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019-03-02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题】
 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不到三年,就遭谗被放。而后又开始了新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即写于第二次漫游中的天宝十一载(752)。当时,他与岑勋正做客嵩山友人元丹丘处。三个友人相会,酌酒命杯,诗情酒兴,一时俱发。长安三年,是李白一生中的转折点。短短的翰林生活,使他亲身感受到了一个有才能的正直的人所遭受的排斥和打击,认识到了朝廷的黑暗腐朽。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离开长安后,诗人的思想陷入深深的痛苦与矛盾中。怀才而不见用,蹉跎不得志,使他产生了出世之想;但是,经世之志未泯,对未来还充满幻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引起他心中极大的痛苦。放浪形骸、纵酒行乐,成了诗人挥斥幽愤的手段。《将进酒》就是李白这一时期思想与生活的集中反映。此诗的感情基调就是“万古愁”。那无穷无尽,深广不竭的愁绪、象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不断掀起诗人情感的波涛。因之衍生出及时行乐的狂放、否定现实的愤激。也正是这痛苦情感的长期蓄积,才使诗具有了火山喷发,江河决提的气势和力量。而情的猝然喷发,又决定了诗的表现手段,只能是笔随气运,墨从势洒,大起大落,纵横捭阖,一泻千里。形成酣畅淋漓,雄放恣肆之美。《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二十二曲之一,将 (qiang枪),“请”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请酒歌”。古辞多写饮酒放歌行为,本篇题材与古辞相近。但古辞多歌功颂德,而李白却以之浇胸中之块垒,此其别。
 
【全诗】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将(qiāng):请。青丝:喻指黑发。雪:指白发。会须:应当。岑夫子: 指岑勋,李白之友。夫子是尊称。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生,是对 平辈朋友的称呼。钟鼓馔(zhuàn)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 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恣:纵情任意。沽:通 “酤”,买。销:同“消”,消解。
 
【大意】你可曾看到,黄河之水有如从天倾泻下来,滚滚东去,奔向东海,再也 不会回来。在高堂上的明镜里看见自己的白发,不禁悲从中来,早上还 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像雪一样白。人生得意时就要尽情地欢饮啊, 切莫让金杯空对明月。天生我材必定会有用处的时候,即使千金散尽后 还可以赚来。烹羊宰牛我们要喝个痛快,应该饮他三百杯以释我情怀。
 
岑老夫子,丹丘先生,快快地饮酒,切莫停下手中的酒杯。就让我为 诸君高歌一曲吧,请你们为我倾耳细细听。钟鸣鼎食那样的富贵生活有 什么了不起的,只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 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 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主人啊,你为何要说自己的酒钱已 经不多,只管是买来饮个底儿朝天。什么五花马啊,千金裘啊,唤小厮出 来,统统拿去换成美酒。今天我要与你一醉方休,方解这万古的愁绪。
 
 
【赏析】
 
   “将进酒”,为汉乐府诗题。本篇大约作于出翰林“赐金放还”后。三年的翰林供奉,使浪漫的李白初步认识到了官场的腐朽和政治的黑暗,也痛苦地发现了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李白心中产生了沉深的积郁和良多的感慨,本篇借乐府旧题抒发了这种失意的愤懑,同时也表达了乐观自信、放纵不羁的精神。
 
   起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如椽之笔描写了黄河之水自天而降、滚滚东去,一泻千里、奔流不息的宏伟景观,极富气魄。当时诗人与两位好友岑勋、元丹丘在离黄河不远的颍阳置酒高歌,因而诗篇很自然地以黄河起兴。大河奔流的景象触发了李白的惜时意绪,使他深感时光易逝,就如奔流到海的黄河之水一样一去而不复返,因而他慷慨悲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光荏苒,岁不我待,早晨的青丝到晚上就变成了白雪。“朝”、“暮”变化的对照突出地表现了时光流逝的迅疾和人生在世的短暂。在这里,诗人似乎在悲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但这不是庸人在无情的自然法则面前的悲观、恐惧和颓唐。生性开朗的诗人对万物变易的自然规律一直是以豁达的态度坦然待之的。他知道“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因为“万物兴歇皆自然”(《日出入行》)。在这里,诗人之所以为白发而悲,是因为年华虚度、功业未建、壮志未酬。因此,这种“悲”是虎落平川式的悲哀,是壮士不得于世的悲叹,因而悲中见豪、悲中有壮。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诗人进取的愿望和斗志。这四句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它们既真实地揭示了人生短暂的自然规律,更传达出了人类在这一自然规律前的沉思,表现出了人类深刻的时间忧患意识和积极的进取意识——于大彻大悟中又令人振奋。从全诗的结构来看,这四句所表达的时光易逝、功业未建的矛盾意绪又为下文提供了抒情的前提和线索,是全诗的一个总纲。下面所进行的种种复杂的情绪活动,不管是洒脱、自信还是忧郁、愤懑都是围绕着这一矛盾而展开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说既然人生易老、功业未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那么适逢难得的得意之时,就应该尽情行乐,把忧愁烦恼抛在一边。在好友相聚、快意适性之时,酒可以使人暂时忘却现实的悲愁,可以使人们在觥筹交错、身心舒展之中短暂地体会到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能愿动词“须”的使用、双重否定的句式都强烈地体现了诗人要喝酒、要尽欢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诗人对人生的热爱也就显得越挚诚、越炽烈,因为饱受忧患的人们只有在酒中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但这并不是于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而是执着人生、热爱人生的表现,亦即诗人的入世愿望得不到舒展时的一种变相渴望和满足。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诗人没有消沉,没有颓丧,而是借酒振奋、借酒找“乐”(人生之乐),这是一种怎样洒脱的风度,这是一种怎样旷达的怀抱!正是在这种潇洒放逸的格调中,诗人昂首高歌出了饱含哲理的自信乐观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志向远大,才调高超,虽然用世之途坎坷,至此尚未功成,但是他并没有丧失对自我的信心,而是坚信天生我材必有所用、崇高理想必能施展。这种饱含进取精神的自我鼓励和积极的自我心理平衡,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失意的有志之士之心。是的,也许有材未必终能为世所用,但是人们必须始终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才能为实现“有用”去拼搏、去奋斗。从“悲白发”中弹奏出这样激动人心的音符,这就是李白的风格!洞悉人生的短暂,而能积极进取,这就是李白的人生态度!正是抱着这种旷达的人生态度,李白要从烹羊宰牛中寻觅人生的乐趣,要从“三百杯”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了。于是,他热情地反客为主、频频地向两位好友劝酒:“将进酒,杯莫停。”
 
    在这里,诗人不再是“独酌无相亲”,只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而是面对着自己的知己,于是,在“酒酣胸胆正开张”中,诗人便可以将积抑心头的愤懑牢骚痛快淋漓地倾吐出来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首先把矛头指向了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诗人视富贵如敝屣,在精神上胜过了那些缙绅豪门;这也说明诗人的进取不在富贵。那么,诗人为什么又只愿长醉不愿醒来呢?是不是诗人想醉生梦死,在花天酒地中了此一生呢?不是!这只是诗人的愤激的牢骚之语,意在发泄对这个圣贤寂寞、蹇驴得志的黑暗社会的不满。圣贤寂寞的社会是不公道的社会、没有希望的社会;在李白看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与其作一个寂寞的圣贤,还不如作一个留名的饮者。诗人以离径叛道的姿态对这个社会表现出了一种狂狷不恭的态度。因此,诗人的痛饮、狂饮又是对社会的一种变相的控诉和反抗。为了在饮中找乐、在饮中泄愤,诗人又引用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为饮者壮威添色。曹植这位饱学多能而又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物,曾“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与宾客畅饮,恣意欢谑。李白以曹植为效法的对象,劝主人不要愁少钱,要将五花马、千金裘典当出去,以换美酒。为了体味人生之乐、泄尽心头之恨,酒必须喝得过瘾、喝得痛快、喝得尽兴!只有这样才能消去心头的无穷忧愁。在这里,“万古愁”紧紧扣合了开头的“悲”,表现了诗人内心拼搏激荡的整个过程。
 
   总之,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的愤懑悲愁与乐观自信的复杂情感。这些复杂的情感都是借助酒力,紧紧围绕着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建这一人生矛盾展开的。因为他有才,所以他对建功立业才充满自信,所以才显得乐观;因为他不遇,所以才悲愁,所以才愤懑。诗歌在复杂的情感中透露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时光荏苒、时不我待;建功立业,更须及时。而这种人生哲理由于诗人充沛情感的浸润,所以显得更为慷慨、更为热烈,也更为动人。诗情与哲理的结合,使这首诗歌显得既热情又深刻;它们既充分显示了李白的深刻的人生思索和鲜明的叛逆性格,又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主情风格。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怀才不遇的矛盾,在李白的体验和感受中借饮酒悲歌得到了典型化的表现。《将进酒》传达出了封建社会中无数失意壮士的共同心声,具有巨大的艺术概括力。
 
秦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