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锦城散花楼》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2023-06-02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在二十五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前,李白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他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便能“作赋凌相如”,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境以内漫游。这首诗就是他在成都登览散花楼时所作。

据 《成都记》 说,成都又叫锦官城,简称锦城,以其江山明丽,错杂如锦而得名。散花楼在锦城的东北隅,为隋代蜀王杨秀所建。锦城、散花楼,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它们本身就能给人无限美妙的联想!当太阳冉冉升起,万分怜爱地俯照着如诗如画的锦城时,散花楼沐浴在一片朝霞之中。它漆得金光闪闪的窗夹着华丽精美的门,用珍珠装饰的帘子悬挂在银光灿灿的帘钩上,真是好一座富丽堂皇的散花楼!难怪我们年青的诗人要“飞梯绿云中”了。这五个字既写出了散花楼的高耸入云,又写出了诗人急切而愉快的心情。不仅是沿梯飞奔而上,甚至对云的感觉都是绿色的。下一句“极目散我忧”,不禁使人联想起辛弃疾的 《丑奴儿》 词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当年在散花楼上的李白,也许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少年之愁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是诗人极目所见。据《元和郡县志》 记载,双流县在成都府南四十里处,汉朝时叫广都县。隋仁寿元年,避炀帝讳改为双流,这是因为它夹在两江之间,被《蜀都赋》 形容为“带二江之双流”。唐朝沿习了这一形象的称呼。李白在散花楼上尽情游眺了一整天,傍晚下起了潇潇暮雨,在一片烟雨弥漫之中,诗人看见如带的春江夹绕着双流,多姿多态的三峡消融在雨色里,便油然生起九天仙游的惬意。

这首诗是李白现存最早的几首诗作之一,艺术上还显得有些稚嫩,其风格也显得浓丽,既有“金窗”、“绣户”,又有“珠箔”、“银钩”,明显地带着齐梁习气。它表现了李白诗歌在形成自己豪放飘逸独特风格之前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