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这是一首深感人生无常、人世不平的抒愤之作。
        诗大致可分两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诗人对人生的感慨。登上高丘,举目远望,四海八荒,遥无际涯,令人骤生苍凉之感。接着,由远到近,写霜之严酷与风之萧瑟。“被”者,覆盖之意也。严霜覆盖万物,使欣欣向荣者一变而为枯萎、焦黄;北风呼啸,横卷荒野,一派肃杀景象。这就是自然之秋的变异。由暖到寒,由荣到枯,由生到灭,自然界如此,人生不也如此吗?荣华富贵似水东流,一去不返;世事无常有如波澜,变化无端。想到这些,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发无穷之浩叹呢?“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便是诗人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
        后六句是第二段,写诗人对人世的愤懑,充满了郁勃不平之气。“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既是写景,又是象征。从写景的角度看,白日掩于昏暗的光线中(徂晖,谓日落之黯光),浮云飘忽不定,正和首四句的景物描写相吻合;但从象征的角度看,白日、浮云又可分别比喻君主和小人。白日被掩,说明君主被惑;浮云飘忽,则意味着小人得志。如果说,这两句的寓意还多少有些隐晦的话,那么,下面“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两句的象征意义就极其明显了。“鸳鸾”,鸾凤之类的鸟。鸳与鹓相通,《庄子·秋水》篇说,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发于南海而止于北海,非梧桐不居。这里用这则故事形象地指出:本来寄居在枳棘(矮小的灌木丛)中的燕雀,现在占居了高高的梧桐,而高雅的鸳鸾,却被挤到了枳棘丛中,这种黑白颠倒、上下错位的现象,不正象征着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吗?面对这不公平的现实,难怪诗人要“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了。在这里,诗人怀着满腔的愤懑,决计效法东晋的陶渊明(陶有《归去来辞》),弹剑高歌那充满悲伤感慨的《行路难》古曲,告别混浊的官场。
        诗的结尾,悲愤杂以苍凉,虽感伤却不颓唐,而“剑歌行路难”一句,尤能给人以力的震撼。联系开篇的景物描写以及在那萧瑟苍凉的气氛中独自登高望远,不难看出,诗人的忧愤是何等深广!有人推断此诗是李白被谗去朝时所作,大致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