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瑶瑟怨》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瑶瑟:瑟的美称。瑟是拨弦乐器,乐声悲怨。在古代诗歌中,瑟常和离别之悲联在一起,故题名正暗示诗中所写乃是女子的离别悲愁。诗中以极含蓄的手法表现女子的离愁。前二句写夜深难寐,后二句通过雁声、月色写女子怀远情思。全诗只有“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之怨,其馀全是景物描写。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雁声、潇湘,乃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组成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图画。意境空灵明净,馀韵悠然。
【译文】 秋天冰凉的竹席,静卧在床上好梦难成,窗外夜空澄碧,流云轻盈。忽闻雁鸣飞向遥远的潇湘,能否把相思带去?佳人独守高楼,只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有情
【注释】
①瑟:我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形似古琴,通常为二十五弦,每弦一柱,常用来与琴、筝等乐器合奏。瑶瑟,即镶嵌宝玉之瑟。刘禹锡《潇湘神》词有“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的诗句,大概为本篇诗题所本。
②簟(dian垫):竹席。冰簟,形容竹席之凉。遥应下文秋凉雁归。银床:豪华精美的床。“冰簟银床”显示居室少妇身份的高贵。梦不成:希望于梦中与所思之人相会,但好梦难成。
③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潇水流至零陵与湘水汇合,世称潇湘。这里的“潇湘”是秋雁南归之所,同时,“飞过潇湘去”也化用南朝谢脁《新亭渚别范零陵》“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的诗意,借指思念的情人所在之地。
④十二楼:据《汉书·郊祀志》应劭注说:“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此处借指思妇所居之处。
【全诗鉴赏】
瑟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诗 经》中有“琴瑟友之”的诗句,故瑟常与琴并 奏,以示夫妇百年好合。而《汉书·郊祀 记》中说:“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 禁不能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说明瑟 的乐声具有悲怨的特点。此诗名为“瑶瑟 怨”,“瑶”示华美之意,然有瑟无琴,兼以 “怨”名,暗示内容为闺中怀人,情绪哀怨。
首句写怀人的环境:冰凉的枕席,银饰的床幔,触目之处皆为冰寒的 色调,毫无一般闺房的绮丽娇艳。现在到秋天了,四面都是凉薄的风。一 地凄清如同尖冷的并刀,似要把人生生剪开。女主人公在冰簟上静静地 睡着,醒来已是深夜了,细细回想,睡里居然一片虚空,连个梦儿都无。伊 人已然远去,她邀人不得,以为除是梦里相见,可如今竟连魂梦也难邀了。
次句拉远了镜头,我们的视线转到窗外去:浓重的天幕,秋寒凛冽的 晚风,如水轻泻的墨色,缓缓流过的云,无声的夜。这是一个空镜头,也可 看作女主人公远望时的所见,是外面的景色与她的闺房一样清冷寂寥,还 是她心中的凄凉投射到所有的物象上了呢?
第三句转为听觉描写:碧空中掠过几阵雁鸣,隐隐往潇湘的方向去 了。“远过”二字运用极妙,似乎女主人公默默地听着雁声渐渐近来,又渐 渐远去,最后判断出是往南面的潇湘而去。“潇湘”可能是写实,或许她所 思念的人远在湘水那边;但也有虚写的可能,因为古有湘灵鼓瑟的传说, 大雁远过潇湘后,大概又会“不胜清怨却飞来”吧。只是这去来之间,不知 是否会有雁字锦书传递离人无限的思念和伤痛?
末句“十二楼中月自明”再次兜回女主人公所居的妆楼。“十二楼”或 出自《集仙录》:“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此 处用来形容楼台的嵯峨,暗示女主人公的贵族身份。其中“自”字是该句 诗眼,清寒的月光流泻到十二楼的琉璃华瓦上,粼粼如淌水银。她对月怀 人,然而清月无心,只淡然地照着她的一条孤影。整首诗便结束在这一片 薄寒的月色里,蕴含着无限的余韵。
这首诗还有一种理解,即把首句当作女主人公起坐弹瑟的背景,后三 句便成了对音乐效果的摹写。这样一来,弹奏的环境、气氛和音乐情境恰 到好处地融合在诗句中,于题目亦十分契合。
今日更新
-
温庭筠《瑶瑟怨》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18-06-13]
-
温庭筠《苏武庙》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18-06-13]
-
温庭筠《送人东归》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18-06-12]
-
温庭筠《利州南渡》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18-06-1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