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与北方(节选)

2020-04-15 可可诗词网-人文名篇 https://www.kekeshici.com

林语堂

所谓“中国人民”,在吾人心中,不过为一笼统的抽象观念。撇开文化的统一性不讲——文化是把中国人民结合为一个民族整体之基本要素。南方中国人民在其脾气上、体格上、习惯上,大抵异于北方人民,适如欧洲地中海沿岸居民之异于诺尔曼民族。幸而在中国文化之轨迹内,只有省域观念之存在,而未有种族观念之抬头,因而在专制帝政统治下,赓续数世纪之久,得以相安无事。历史上复遗传下来一种宝贵的普遍法式——文字,它用至为简单的方法,解决了中国语言统一上之困难。中国文化之融和性,因能经数世纪之渐进的安静播植,而同化比较温顺之土著民族。这替中国建立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友爱精神,虽欧洲今日犹求之而不得者。就是口说的语言所显现之困难,亦不如今日欧洲分歧错杂之甚。一个欧洲籍人倘旅经西南边境如云南者,虽略费麻烦,仍可使其意思表达而为人所懂,语言的技巧在中国使其拓植事业逐渐扩展,其大部盖获助于书写之文字,此乃中国统一之显见的标识。

此种文化上之同化力,有时令吾人忘却中国内部尚有种族歧异、血统歧异之存在。仔细观察,则抽象的“中国人民”意识消逝,而浮现出一种族不同之印象。他们的态度、脾气,理解各个不同,显然有痕迹可寻。假使吾们用一个南方籍贯的指挥官来驾驭北方籍贯的军队,那时立即可使吾们感觉二者不同性之存在。因为一方面,吾们有北方人民,他们服习于简单之思想与艰苦之生活,个子结实高大,筋强力壮,性格诚恳而忭急,喜啖大葱,不辞其臭,爱滑稽,常有天真烂漫之态,他们在各方面是近于蒙古族的;而且比较聚居于上海附近之人民,脑筋来得保守,因之他们对于种族意识之衰颓,如不甚关心者。他们便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产者。此辈供给中国历代皇朝以不少材料,使中国许多旧小说之描写战争与侠义者均得应用其人物。

循扬子江而至东南海岸,情景便迥然不同,其人民生活之典型大异。他们习于安逸,文质彬彬,巧作诈伪,智力发达而体格衰退,爱好幽雅韵事,静而少动。男子则润泽而矮小,妇女则苗条而纤弱。燕窝莲子,玉碗金杯,烹调极滋味之美,饮食享丰沃之乐。懋迁有无,则精明伶俐;执戟荷戈,则退缩不前;诗文优美,具天赋之长才;临敌不斗,呼妈妈而踣仆。当清廷末季,中国方屏息于鞑靼民族盘踞之下,挟其诗文美艺渡江而入仕者,固多江南望族之子孙。

复南下而至广东,则人民又别具一种风格,那里种族意识之浓郁,显而易见,其人民饮食不愧为一男子,工作亦不愧为一男子;富事业精神,少挂虑,豪爽好斗,不顾情面,挥金如土,冒险而进取。又有一种奇俗,盖广东人犹承受着古代食蛇土民之遗传性,故嗜食蛇,由此可见广东人含有古代华南居民“百越”民族之强度混合血胤。至汉口南北,所谓华中部分,居住有狂噪咒骂而好诈之湖北居民,中国向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俗谚,盖湖北人精明强悍,颇有胡椒之辣,犹不够刺激,尚须爆之以油,然后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头鸟。至湖南人则勇武耐劳苦,湘军固已闻名全国,盖为古时楚国战士之后裔,具有较为可喜之特性。

因往来贸易而迁徙,与科举时代应试及第之士子被遣出省服仕之结果,自然而然稍稍促进异种人民之混合,省与省之差异性乃大见缓和,然大体上仍继续存在着。盖有一颇堪注意之事实,即北方人长于战斗,而南方人长于贸易,历代创业帝王,几从无出自大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实际上除却一二例外,如唐周二代的创业帝王,出自甘肃东北部,故有土耳族之嫌疑,其余各大皇朝的帝王,盖莫不起自比较阻塞的山陵地带,靠近陇海铁路,此地带包括东部河南,南部河北,西部山东和北部安徽。这个开业帝王的产生地带,倘以陇海铁路为中心点,它的幅径距离不难测知。汉高祖起于沛县,即现在之徐州;晋室始祖起于河南;宋室始祖起于南部河北之涿县;明太祖朱洪武出生于安徽之凤阳。

直到如今,除了蒋介石将军出身于浙江——他的家族谱系尚待考——大半将帅,多出自河北、山东、安徽、河南,也以陇海铁路为中心点。山东产生了吴佩孚、张宗昌、孙传芳、卢永祥;河北产生了齐燮元、李景林、张之江、鹿锺麟;河南产生了袁世凯;安徽产生了冯玉祥、段祺瑞。江苏不出大将,而产生了几位出色的旅馆侍者。五十年前,中国中部湖南省出了一位曾国藩,这个好像是例外,但是足以证明上述之定律:因为曾国藩是一位第一流学者,同时也是第一等大将,但他既系出生于长江之南,是以为食米者而不是啖馍馍者,从而他的命运注定应为贵显大臣,而不能为中华民族开创一新的皇朝。因为开创帝业这种工作,需要一种北方典型的粗厉豪放的态度,要具备一种淳朴而令人可爱的无赖汉之特性,要有爱好战争,不厌劳动而善于自利的天才——藐视学问与孔教伦理学,直至大局底南面称皇,那时孔教的尊皇思想始有用于他,然后大模大样大讲其尊孔之道。

作于1933—1934年

选自《吾国与吾民》

〔注释〕 ①赓续:继续。 ②忭(biàn):喜悦的样子。 ③懋迁有无:“懋”通“贸”,贸易。买卖货物,互通有无。语出《尚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 ④踣(bó):向前仆倒。 ⑤鞑靼:此特指清朝统治者。 ⑥血胤(yìn):血统。

〔鉴赏〕 林语堂创作生涯的鼎盛时期,是从他用英语写作开始的。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即是这部《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1934年,林语堂应美国作家赛珍珠(其取材于中国的小说《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之约,在庐山牯岭用英语写就此书。1935年,由美国纽约的约翰·黛(John Day)公司出版,一面世即登上美国畅销书排行第一名,“其地位可谓空前的显要”(林语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林语堂自传》)。赛珍珠誉其为“最忠实、最巨丽、最完备、最重要”(《吾国与吾民》赛珍珠序)的一本关于中国的书。

这本为写给外国人看的书,在当时成功搭建了一条美国人了解中国人的通道。林语堂一生著述颇丰,诚如台湾《联合报》在其逝世后载文所言:“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则应该是,而且也公认是对中西文化的沟通。”(万平近《林语堂评传》)因为其独特的成长、求学背景,林语堂形成了自己“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林语堂自传》)的独特风格,成为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最成功的一位使者。横跨东西文化的生活背景给了他冷静、客观的视角,让他成为赛珍珠所寻觅的那位既能用英语写作,又“不致跟本国人民隔膜太远有若异国”,而同时又“立于客观的地位,其客观的程度足以领悟全部人民的旨趣”的中国作家(《吾国与吾民》赛珍珠序)。

《吾国与吾民》全面介绍和阐述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涉及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且不乏精彩篇章。但此书未有林语堂自己撰写的中文版,后来所有中文版均出自他人的翻译,其中以1936年黄嘉德的译本最早且较为通行。本文及《阴性型的三位一体》,均选自黄嘉德译本。

《南方与北方》是《吾国与吾民》的第一篇。在首篇中,林语堂提出何谓“中国人民”的问题。然而他马上冷静意识到,“中国人”的内涵极为复杂,其中包含的差异性要远远大于统一性。中国地域之宽广,环境之迥异,人口之众多,使得不同地域中的民众,在性格、体魄、习俗等众多方面呈现出不同来,其中以南北差异最为典型,其程度堪比欧洲地中海人与日耳曼人的区别。

南北差异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有学者认为可追溯至春秋时代。在长期的历史积累过程中,这种看起来并不精密的南北差异观念,得到中国人的普遍认同,且形成为国人认同的一般心理。在20世纪30年代,南北差异的话题也并不新鲜,常为人谈论。当时在上海出版的《新生命》月刊,在1930年第三卷第十二号发表过梁园东的一篇长文《现代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分析南北差异的由来与表现等。1934年,鲁迅发表《北人与南人》一文,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林语堂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对于南北差异持认同态度,更有自己独到而细致的观察。对南北方的分界线,长期以来没有精确的划分。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见张相文《新撰地文学》),北岭即现在的秦岭。自此,南北以秦岭、淮河为界成为一般国人的认识。这条界线,首先是地理、气候上的自然界线,在历史长河中进而也发展成为人文的界线,社会、经济的界线,最终形成南柔北刚、南经北政等南北方差异的观念。

中国作为世界上地区差异最大的国家,各个地域的民众,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如林语堂文中所提到的,广东人冒险进取,湖北人精明强悍,湖南人勇武耐劳等,时常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从性格的形成过程来看,地理环境在促使一个地区的人民形成特有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上,是第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因为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殊别,决定了不同地区独有的生活方式,如北方的游牧民族、南方的农业、临海地区的渔业等。经济生活方式的差异,又进而演变成为政治、文化、民俗等多方面的区别。要了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了解中国人,对于这种广泛存在的差异不能不谈。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心目中的地区差异观念,也存在着不够科学经不起推敲的部分。如在南北问题上,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里,存在着一种重北轻南的传统观念。这对国人影响极深,以至于林语堂之类的南方人都表现出认同的倾向。如历代帝王多出自北方,推断南人没有管理国家的才能,即是其典型的表现之一。南经北政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从历史自然环境来看,北方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南方能够自给自足生活富裕。北方需要征服南方来满足自己需要,而南方富裕自足倾向于满足小康即安的日子。两种不同心理,促使了北方控制南方现象的出现。简单地断定北方人优于南方人,终是站不住脚。看一下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就给出了最好的说明。任何区域造就的性格,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鲁迅曾引相书“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解释说,南人的机灵加上北人的厚重,才是最理想的性格。随着现代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流动、经济贸易的往来日益频繁,但是可以看到地域特征的变更仍然是极为艰难的事情。然而诚如鲁迅所言,不同地域之中国人民应该汲取各方长处兼收并蓄而非分什么高下。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