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2018-11-24 可可诗词网-名言 https://www.kekeshici.com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

【鉴赏】 舜是孔子和孟子都非常崇敬的一位古代圣人,他的一大优点便在于他乐于学习他人的善处,即句中所说的“与人为善”。此处的“与人为善”与今人的理解有一定差距,孟子的原意是,吸取他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相当于偕同他人一起行善。舜在取得禅位之前,向他人学习耕稼、陶、渔的方法,在获得帝王之位后,又向他的大臣们学习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方法。可以说,舜能成为圣君,与他一生都乐于向人学习,特别是学习他人的善处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主张“性善论”,但并不是说人生下来就是至善的,事实上,人们必须通过修身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乐取于人以为善”便是孟子从舜身上总结出来的修身的一个好方法。这个方法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必须是“取善”,即学习他人的长处,而且还要对长处短处进行鉴别,从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其次,还应注意舜的学习对象,“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也就是说,舜的学习对象是不分层次不分等级的。这点对于具备一定知识水平和境界的人尤为重要。幼儿是擅于学习的,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许多知识和能力都不具备,然而人长大后,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多,往往会产生一种骄傲自满的心理,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降低,只知屈从于权威,因此博采众长尤为必要。

孟子提出这一论述的目的,除了仰慕圣贤、启发后人外,更重要的是向当时的国君们阐述他的政治思想。舜得天下,是因为他善于舍己从人、取善于人,也就是顺从民意、以民为本,这其中暗含了一个政治成功的逻辑前提——肯定民众的智慧和劳动,而这在战国时期众多的政治理论中可谓独树一帜。“民”在孟子心目中不是生产和战争的工具,而是充满了智慧和勤劳的群体。虽然孟子并没有跳出“君与民”的等级观念,但他对于民智民力的肯定,已经具有了超前的眼光,代表着一种时代的进步。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