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①,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 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 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 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②,孑孑为义③,其小之也则宜。其所 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 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④,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 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⑤;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⑥。噫! 后之人 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 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 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 人之好怪 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⑦,今之为民者六⑧。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 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 而资焉之家六⑨。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 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 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⑩,土处而病也, 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 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 其湮郁(11),为之政以率其怠倦(12),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 玺、斗斛、权衡以信之(13)。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 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 不争。”呜呼! 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 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14),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 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 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 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15),去而父子,禁而相 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 其亦幸而出于 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 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 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 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 之易也?”传曰(1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 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 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 中国之。经曰(17):“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 荆舒是惩(18)。”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 为夷也(19)?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 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 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 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 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 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 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20)。曰:“斯道也,何道也?” 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 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 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21),择焉而不精,语 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 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 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 亦庶乎其可也(22)。”
【注释】①宜:合宜。《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煦煦:和蔼的样子,这 里指小恩小惠。③孑孑(jié):琐屑细小的样子,形容谨小慎微。④黄老:道家学 派,把传说中的黄帝与老 子共同尊为道家始祖,流 行于汉初。⑤杨:杨朱,战 国时哲学家,主张“轻物重 生”“为我”,与儒家思想对 立。墨:墨翟,战国初年的 思想家,主张“兼爱”“非 攻”“薄葬”。⑥汙:污蔑, 诋毁。⑦为民者四:指士、 农、工、商四类人。⑧为民 者六:指士、农、工、商,加 上和尚、道士。⑨资:依 靠。焉:代词,指做生意。 ⑩木处:住在树上。(11)湮 (yān)郁:郁闷。(12)率:同 “律”,督促。(13)符:古代一 种凭证,双方各执一半,合以验真伪。玺:印章。斗斛(hú):量器。权衡:秤锤及 秤杆。(14)介:甲。(15)而:同“尔”,你,你的。(16)传(zhuàn):解释儒家经典的书称 “传”。此处引文出自《礼记·大学》。(17)经:指儒家经典。此处引文出自《论语· 八佾》。(18)戎狄:古代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膺:攻伐。荆舒:古代指东南方的少 数民族。此处引文出自《诗经·鲁颂·閟官》。(19)几何:多少。胥(xū):都。(20) 郊:郊祀,祭天。假:同“格”,到。庙:祭祖。飨:同“享”,享用。(21)荀:荀子,名况。 战国末年思想家、教育家。扬:指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文学家、思想家。(22)庶 乎:差不多、大概。
【鉴赏】《原道》是韩愈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针对当时僧、道数量激 增所导致的社会问题而作此文。题目的意思是探究儒道的本原。文章的 主旨是批驳佛老,尊崇儒学。
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哲学论文,不如说是一篇政论文,是韩愈宣扬儒教 的代表作。其核心观点有二。一是以仁义为定名,以道德为虚位。仁义 是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仁义的表征、称谓。言外之意,学术之道当以仁义 为本质,也就是说儒学才是正道。二是道之本、正道就是圣王之道,就是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直到孔、孟一脉相传之道。以之为标准,作者热 情歌颂了儒教的人道主义功绩,义正词严地批判了打着道德旗号而损仁 害义的佛老,揭示了佛老的罪过:“禁而相生相养之道”,“外天下国家者, 灭其天常”。
作为政论文,本文有破有立,先立后破,先树正道正教,先王之道,儒 学之教,再驳佛、老。好处在于有比较,有鉴别,两两对照,是非立见。在 破立之时,作者注意运用社会发展史、文化史、学术史的材料,引证古今, 材料丰富,有极强的说服力。清代吕留良《古文精选·韩文》评论道:“欲 原道,必先辟佛老,此是韩子之学,根本《孟子》。其辟之也,以‘怪’字为 眼,‘怪’字亦从《孟子》反经意生出。前段,推究本源仁义道德之说,以求 其端。后六段,指斥其诞妄斁弃,为生民之害,以讯其末。却暗藏枢轴于 中间。此等处极不易识。《原道》之文,极正,亦极变;极阔大,亦极细密。 读者不可一字蹉过。”
本文多用排比句,如在谈及圣人之功时连用十七个“为之”:“为之 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 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 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 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 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谈及先王之教时连用七个“其”字,谈及王道 相传时连用六个“传之”。这充分表现了韩愈才富气盛的特点,一篇政论 写得如层峦叠嶂,如惊波巨浪,气势磅礴,很有感染力。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14-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