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往日》

2019-05-15 可可诗词网-《楚辞》全译 https://www.kekeshici.com

        
        惜往日之曾信兮,想起过去的时日,     曾被你所信任,
        受命诏以昭时。     我承受你的命令,掌握光明,普照着当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    遵守先人遗留下来的制度,照顾万民,
        明法度之嫌疑。     明确我们的政策,使人们不至于误解。
        国富强而法立兮,    政策确定了,我们的国家也就富强起来,
        属贞臣而日娭。①    一切大事都付讬给正直的人,正直的人感到愉快。
        秘密事之载心兮,    国家的机密,都记录在这些人的内心,
        虽过失犹弗治。     纵或有些许差错,你也不苛求追究。
        心纯庬而不泄兮,    我的心是纯朴厚道的,发言是谨慎的,
        遭谗人而嫉之。     这样,也不免遭受到爱说小话的妬嫉。
        君含怒而待臣兮,    君王因而怒气不息地对待着我,
        不清澈其然否。②    他也不辨别一下是非。
        
        蔽晦君之聪明兮,    君王啊,你的聪明被遮蔽了——多么阴黯,
        虚惑误又以欺。③    你听信不实在的话,受到欺骗。
        弗参验以考实兮,    你不能作很实际的、细心的比较,
        远迁臣而弗思。     你从来不想一想被放逐在远方的人。
        信谗谀之溷浊兮,    你糊涂,你听信谀媚的小话,
        盛气志而过之。     你是那般盛气凌人地坚持你的错误。
        
        何贞臣之无罪兮,    忠贞的臣子,并没有罪过,
        被离谤而见尤。     为什么遭受到怨恨毁谤?
        惭光景之诚信兮,    看到运行有恒的日月,我心难受,
        身幽隐而备之。     我虽流放在这偏僻的地方,还要小心提防。
        临沅湘之玄渊兮,    我曾站在沅湘的水边,那流水好深啊!
        遂自忍而沉流。     我是有勇气忍受个人的痛苦,自沉在这滚滚的洪流里。
        卒没身而绝名兮,    我并不计较,纵使身体和荣誉都湮没了,
        惜壅君之不昭。     我担心的是君王被蒙蔽了,糊里糊涂。
        
        君无度而弗察兮,    君王,你心中既无分寸,又不能仔细考察,
        使芳草为薮幽。     你弃置美好的芳草,使之处在荒凉的水边。
        焉舒情而抽信兮,    我怎么能舒散我的委屈,拔出我的诚心?
        恬死亡而不聊。     还是安然地死去,我不能这样无聊地苟且偷生。
        独障壅而蔽隐兮,    我孤独地被隔绝,被遗忘在这荒凉的地方,
        使贞臣而无由。     使得忠贞的人失去了竭尽心力的道路。
        
        闻百里之为虏兮,④   我听说秦穆公的臣子百里奚曾经做过俘虏,
        伊尹烹于庖厨。⑤    伊尹未显时在厨房里烹调羹汤。
        吕望屠于朝歌兮,⑥   姜太公在朝歌那地方,挥着屠刀,
        宁戚歌而饭牛。⑦    宁戚一面喂着牛,一面不平地歌唱。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⑧  设使他们没有遇见商汤、周武和齐桓、秦穆,
        世孰云而知之!     那么世界上有谁会谈到他们有惊人的才智和主张。
        吴信谗而弗味兮,⑨   吴王相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
        子胥死而后忧。⑩    等到伍子胥死后,已来不及追悔。
        介子忠而立枯兮,(11)  忠贞的介子推,孤独地久久地站在那里,
        文君悟而追求。(12)   晋文公突然想起他的功绩,才开始搜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   为了悼念他,把绵山改称为介山,并且禁止采樵,
        报大德之优游。(13)   这算是报偿那无法报偿的德惠。
        思久故之亲身兮,    文公思念起故旧为他割
        舍着自己的身体,
        因缟素而哭之。     因而穿着白色的丧服,禁不住放声痛哭。
        
        或忠信而死节兮,    有的是因为忠信的缘故而死难,
        或訑谩而不疑。(14)   有的是因为欺骗而受到信任。
        弗省察而按实兮,    如果不仔细地考察,按照事实的真象,
        听谗人之虚辞。     那末只有听信众小所扯的谎。
        芳与泽其杂糅兮,    芬芳和光采多么美好地混合在一起,
        孰申旦而别之?     谁能有判断力地把它鉴别得很清爽?
        何芳草之早殀兮,    为什么芳草这么早的凋零?
        微霜降而下戒。     哦,你瞧,地面上铺着一层寒霜。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   因为你听不清,许多事都不明不白,
        使谗谀而日得。     所以,在你面前得意的是阿谀者对善良的毁谤。
        自前世之嫉贤兮,    贤者被小人嫉妒,从前一辈子起就是这样,
        谓蕙若其不可佩。    他们都说不值得佩戴的是蕙草和杜若。
        
        妒佳冶之芬芳兮,    妒嫉别人打扮得停当芬芳,
        ��母姣而自好。(15)    丑女��母自以为长得美好,造作妖媚的模样。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   纵使具有象西施那么的美丽,
        谗妒人以自代。     小话和妒嫉走进来会篡夺了她的漂亮。
        
        愿陈情以白行兮,    我愿意陈述我的感情,表明我的行径,
        得罪过之不意。     我会获罪,真是出乎我的意外。
        情冤见之日明兮,    真情和冤屈的样子,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
        如列宿之错置。(16)   正有如被钉在天上的亮亮的星星。
        
        乘骐骥而驰骋兮,    我驾着骏马的车子而飞驰啊,
        无辔衔而自载;     可是我没有勒马的韁。
        乘汜泭以下流兮,    我乘着竹筏浮水向西飘流,
        无舟楫而自备。(17)   可是我没有划船的桨。
        背法度而心治兮,    不依照法则,只按着主观去办事,
        辟与此其无异。     那么,和上面的譬喻不会有两样。
        
        宁溘死而流亡兮,    我宁可早些死去,或者让灵魂去飘泊吧,
        恐祸殃之有再。     我担心灾难再一次的来到。
        不毕辞而赴渊兮,    我说不完的语言,我走向前面的那条河流,
        惜壅君之不识。     悼惜我得不到糊涂的君王的了解。

        

(文怀沙译)


        
        【注】 ①娭(xi): 《说文》,“娭,戏也”。②清澂:澂同“澄”, 清澂,此处作动词,言人之明察。③虚惑误:为虚惑所误。以无为有曰 “虚”,以假为真曰 “惑”。④百里:百里奚,春秋时贤人,曾为奴隶。秦穆公用五张羊皮将其赎出,任为大夫,成就了霸业。⑤伊尹:传说伊尹原是商汤妃子有华氏的陪嫁奴隶,曾做厨子,后得商汤重用,委以国政。⑥吕望: 即姜尚,传说他曾在朝歌做屠夫,后辅助周武王灭商。⑦宁戚:春秋时卫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于车下饭牛,扣牛角而歌,齐桓公闻而异之,拜为上卿。⑧缪:同穆,指秦穆公。⑨吴: 指吴王夫差。⑩子胥: 伍子胥,吴国的贤臣。吴王夫差不纳伍子胥的忠告,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竟亡于越。(11)介子:介之推,春秋时晋国贤臣。(12)文君: 即晋文公。文君做晋国国君之前,流浪在外十九年,介之推从其行,途中曾割股肉为之充饥。文君回国后做了国君,群臣争功求赏,介之推偕母隐于绵山。后来文公终于想起了他,派人寻找。介子躲在山里不肯出来,文公令人三面放火烧山,诱他出来,结果介子抱树被烧而死。文公着素服亲往吊唁,改绵山为介山,禁采樵。(13)优游:此重言德之大。 (14)��谩:��(yi) ,欺也;谩,诳也。(15)(mu)母:传说黄帝的妃子, 容貌最丑。(16)列宿(xu) 错置: 群星交错。蒋骥注: “言著而且多也。”(17)自备:意指不用船桨而自恃人力。
        
        本篇以首句名篇。《九章》中的《惜往日》、《悲回风》等篇的真伪问题,自南宋以迄当代,在学术界颇有争议,以为伪者虽然提出种种理由,却未能将屈原著作权剥夺。其写作时间,篇中有云: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又云“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蒋骥注:“《惜往日》,其灵均绝笔欤。夫欲生悟其君不得,卒以死悟之,此世所谓孤注也。” (《山带阁注楚辞》) ,现代楚辞学者郭沫若、游国恩等均从此说。本文亦从之。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诗人追忆往日曾经得到楚怀王的信任,授其左徒官职,让其整饬朝纲,昭明国是,以振兴楚国时,便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故而痛惜。“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诗人自谓尽责尽职,凡内政外交,必审慎缜密,不敢苟且; 修明法度,必严格遵奉先王遗训,条斟句琢,明确无误,不存疑义,以昭示众庶。据史实,距屈原前七十余年,楚国有吴起变法。其内容: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要在强兵……” (《史记·吴起列传》) 。可以认为诗人的“奉先功”,当指上述楚悼王启用吴起变法的祖制,造为的宪令中必有侵犯公族权益的内容。《列传》记载:上官大夫进谗言说屈平“伐功”,显然是诋毁,但亦可佐证诗人修明的法度已付诸施行,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政绩,故而出现了“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的兴盛局面。国家富强兵力强大是由于法制确立的结果; “法立”是国富强的首要条件。这里“贞臣”乃屈原自谓。楚怀王委任得人,屈原为政竭忠尽智,即使稍有失误,怀王亦不予苛求,君臣各得其乐。这是诗人最得意最值得骄傲的时期,追忆起来还口角留馨,但是,好景不长。“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澂其然否。”这里,诗人把他遭谗蒙冤见疏的原因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诗人心地纯厚,严守国家机密; 上官大夫因嫉妒而进谗言; 楚怀王不明察事实真象,信而发怒并疏远屈原。诗人将冤情寓于事实、寓于事理的陈述之中,词语浅显,然是非分明,其悲愤之情,灼然自现。然诗人遭受的打击迫害接踵而至:秦昭王诳怀王会兰田,屈原谓秦不可信,力谏王勿行; 怀王听信稚子子兰的意见,遂入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顷襄王立,子兰为令尹。兰因前嫌,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王怒而将其放逐。故诗人又再次直指谗佞人壅君之罪: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屈原在怀王时期,上官大夫曾进谗言,因而见疏,这是第二次,所以说“又以欺”。
        “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思罔极” (王逸《楚辞韵·九章序》) ,尚图返国以竭忠尽智,然而谗言日笃,终不见纳。于是诗人悲愤地喊道: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诗人将矛头直指顷襄王,指斥他对上官、靳尚之徒以往虚饰的罪状不作检验考实,错误地将己放逐,之后又不作反思; 对其现在散布的种种流言蜚语,轻信不疑。这里,诗人不仅指责谗人壅君之罪,还重言顷襄王愚昧昏庸。面对楚国的黑暗现实,诗人进一步质问:“贞臣”而“被离谤”,“无辜”而“见尤”,“诚信”者需要躲避、提防——这种忠佞倒置,是非不明的溷浊局面,其责任应该由谁承当?诗人的回答是清醒的: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独障壅而蔽隐兮,使贞臣而无由”。君王胸无准则尺寸,于冤不作省验核实,障壅蔽塞,情不上达,故而使贞臣遭谗被黜,欲谏不得,报国无由,又哪能舒展情感拔出诚信呢?诗人对己身死名灭不足惜,只痛惜谗人壅君之罪不能大白于天下。
        以上几章,诗人沉痛陈述其遭谗被黜及其沉湘的缘由。其用意不在昭雪已之冤,而在痛惜怀、襄两君不能明察谗佞人壅君之罪。
        “闻百里之为虏兮,……因缟素而哭之。”诗人临近沅湘之深渊,步彭咸之志向已决,面对楚国的现实忧心如焚,故而颠倒重复,不厌其烦地引用史实,希冀昏君知人善用,举贤用能。百里、伊尹、吕望、宁戚等均出身卑贱,然汤、武、桓、缪不因其卑贱而忽视其才能,举而用之,终成霸业。诗人以史实苦谏顷襄王即便不能象汤、武、桓、缪贤德明智,亦得要如晋文公知错必改,尚不失为仁义之君。至于夫差应引以为戒。诗人于楚国之忠,于君王用心之苦,于斯可见。
        承上所述,诗人认为历史上的或忠信者死于节烈,或奸佞者重用不疑的情况之所以存在,同样是君王弗参验而考实,情不上达,赏不应赏,罚不应罚。这种香臭不分,好坏混杂,谁能将其申辩明白而给予区别呢?
        “何芳草之早殀,微霜降而下戒。”这两句诗诸解纷纭,各言其是。如洪兴祖注云: “芳草殀,言贤臣被谗,命不久也; ” “微霜降,严刑卒至,死有时也” (《楚辞补注》)。“戒”,多注“戒备”。本文以为:“芳草殀”、“微霜降”,为诗人言其在怀王时期所取得的政绩及理想很快遭到了摧折和失败,只是遣词的感情色采不同,陈述的角度不同。“芳草殀”,诗人以惋惜、爱憐的语气,言己的失败; “微霜降”,诗人言己方试改革,楚国的黑暗势力就敏感到气候寒冷,虚饰罪状进行诋毁。于是怀王降敕令,改革遂遭失败。谗佞人阴谋得逞,遂朋比为奸,同恶共济,忠贞之士无立锥之地,故而诗人悲愤地喊道: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楚国的妒贤害能从怀王时期便开始了,到了顷襄王已发展到“��母姣而自好” “谗妒人以自代”的地步, 诗人纵有西施之美容,谁还肯垂青呢! 朝纲废弛,国是日非,诗人的“罪状”越积越多,即使想澄清事实,还其清白,已经是不可能了。但是,诗人仍自叹自慰: 罗列的“罪状”再多,终是冤情,自有昭雪之时。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汜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以此其无异。”这六句诗极其重要。这是诗人对楚国每况愈下,国惫民艰,君死臣辱的惨痛历史教训的理性的概括; 是诗人从亲身遭际中得出的结论,具有哲理性的美。也是本篇的诗眼。诗人将背法制主心治的危害比喻得如此中肯、精辟、深刻、触目惊心,意在以危言动君听,希其接受历史教训,改弦易辙; 同时也说明诗人主张法制,反对心治,具有法家思想。其后的韩非子也云: “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正一轮。” (《韩非子·用人》) 而屈原在这之前,就主张法为立国之本。
        尾章四句显志,表明赵渊作赋的缘由。诗人为何宁愿投河呢?怕“国亡身虏也”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诗人何以反复陈词呢?怕谗人壅君之罪世人不明也。结束两句,旧注纷纭。洪兴祖注: “陈言未尽,遂自投也。”郭沫若将这两句译为: “不等歌辞唱完,我要跳下深渊。”其实按文意诗人是把话说完了,才去跳江的。“不毕词以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系为设问句式。意谓: 我如果不把话说完了就去赴渊,那么谗人壅君之罪,谁能明白?诗人显然在反躬自问兼问他人,肯定自己责无旁贷。《列传》云: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诗人光明磊落,志比天高,虽放逐犹眷顾祖国,故临死仍殷切陈词,以危言动君听,希其主法制背心治,免“祸殃之有再”,不胜死后之余望,故此被誉为千古爱国诗人。
        综观全篇,《惜往日》词直而激,语浅而意深,叙事议论成分较多,然而抒情性也强,一开始便有往日不堪回首之慨。诗人追述始终,感怀王始之信任,已方有作为,楚国几乎治矣! 然中道遭谗被逐,前功尽弃,国势濒危,祸及君身,故而大声疾呼,据理剖析,直指谗臣壅君之罪,说明自己不得不死的苦衷,并以死来刺激顷襄王,希其翻然悔悟。“故九章惟此篇词最浅易,非徒垂死之言,不暇雕饰,亦欲庸君之目而易晓也”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其用心之凄苦,于此可见。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