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早春寄王汉阳》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2024-09-13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李白南游零陵、洞庭之后,再返江夏,于武昌望汉阳,思念故人王县令 (名不详),故先写诗酬寄,抒写渴思之情。时间正是早春。李白在前一年春遇赦,于初夏时到江夏,又交往王汉阳,并写了诗。

王汉阳,名不详,与李白结交似是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李白长流夜郎,于江夏结识汉阳县令王某。古人称谓,称官职,不直呼其名,表示对王某尊重。李白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序:“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李白又有 《醉题王汉阳厅》,其诗:“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又有 《寄王汉阳》: “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娇。笛声渲沔鄂,歌曲上云霄。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从三首诗内容与序文看,李白是在南流夜郎至江夏 (今武昌) ,结识汉阳令王某,同参加郎官湖之邀。此后李白又赴王汉阳的约会,表明自己是南流夜郎,时间都在秋月之时。从“时寻”句,看到他们关系密切了。此后李白又在江夏写诗寄王汉阳,回忆秋月相聚饮酒赋诗之情景,虽只隔长江一水,但想念之情深。当李白流放遇赦归江夏时,又与王汉阳相会,留下了《自汉阳病醉归寄王明府》、《赠王汉阳》等诗。前诗说:“去岁左迁夜郎道”,“今年敕放巫山阳”,后诗说:“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果惬麻姑言,时光流速电。”故友重逢,更兼遇赦而归,情绪昂奋,发出豪言壮语:“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芬。”也流露出李白又欲从政的念头:“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由李白对王汉阳无话不谈,又深刻怀念,可见是腹心之交。而这种腹心之交,是源于志同道合,性格相近。在《赠王汉阳》 诗中可以得到证明。诗中把王汉阳比作东汉有神异之术的叶令王乔。说王汉阳“犹乘飞凫舄”,是仙人面,鬓发青青,“童颜皎如练(白绸)”。诗的结尾,原与王汉阳,“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以道胜贫富交战的欲念,永无愁苦之容颜。这是李白以王汉阳为知音的根本原因。这种淡泊名利思想,在李白南游洞庭、零陵北归江夏时,所写的《望汉阳柳色寄王宰》一诗中也可以得到证明:“春风传我意,草木度前知。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称赞王汉阳为弦歌宰。以礼乐教化百姓,行无为而治,是李白的政治理想。表明他们志同道合,相互知音。又表明他们都鄙薄追逐个人名利,为贫富交困而忧愁。王汉阳与李白交游之考索,正是我们了解 《早春寄王汉阳》 这首诗的思想基础,不可不知。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应写在《望汉阳柳色寄王宰》一诗之后,该诗结尾是“西来定未迟”,约王汉阳由汉阳过江来江夏 (武昌)相会。而此诗有“美人不来空断肠”之叹,故再写诗相邀,尽道怀念与期待欢会之情。

诗前四句写早春的征兆。“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听说春天又回归大地,一片惊喜之情,掀起了感情的波澜。一位久受冬天阴气幽闭之苦的人,方有此敏感与万物生新的愉悦。可是仔细一体味,残冬的寒气犹存,不见春天的踪影。感情陡落,怀疑春来不是真,厌冬之情更炽。七个字写尽了冬春交替之初的人们感知的复杂过程,似是与不是的体味。为了得到确证,采取了理智的行动,走访了报春的寒梅。树傍观梅,从梅花的绽开,察知春来消息。盼春之情,如饥似渴。梅为名花,古今人人所爱。梅花性洁而耐寒,笑傲霜雪,只迎春开放,而无意与百花争春,故又有君子之象征。早春观梅又是士人的雅趣。梅花虽从苦寒来,但带来春的消息。由此而折回思路,想到昨夜的情景,“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东风是春来的象征,为人们送来了温暖,使万物复甦。于是诗人思路又回到眼前,抬头远望路边杨柳,亦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出黄金颜色,欣欣向荣,充溢着旺盛生机。诗人未相识之情不复存在了,欢欣早春之情蕴积在字里行间。这四句诗报道了早春来到的征兆,扣紧了早春题意,寒梅迎春,东风送暖,杨柳由土色转青黄,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足见诗人观察仔细,体味入微,描摹精工。“闻道”、“走傍”、“昨夜”、“陌头”,时空交错,勾连一气,跌宕传情,曲折尽意,塑造了一幅阳春烟景的和煦的意境。为下面抒怀人之情作了铺垫,美景正待美人同观。

诗后四句写渴望王汉阳来会之意。“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身处美景之中,溯长江水流上望,碧水茫茫无际,远接天边的飘渺不定的白云,只是不见你这位美人到来,空有断肠的思念。两句诗写景壮阔渺远,由近及远,有层次的展开,色彩由浓趋淡,淡到茫然迷濛,失去了色彩感。吐露出黯然神伤之情绪,原来是望江西面的美人,因不来而断肠,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使景色也披上愁情之色。可谓之情景交融啊!但诗人并未绝望,幻想与美人终会相见,故而引出请迎接客人的行动,“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请你王汉阳预先拂净青山的一片石板地,我要与你连日痛饮壶杯之酒,不醉不休。这两句诗饶有情味,由美人不来的失望而转为热烈地幻想。美人既然不来,我要前往你处。青山不是泛指,应指汉阳之大别山。李白在《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诗中说:“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青山指汉阳似无疑问,而李白此诗与 《早春寄王汉阳》 诗,虽非写于同一时间,但不妨碍对青山的理解。况且李白写诗时身不在汉阳,无法预拂青山石,只能是转请王汉阳作东道主,准备迎接自己的到来,以尽醉,而且是连日尽醉,以消除心中思念知音者王汉阳的愁情。这样,理解符合诗意诗情内在发展的逻辑。如理解为李白予拂武昌西山石,与“美人不来空断肠”的诗意诗情发展逆忤,而“预拂” 一词则无着落。正是早春之际李白返回江夏。有《赠汉阳辅录事》、《鹦鹉洲》、《望黄鹤山》等诗为证。这两句诗结尾,别开生面,深化思念王汉阳之主旨。照应了上句空断肠。这种预想未来欢聚之情景,颇有浪漫的情思,又很能感发人意,唤起人们的美妙的联想,再创造出美好欢会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善于以美景反衬怀人之愁情,歌颂真挚的友情。美人是袭用屈赋香草美人喻君子的手法,此是指王汉阳。李白称颂王汉阳,并引为知己,思念颇深,这不是官场的应酬与虚与交往,而是出于志道相合,性格相投,况且又是李白理想中的官吏形象。于安史之乱未平之时,西羌又入寇,藩镇作乱,能解百姓倒悬之苦,安定民生的弦歌之吏,是多需要啊!在王汉阳形象中寄托着李白的理想,蕴含着乱世难觅知音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