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①》原文、鉴赏和解读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②。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③无世情,琴心三叠④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兼写景的诗作,写作时间,当在李白晚年流放赦归,由江夏(今湖北武昌)来庐山之时。全诗可分三段。
前六句是第一段。先借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的历史故事,表明自己既不愿过儒家那种皓首穷经的无聊生活,亦不愿像孔子那样在混浊的现实中到处奔波。言外之意,只有像接舆那样的隐者,才是自己效法的对象。下面四句,对前述生活态度作进一步补充,简笔勾勒出飘逸、洒脱的自我形象,令人读来,神思飞越。
“庐山”至“雪山”为第二段,突出描写庐山和长江的景色。先写庐山的地理位置与天上南斗星遥遥相对;继写庐山五老峰一带的特殊景观,有名的九叠屏如云霞锦缎般展铺开来;接着俯视庐山脚下的美景,明静的鄱阳湖水映现出青深的山峦倒影。三句诗,分别从天上星宿、山中奇峰和山下湖水落笔,生动地展现了庐山全貌。继而笔锋一转,拈出金阙、三石梁、香炉峰和瀑布等处胜景,对庐山精解细剖。“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二句,回应“庐山秀出”三句,总摄全景,极写庐山之壮丽、高峻,使得这段关于庐山景色的描写由总到分,又由分到合,用笔虽横出锐入,变化无方,但整个脉络却极为清晰。以上写庐山,皆承“一生好入名山游”一句而来。“入”庐山而写庐山,当写到“鸟飞不到吴天长”之时,诗人已置身于庐山高处,因而以“登高壮观天地间”一句领起:仰望长空,“黄云万里动风色”;俯瞰长江,“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怎能不激起诗人那无限的豪情?一个“壮观”,展现出巨人般的气度和胸怀。若无这等气度和胸怀,也决写不出如此激昂、豪迈的诗句来。
“好为庐山谣”以下为第三段。在李白的一生中,任侠、游仙与建功立业,始终交揉在一起,随着诗人遭遇的变化,这三种思想也此起彼伏的变化着。诗人写此诗时,刚从流放途中归来,产生厌恶政治,希望超脱现实的思想是不难理解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庐山石镜峰上那如镜的圆石时,心境也为之清爽;看到谢灵运当年登庐山留下的行迹已为苍苔复没时,情怀也为之抑郁。既然世事多变,人生无常,那么,还不如“早服还丹无世情”来得痛快。“遥见”两句,把这种思绪化为具体的形象,烘托出一个飘渺、神奇的境界。最后两句,活用卢敖仙游的故事,表明自己和冥冥之神(汗漫)早已在九天(九垓)有约,现在愿与卢敖共游太清仙境。诗以此作结,既正面点明了诗人的情怀,又与篇首“寻仙不辞远”自然关合,给人以通体浑然之感。
这首诗的格调以飘逸为主,而杂以雄豪之气。中间写景一段,缤纷多彩,雄奇壮丽,气势奔腾,情感激烈,读后令人倍受感染。最后一段一变雄伟、壮美而为飘洒、秀逸,境界极为高远。情怀虽略显低沉,但它毕竟是李白思想的真实流露,对此,我们是不能苛求的。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②。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③无世情,琴心三叠④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兼写景的诗作,写作时间,当在李白晚年流放赦归,由江夏(今湖北武昌)来庐山之时。全诗可分三段。
前六句是第一段。先借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的历史故事,表明自己既不愿过儒家那种皓首穷经的无聊生活,亦不愿像孔子那样在混浊的现实中到处奔波。言外之意,只有像接舆那样的隐者,才是自己效法的对象。下面四句,对前述生活态度作进一步补充,简笔勾勒出飘逸、洒脱的自我形象,令人读来,神思飞越。
“庐山”至“雪山”为第二段,突出描写庐山和长江的景色。先写庐山的地理位置与天上南斗星遥遥相对;继写庐山五老峰一带的特殊景观,有名的九叠屏如云霞锦缎般展铺开来;接着俯视庐山脚下的美景,明静的鄱阳湖水映现出青深的山峦倒影。三句诗,分别从天上星宿、山中奇峰和山下湖水落笔,生动地展现了庐山全貌。继而笔锋一转,拈出金阙、三石梁、香炉峰和瀑布等处胜景,对庐山精解细剖。“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二句,回应“庐山秀出”三句,总摄全景,极写庐山之壮丽、高峻,使得这段关于庐山景色的描写由总到分,又由分到合,用笔虽横出锐入,变化无方,但整个脉络却极为清晰。以上写庐山,皆承“一生好入名山游”一句而来。“入”庐山而写庐山,当写到“鸟飞不到吴天长”之时,诗人已置身于庐山高处,因而以“登高壮观天地间”一句领起:仰望长空,“黄云万里动风色”;俯瞰长江,“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怎能不激起诗人那无限的豪情?一个“壮观”,展现出巨人般的气度和胸怀。若无这等气度和胸怀,也决写不出如此激昂、豪迈的诗句来。
“好为庐山谣”以下为第三段。在李白的一生中,任侠、游仙与建功立业,始终交揉在一起,随着诗人遭遇的变化,这三种思想也此起彼伏的变化着。诗人写此诗时,刚从流放途中归来,产生厌恶政治,希望超脱现实的思想是不难理解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庐山石镜峰上那如镜的圆石时,心境也为之清爽;看到谢灵运当年登庐山留下的行迹已为苍苔复没时,情怀也为之抑郁。既然世事多变,人生无常,那么,还不如“早服还丹无世情”来得痛快。“遥见”两句,把这种思绪化为具体的形象,烘托出一个飘渺、神奇的境界。最后两句,活用卢敖仙游的故事,表明自己和冥冥之神(汗漫)早已在九天(九垓)有约,现在愿与卢敖共游太清仙境。诗以此作结,既正面点明了诗人的情怀,又与篇首“寻仙不辞远”自然关合,给人以通体浑然之感。
这首诗的格调以飘逸为主,而杂以雄豪之气。中间写景一段,缤纷多彩,雄奇壮丽,气势奔腾,情感激烈,读后令人倍受感染。最后一段一变雄伟、壮美而为飘洒、秀逸,境界极为高远。情怀虽略显低沉,但它毕竟是李白思想的真实流露,对此,我们是不能苛求的。
今日更新
-
梦, 精神抗争的诗化——《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2020-02-28]
-
李白诗词《清平调词三首》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乌栖曲》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乌夜啼》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
李白诗词《关山月》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