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青年(独立人格之呼唤)
陈独秀
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英美人相勖①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欤?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②,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准斯以谈,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非予之所忍言者。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
呜呼!吾国之青年,其果能语于此乎?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及叩其头脑中所涉想所怀抱,无一不与彼陈腐朽败者为一丘之貉。其始也未尝不新鲜活泼,浸假而为陈腐朽败分子所同化者有之;浸假而畏陈腐朽败分子势力之庞大,瞻顾依回,不敢明目张胆,作顽狠之抗斗者有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
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非太息咨嗟之所能济,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利刃断铁,快刀理麻,决不作牵就依违之想,自度度人,社会庶几其有清宁之日也。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奴隶云者,古之昏弱对于强暴之横夺,而失其自由权利者之称也。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德国大哲尼采③Zietzehe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Morality of Noble,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④Morality of Slave;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丰碑高墓,奴隶之纪念物也。以其是非荣辱,听命他人,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灭无存,其一切善恶行为,势不能诉之自身意志而课以功过;谓之奴隶,谁曰不宜?立德立功⑤,首当辨此。
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注释〕 ①勖:勉励。 ②硎:磨刀石。 ③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代表之一。1869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语言学教授。1879年因病辞职,专事著述。晚年精神分裂。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④贵族道德与奴隶道德:又译为“主人道德或老爷道德”。尼采用语。以为人有强者与弱者之分,相应地就有贵族道德与奴隶道德之别。 ⑤立德立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叔孙豹有三不朽之说:“太上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立德立功”是其中的二项,“德”指德行,“功”指事业。
〔鉴赏〕 这是陈独秀为《新青年》月刊所写的发刊词。该刊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第二卷时改为大家习用的《新青年》。《新青年》是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刊物,它对宣传新文化、教育培养一代青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宗旨是提倡民主与科学,这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就揭示了出来。“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提出这“六义”来,是希望人们以平静心去思考。因内容丰富,这里选择“首义”作些分析。
1919年时的陈独秀是个进化论者。他以“新陈代谢”作为自己理解的进化论的核心,希望青年自觉认识新事物的价值,明确与“陈腐朽败”旧事物决裂的责任。“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同时“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然而当今青年的情况不能令人满意:“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生理年龄是青年的,但心理年龄却是老年的。大多数青年,已为“陈腐朽败分子所同化”。陈独秀寄望于一些“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自身的才能与智慧,同“陈腐朽败”作快刀斩乱麻的斗争。
在斗争中,陈独秀冀望青年树立起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实利的人生观,而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独立之人格”。
“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是树立这一人格的前提。以奴自处并视为义务,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心奴”。梁启超觉得,因外在强力而造成的奴隶状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为奴的精神状态。他在《新民说》中说,“辱莫大于心奴”,而“欲求真自由者,其必除心中之奴隶始”。1901年,《国民报》有篇《说国民》的文章,内中对“心奴”描述非常形象:“官吏者,至贵之称,本无所谓奴隶者也;然中国之官愈贵而愈贱。”官吏出行时,“武夫前呵,从者塞途,非不赫赫可畏也”,但是“其逢迎于上官之前则如妓女,奔走于上官之门则如仆隶,其畏之也如虎狼,其敬之也如鬼神”,以至于“甚至上官之皂隶,上官之鸡犬,亦见面起敬,不敢少拂焉”。上官之上更有上官,“即位至督抚、尚书,其卑污诟贱,屈膝逢迎者,曾不少减焉”。人有贵贱上下,自己被人奴役,但奴役别人。一级一级地制约着,不得独立自主地做人。低一等的人对高一级的人来说,都是俯仰他人鼻息而生存的依附者。这是古代专制社会里依附人格的写照。到了近代,国民性中这种劣根性依然存在,其核心是精神上的奴化心态。
去除“以奴自处”的心态,一定要从争取权利入手。陈独秀从天赋人权论着眼,以期求得人格上的解放。他说,西方自天赋人权学说兴起以后,“破坏君权”、“否认教权”、“均产说兴”、“女子参政运动”等新兴事物的产生,目标是要“求政治之解放”、“求宗教之解放”、“求经济之解放”、“求女权之解放”。
他对解放下了一个定义:“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从“心奴”中走出来,是建构独立人格的主要内容。人格,是人们日常生活频繁使用的概念,也是充满分歧而又难以统一的术语。至今学术界对它的界定,已超过了百种。大体上有四种比较通用的意义:(1)一个人在别人眼中的印象;(2)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3)一个人若干品质的总和;(4)个人的尊严。由我看来,人格是指人在一定文化中所形成的旨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包括自身)关系的行为准则,以及实际行为所显现出来的精神素质。
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都有与之相当的人格,亦即人格范型。人格范型一旦定型后,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并对文化体系发生作用。与农业文化相应的是依附人格,与工业文化相一致的是独立人格。陈独秀热情呼唤着独立人格:“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能自食其力,能自有主张,不受他人的操纵,有自己的信念,也不去奴役他人,自身的行为、权利、信仰,是由于自身的智能所决定的,这就是独立人格。相反的话,“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
“奴隶道德”是尼采的用语。陈独秀指出:“德国大哲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五四运动期间尼采哲学备受关注,被有见识的学者视为西方学理的最新潮流。尼采以优美的文体与长于直觉的洞见,倾倒了陈独秀、李大钊、傅斯年、郭沫若、鲁迅等人,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介绍与颂扬尼采哲学。尼采视生命的本质是意志,但并不是追求真理或求得生存,而是扩张自我、追求权力,占有和奴役他人的意志。“重新估量一切价值”,是他留下来的名言。在伦理学上,尼采以权力意志为道德评价的标准,认为凡能增强权力感受的都是善的。人有强弱之分,相应的道德就有贵族道德与奴隶道德之别。前者崇尚权力意志的发扬,自尊自强富于创造力,不受任何约束。奴隶道德则相反,崇尚怯懦、顺从、宽恕、自我克制与利他精神。尼采鄙薄弱者,合乎当时流行进化争存的观念与个性解放的要求。陈独秀虽无专文介绍尼采,但尼采“重新估量一切价值”的观念,早已深入他的脑髓。1916年2月,他向青年们提出,要像尼采那样,“主张尊重个人的意志,发挥个人的天才,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大事业家,叫做寻常人以上‘超人’,才算是人生目的;什么仁义道德,都是骗人的鬼话”(《人生真义》)。同时陈独秀指出:“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由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派生出来的各种“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已属人之奴隶道德也。”(《一九一六年》)陈独秀运用尼采贵族道德与奴隶道德的观点,展开了对“陈腐朽败”、“以奴自处”心态的批判,其目标直指封建的纲常名教。他大力呼唤着独立人格:“听命他人,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灭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