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项脊轩志》

2022-08-28 可可诗词网-古文名篇 https://www.kekeshici.com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 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 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 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 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 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 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 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 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 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 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 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 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11),曰:“此吾祖太 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12)。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 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13),久之,能 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14):“蜀清守丹穴(15),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 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16),世 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17),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 谓与埳井之蛙何异(18)?”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 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 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 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9)

【注释】①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房名。归氏远祖曾居住江苏太仓项脊泾,故 取以名轩。另有一说,形容房小,如在项背之间。②渗漉(lù):渗漏。③栏楯 (shǔn):栏杆。竖的叫栏,横的叫楯。④偃仰:俯仰。啸歌:大声吟唱。⑤异爨 (cuàn):各起炉灶做饭,意即分家过日子。⑥逾:穿过。庖(páo):厨房。⑦先大 母:去世的祖母。⑧中闺:妇女居住的内室,此指母亲的住房。⑨大类:很像。⑩ 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11)象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着的长方形手板, 用象牙制成。(12)太常公:指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字仲昭,曾任太常寺卿(掌管 祭祀礼乐的官员)。(13)扃(jiōng):关。牖(yǒu):窗户。(14)项脊生:归有光的自 称。(15)蜀清:秦时巴蜀(今四川省)一位名叫清的寡妇。她祖先发现一个出产朱 砂的矿穴,几代人连续开采,获得巨利,清以财自卫,别人不敢侵犯。秦始皇为她 筑“女怀清台”,以示表彰。丹穴:出产朱砂的矿穴。(16)方:当,正在。昧昧:不明, 指没有名望。隅(yú):角落。(17)扬眉瞬目:形容得意、高兴的情状,神采飞扬。 瞬,眨眼。(18)埳:同“坎”。(19)亭 亭:高高挺立的样子。盖:伞。

【鉴赏】归有光善于以平 淡自然的笔墨来记叙日常生 活中的琐事,运用追叙、回忆、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等方式, 以“小”见“大”。《项脊轩志》 作为归有光的代表作,犹如一 幅淡墨的中国山水画,呈现出 清新淡雅的意境。

作者以项脊轩为中心,通 过项脊轩周围环境的变化,写 了三代人的往事:祖母的探 望、母亲的关心和妻子的到来 与逝世,以“悲”“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

第一段写项脊轩经过修葺和美化后,变得幽雅可爱,作者在轩中读 书,自得其乐。这是以“喜”起头,反衬了下文所叙项脊轩环境遭到破坏的 可悲,因而引出对往事的追怀。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叙父辈分家,完整 的庭院被分隔得七零八落,项脊轩不再是一个读书的幽境所在。第二层 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起作者母亲与祖母的遗 事,抒发了作者怀念亲人的凄恻之情。这段着重从“悲”上立意。第三段 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得不焚”,但足见项脊轩命运之坎坷。这是 “悲”的内容进一步补充。最后补记一段,写项脊轩后来又发生的变化,重 点追叙与亡妻共同生活的情趣,抒发了沉痛的悼亡之情,进一步增添了悲 凉的气息。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因为以项脊轩作为纽带,又贯串着 悲、喜的感情变化,所以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所谓“形散而神不 散”。项脊轩成了作者“以物言志”的最好选择。在作者心目中,项脊轩 是美好亲情的象征。

作者所选取的日常小场景,或喜或悲,都归于一种平淡的感情。现代 学者钱基博《明代散文》说:“此意境人人所有,此笔妙人人所无,而所以 成震川之文,开韩、柳、欧、苏未辟之境。”此说揭示了归有光散文的创新和 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李升瑶,汤克勤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00-403页.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