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1)毕,四海一(2)。蜀山兀(3),阿房出(4)。覆压三百余里(5),隔离天日(6)。骊出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7)。二川溶溶(8),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9),檐牙高啄(10);各抱地势(11),钩心斗角(12)。盘盘焉,囷囷焉(13),蜂房水涡(1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6)?复道行空(17),不霁何虹(18)?高低冥迷(19),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20);舞殿冷袖,风雨凄凄(2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22)。
妃嫔媵嫱(23),王子皇孙(2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6);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27),弃脂水也(28);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9)。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30),杳不知其所之也(3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32),缦立远视(33),而望幸(34)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35)!燕、赵之收藏(36),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37),倚叠如山(38);一旦不能有(39),输来其间(4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41),弃掷逦迤(42),秦人视之,亦不甚惜(43)。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44),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45),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46),多于南亩之农夫(47);架梁之椽(48),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49),多于在庾之粟粒(50);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51);管弦呕哑(52),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53),日益骄固(54)。戍卒叫(55),函谷举(5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7)!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58),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59),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0),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1)。
〔注释〕(1)六王: 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 完结。(2)四海: 四海之内,指全国。一: 统一。(3)蜀: 今四川省。兀(wù):孤高,形容山的光秃。(4)出: 出现。(5)覆压: 覆盖。(6)隔离天日: 把天日遮蔽了。(7)骊山: 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走:趋。咸阳: 秦都,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8)二川: 渭水和樊水。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9)廊腰: 高大建筑物之间连以回廊,犹如人之腰部。缦:宽缓。回: 曲折。(10)檐牙: 屋檐突起,犹如牙齿。(11)各抱地势: 意思是,这些楼阁各就其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抱: 形容配合紧密。(12)钩心斗角: 廊腰互相连结,纡曲如钩;檐牙彼此相向,象螭龙斗角。(13)盘盘焉: 盘结的样子。囷囷(qūn)焉: 屈曲的样子。(14)蜂房水涡:(楼阁)象蜂房那样,象漩涡那样。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象蜂房,象水涡。(15)矗: 耸然矗立。落: 座、所。(1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横卧在水上,犹如天上没有云,出现了龙。(17)复道: 在空中架木筑成的道,上下都有通道。(18)霁:雨过天晴。(19)冥迷: 分辨不清。(20)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台上的歌声一片响,好象充满暖意,就如同春天那样融和。(21)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殿中的舞袖飘拂,好象带来寒气,就如同风雨交加时那样凄冷。(22)齐: 一致。(23)妃嫔媵(yìng)嫱(qiáng):都是封建帝王的配偶,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都可以称为“妇官” 。这里指六国的妃子。(24)王子皇孙: 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25)辇: 帝王或皇后乘坐的车。(26)明星荧荧(yíng),开妆镜也: 各宫妆镜齐开,光明如同荧荧的明星。(27)涨腻: 添了一层脂膏。(28)脂水: 含胭脂的洗脸水。(29)椒兰: 香草名。(30)辘辘: 车声。远听: 愈听愈远。(31)杳(yǎo): 无声无响。所之: 所往。(32)妍: 娇媚。(33)缦立: 宽宽地排列。(34)幸: 皇帝的宠爱。(35)三十六年: 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年,实为三十七年。(36)收藏:指珍宝。(37)剽:掠夺。(38)倚叠:积累。(39)不能有: 没有能力保有。(40)其间: 指阿房宫。(41)铛(chēng): 锅一类的炊具。(42)逦迤(lǐ yǐ): 即“迤逦” ,连接。(43)惜: 爱惜。(44)纷:多。奢:侈。(45)锱铢(zī zhū):古代重量名。六铢为一锱,一铢略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细微。(46)负栋之柱: 承担栋梁的柱子。(47)南亩: 田亩。(48)架梁之椽(chuán):架在梁上的椽子。(49)磷磷:本来是形容水中有好些石头突出,这里形容木结构建筑物上突出的钉头。(50)庾(yù): 仓。(51)九土: 九州。(52)管弦:泛指音乐,也说“丝竹” 。管: 管乐器,箫笛之类。弦: 弦乐器,琴瑟之类。呕哑:管弦的声音。(53)独夫: 指秦始皇。《尚书·泰誓下》: “独夫受洪惟作威。”(54)骄固:骄傲顽固。(55)戍(shù)卒叫:指陈涉吴广的起义。戍卒;戍守边疆的兵。(56)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下。公元前206年,刘邦从武关攻入咸阳,又派兵守函谷关。举: 拔,攻占。(5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楚人点起一把火,可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咸阳,焚烧秦国宫殿,大火三月不灭。项羽是楚将项燕的后代,所以称他为楚人。(58)族: 灭族,杀死合族的人。这里是“灭”的意思。(59)递: 递传,顺次地传下去。(60)鉴: 鉴戒,后世以他为镜子,避免再犯错误。(61)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此语中的两个“后人”意思不一样,前一个“后人”是“更后的人” ,后一个“后人”是上文所说的“后人” 。
〔鉴赏〕杜牧在政治上是密切注视世事的作家,他在《上李中丞书》中表示自己注意研究历代“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得失”,“古人之长短得失” 。这篇《阿房宫赋》就是他匡世济国的思想的体现。公元825年,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社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这是一篇讽时刺世之作。
文学创作是一种认识活动,人类的认识活动有它的客观规律,各个认识领域又有其特殊规律。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就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文学作者所要表露的思想应该寄托在艺术形象身上,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因而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应讲求形象的典型性。在《阿房宫赋》中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是阿房宫。这个形象很有典型性。其典型性就在于它是秦皇骄奢的见证,作为封建独裁者的象征,也是秦王朝灭亡的标志。因而,选取这一形象,用来论秦,就很是贴切;由于唐敬宗正大建官室,杜牧选阿房宫,用来议今,就很是恰当。而要把这一典型的生活形象变为散文中的艺术形象,就要充分地从各个角度对这一形象加以描绘,创造出丰满的艺术形象。《阿房宫赋》正是这样。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充分地发挥了赋体的特点。
泼墨如云 铺张蹈厉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作者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张之能事,以达到曲传其义,情尽意足的效果。“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前句交代时代背景,后句点出地理环境。作者一出句点墨,就显得气概非凡,如泰山拔地,突兀峥嵘。粗笔勾画,背景显出轮廓,作者就放笔渲染烘托: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这是画其外貌。三百余里,以见其长; 隔离天日,以显其大。是山,则起伏不断;是水,则滔滔不绝。这是抓住最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这是绘其内景。“五步” “十步”,写出楼阁之密;廊腰飞檐,描出宫屋之美。这里,廊腰缦回突出曲线美;钩心斗角显出结构美。“盘盘焉,囷囷焉” ,是概描各式各样的楼阁的形状,或盘结旋绕,或屈曲簇拥,象蜂房那样的邃密,如漩涡那样的纡回。“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掷笔长叹,言非笔墨所能尽言。
阿房宫形象之大、之高、之美,从浩阔外观到玲珑内状,作者意到笔到,尽情尽致作了渲染描绘,至此,阿房宫的形象不仅现出外形,而且显出内貌。但是,作者似觉意犹未尽,再开拓文路,添墨刷色,进一步丰满阿房宫的形象,发挥赋体的艺术功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是渲染,生发,是艺术的强调。因为铺张,整个景物驳杂纷呈,令人目不暇收,神情惝恍。经过艺术的铺张,阿房宫殿的矗峙楼台、流丹飞阁、架虹长桥便以丰姿盛态,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艺术的夸张就本质而言是形象的扩展,是为着获得形象塑造的艺术效果所采取的扩大法。刘勰说: “壮辞可得喻其真”,“言峻则嵩高极天,言狭则河不容舠。”(《文心雕龙·夸饰》)刘勰所说的“喻其真”,正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经过夸饰所达到的艺术上更典型的真实。“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这一切,不是出之以抽象的议论,而是用明星、绿云、渭腻、雷霆等具体形象来描绘,而这些形象又是经过艺术的夸张,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增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效果。又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个句子连缀,形成排比,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艺术铺张。这种铺张,铺采摛文,辗转生发,又是跟艺术上的夸饰相联结。句句蝉联,又句句夸张,蝉联中有夸饰的形象,夸饰的形象构成了句式的蝉联。在这里,铺张和夸张相互参合,交融有机。
铺墨有序 环环相扣 本文的构思是借古讽今,是议论时政。描写是议论的铺垫,为必备之条件; 议论是描写的归宿,是必然之结果。一开始点出背景、环境,犹如一幅画先把远景涂抹。在此基础上,进入对阿房宫形象的刻画。依据空间位置的顺序,先作外景描画,极力渲染其大;然后作内景描画,尽情点染其美。宫殿内景,画形,描状,敷色,步步行文走笔。配以歌声,为着渲染宫廷气氛;辅之舞姿,为着增添繁华景象。作者一路铺墨,至此,堪称淋漓尽致,阿房宫的形象矗于眼前,富丽堂皇。由宫殿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宫人的叙写,这是顺理成章,妙造自然。写宫人,写其饮、食、起、居; 宫内生活,写歌、妆、梳、洗,焚椒、驾车、望幸等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见出妃嫔彩娥,济济各殿; 也见出秦皇的骄奢淫逸,糜烂不堪。由叙写宫人,又自然过渡到描绘珍藏。“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六国的珠宝,尽行囊括到宫中,但在宫中却视若土石,任意抛洒,有奢侈之心,无爱惜之意。这时,作者腕底的倾向便逐步外溢; 笔前的锋芒,便渐渐外露。“亦不甚惜”一句,仿佛已听到作者的斥责和愤慨的声音了。
以上,作者是从阿房宫的宫貌、宫人、宫藏等三个方面来写的。这中间,由 “景”及“人” ,由 “人” 及“藏” ,也是设渠过渡,自然妥帖。
以下,由宫的堂皇描写,进入作者的议论中心。宫殿如此富丽,耗费如此浩大,必然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和不幸: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而灾难和不幸又必然会激起人民的愤恨和反抗: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逶迤绵延三百里,天上人间诸景备的阿房宫终于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历史的回顾,有着现实的用心。最后的作者议论,给唐王朝不啻浇了一瓢钻心透骨的冷水。文章突出一个“鉴”字,引古用以鉴今,述昔借以讽世,企冀唐统治者以秦为镜,回心转意,更弦易辙。作者到这一步,才揭示了他的本意。
全文的构思因宫而起,缘宫而发。宫楼殿宇,越是写得壮观繁华,后文的议论就越是扎实可信。如描写不够充分,则议论不够有力; 唯其描写笔墨淋漓酣畅,则议论文字才显得恣肆汪洋。文章虽然文色缤纷,笔势高蹈,诸般景物,络绎奔会,令人大有目不暇接之感,但作者的构思缜密,结构精美,以形象思维为主体,而辅之以逻辑思维,环环紧扣,步步递进,剪裁布局,极富匠心。
赋在汉代盛行一时,大多成为帮闲文人的应制之作,内容大多以奉承阿谀为主体,形式则艰深苦涩,语言佶屈聱牙,如饭里夹沙,令人难咽。六朝人写赋,工于骈偶,走向极端,这种俳偶或骈赋,绮丽浮靡,堕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文坛开始出现散文式的赋体,跟汉赋的艰涩大相径庭,又跟六朝赋的浮华迥然异趣。杜牧的《阿房宫赋》是这方面的优秀名篇。内容有较为强烈的现实主义思想倾向。在形式上发挥了赋体的长处,文姿飞扬;又避免了赋体的短处,不致空乏。杜牧在本文中既采比兴,又用铺陈,熔赋、比、兴于一炉,兼得诸家之长。这篇文章气势纵横排奡,风采潇洒俊逸,铺张扬厉之中别有丰满形象,直起直落之间又饶有回旋节奏。全文一气呵成,而又笔转意绕,略无斧迹。其善于铺陈,把形象写深写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其精于构思,句与句、段与段,互相倚依、相因相承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其妙于用语,珠圆玉润,优美铿锵,设词造语的经验也值得我们继承。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847-8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