神。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虽屡经挫折,也仍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行路难》)。

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李白继承了屈原热爱祖国、上下求索、憎恨黑暗势力的传统,又发扬了庄子追求自由、粪土王侯的精神。他的《古风》及其他许多作品,揭露了唐玄宗后期的腐败朝政,鞭挞了骄奢淫逸的权豪贵戚。他以布衣的骄傲同权贵抗衡,以傲岸不羁的气概向社会的庸俗挑战。他宣告:“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十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甚至在“至高无上”的皇帝面前,也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傲骨和独立人格:“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诸如太白醉写、御手调羹、贵妃捧砚之类的传说故事,正表明人民对他的理解和赞赏。

李白是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边塞诗和游侠诗,充满了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幽州胡马客歌》)的豪情。在安史之乱中,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其二)。他的山水诗,字字句句都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水乡的明媚,燕山的雪花,“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都因李白的生花妙笔而增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国人早已公认是礼赞黄河、长江的千古绝唱。

李白还写过许多爱情诗、友情诗,如 《长干行》、《长相思》、《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睥睨权贵的诗人,对平民却是一派天真的微笑和深情的感激。这正是李白魅力之所在。

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云:“(李白)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无类。”正是这种根植于盛唐时代和祖国山川的气质与才情,使李白诗歌富有恢宏豪迈、吞吐日月的气魄,显示出超凡的艺术创造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加之种种新鲜而生动的比喻,汇为气象万千的诗国奇观。

李白反对“雕虫丧天真”(《古风》其三十五)的雕琢诗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是他的美学理想。他的诗,明朗自然却绝非一览无余,平易晓畅而又韵味无穷,看似口语但又高于口语,这本是诗歌艺术的归真返朴,臻于深入浅出的化境。他善于向民歌和前代诗人学习,更勇于创新。在诗体方面,他最擅长七古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而七古和绝句的完全成熟并蔚为大观,正是唐诗高潮的重要标志。《唐宋诗醇》卷6云:“白诗天才纵逸,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李攀龙《唐诗选序》称其“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

李白的散文,多用骈偶句,但流利自然,纵横恣肆,以气盛见长,与其诗风相似。如《大鹏赋》、《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与韩荆州书》等,皆为名作。

李白的人格和作品,对我国文学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从韩愈、李贺、苏轼、陆游、辛弃疾直至晚清的龚自珍等,莫不从他的诗中吸收营养;他的事迹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写入戏曲小说,成为我国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唐以后,他与杜甫齐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是为千古定评。

后世有关李白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其作品的整理和笺释(见上文);二是对诗人生平及其作品年代的考证,这方面比较重要的著作有: 清黄锡珪《李太白年谱》(作家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今人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作家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郁贤皓《李白丛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三是对李白及其作品的思想艺术的综合研究,这方面比较重要的论著有:林庚《诗人李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王运熙等《李白研究》(作家出版社1962年出版),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此外,1964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 《李白研究论文集》,选录了“五四” 以后至1962年的有关论文33篇。

彭庆生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