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②。看七月半之 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③,峨冠盛筵④,灯火优傒⑤,声光相乱, 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 娈⑥,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⑦,竹肉相发⑧,亦在 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 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⑨,昭庆、断桥⑩,哮呼嘈杂,装假醉,唱无 腔曲(11),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 一,小船轻幌(12),净几暖炉,茶铛旋煮(13),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 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 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14),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 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15)。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16),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 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 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 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17),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18),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 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 清梦甚惬。
【注释】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是祭祖的节日,称中元节。②止: 同“只”。③楼船:指考究的有楼的大船。箫鼓:指吹打音乐。④峨冠:头戴高冠, 指士大夫。盛筵:摆着丰盛的酒筵。⑤优傒(xī):倡优歌伎和奴仆。⑥童娈 (luán):容貌美好的家僮。⑦弱管轻丝:谓轻柔的管弦音乐。⑧竹肉:竹,指箫笛 之类的管乐器;肉,指歌喉。⑨跻(jī):通“挤”。⑩断桥:西湖中白堤的第一座桥 名。(11)无腔曲:没有腔调的歌曲,形容唱得乱七八糟。(12)幌(huàng):窗幔。(13)铛 (chēng):温茶、酒的器具。旋(xuàn):随时,随即。(14)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 十一时。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15)列俟(sì):排着队等候。(16)二鼓:二 更,约为夜里九、十时。(17)舣(yǐ):通“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18)頮(huì)面: 洗脸。指湖面重新呈现出明洁的样子。
【鉴赏】农历七月半, 正当月圆之际,此时游湖, 本应赏月观景,本文一开头 却说“一无可看”,先将题 目正面一笔扫倒,接着说 “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从反面揭题,选择一个独特 的视角来抒写自己的观感。 开头奇峰突起,不落俗套, 导出下文。
接着写“看七月半之 人”,“以五类看之”,紧扣 “看月”二字,揭示看月人 的面目。前四类人:官僚, 豪富之家的千金闺秀,名妓 闲僧随侍陪游之人,市井好 事之徒,都是不“看月”的游客。而最后一类人——清雅之士,才是真正的 “看月”的人。前四类人楼船箫鼓,浅斟低唱或哮呼嘈杂,唱无腔曲,其实 是借“看月”而“被看”;只有最后一类人“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 素瓷静递”,“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纯是兴之所至,自然而然, 并无做作之态。作者冷眼旁观这五类人,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其主观褒 贬之情从笔下的形象中表现出来。第一类是假冒风雅的官僚,第二类是 无意风雅的豪门,第三类是则欲显风雅而不免做作的人,第四类是不知风 雅为何物的市井好事之徒,第五类是不欲显其风稚而真正风雅的文人雅 客。作者对前二类人显然嗤之以鼻;对第三类有所肯定,也有所讥刺;对 第四类虽然不作肯定,却似乎欣赏其放荡中亦有几分天真;对第五类则显 然引为同调。
第二段写杭人游湖的实质:好虚名,凑热闹。“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即是在前文写杭人不看月基础上的提炼。二更以前,湖上人声乐声,闹成 一片,“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连用六喻,形容声音嘈杂,含糊难 辨。这是写听觉感受的不堪。而“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 已”,连用四个短句,将湖上密密麻麻舟船相碰,肩摩踵接的拥挤状况形容 尽致。拥挤中的人群,只见一张张贴得很近的油汗淋漓的面孔罢了。这 是写视觉感受的不堪。作者的冷嘲热讽,直接形诸于笔墨之中,毫无掩 饰了。
“吾辈始舣舟近岸。”最后一段从前面第三人称叙述,突然转为第一人 称叙述,作者写自己当年“西湖七月半”游湖赏月的经历。“始”字,值得 玩味,表示喧闹嘈杂的场面一结束,西湖就恢复了宁静优美的本貌,湖山 美景就开始属于“吾辈”,“吾辈”开始登场了。“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 妆,湖复頮面”一句,仿佛月亮和湖光山色特意为它真正的知音,整妆而 出。这是“西湖七月半”让作者难以忘怀的真正原因。
本文写人物场景,纷繁复杂,却极有条理。五类人物,两种场景,写来 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其观察之深入细致,笔墨之精练老到,确实令人佩 服。行文错综,富于变化,转接呼应,均为自然。开头奇警峭拔,结尾则韵 味悠长,全篇运用对比映照,严于雅俗之分,而又妙在不作正面判断。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23-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