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2019-04-17 可可诗词网-古文名篇 https://www.kekeshici.com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 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 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 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 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 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 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 而十五城秦宝 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 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 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 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 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 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 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 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 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 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 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 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注释】①九宾:九位迎接使者的傧相,皆立于朝廷上,是一种隆重的外交礼 节。②斋:斋戒以示郑重。③绐(dài):欺骗。④僇:同“戮”,杀。⑤武安君:秦将 白起的封号。压:逼近。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⑥族:灭族。⑦劲渑 (miǎn)池:指蔺相如在渑池胁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之事。柔廉颇:指蔺相如对赵大 将廉颇委曲容让,终使廉颇感悟并负荆请罪之事。

【鉴赏】古人读书贵在问,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即是从不疑 处发现疑问,从书缝间看出问题的一篇史论。蔺相如本有二十分胆、二十 分识,“完璧归赵”一节,至今凛凛有生气,本无可非议。王世贞却从当时 秦、赵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态势,人臣保国保身、计出万全的角度,认为: 蔺相如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和氏璧和赵国也得以保全,这些都是侥幸。此 角度、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巧妙运用事理辩驳之法分析蔺相如完璧归赵之不妥当。首先摆 事实,说明秦当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其目的只在于威胁、恐 吓诈取赵国的和氏璧,尚未处心积虑以璧为借口一举吞并赵国。根据这 一事实,应急措施只有两种:予璧或不予璧。赵国知道秦国的真实意图就 不予,不知道就予;知道而惧怕秦国就予,知道而不惧怕秦国就不予,不作 它计。而蔺相如既予而又夺而怀归,料敌不准,应敌又不当,极有可能会 触怒秦国。接着讲道理,根据正史,蔺相如完璧归赵出发点是为赵争直。 王世贞认为秦既然欲诈取璧,赵予与不予都不会影响其诚信,而如要损坏 秦的诚信,唯在弃璧。但弃璧而秦不予城又该如何呢? 王世贞认为万全 之计一是向秦王剖析以城易璧的恶果,二是向秦王陈述以璧易信之恶果, 如此,璧未必不返赵。予而复夺怀归,只会归直于秦且会招来杀身灭国之 灾。文章代为相如画策一段,确为中正之论。这样以事实为根据,以正计 为准绳,益见相如之偏,也足见作者确有经天纬地才干、应变料敌之将略, 非纸上谈兵一书生尔。清代蔡铸《蔡氏古文评注补正全集》卷十评论道: “力翻成说,自出新意,真觉石破天惊。……观此论,洗尽铅华,清言娓娓, 殆晚所造乎?先生为有明巨子,不可不一读其文也。”
 

张兰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05-406页.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