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玉杵神仙侣

2019-05-26 可可诗词网-爱情文学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蓝桥,在陕西蓝田东南蓝溪之上。蓝溪自古风景佳丽。杜甫有诗云,“蓝溪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空”,颇有神仙窟的味道。传说唐裴航就在蓝桥河畔与仙女云英相遇,一见钟情,遂谐秦晋之好,以至于惹得多少文人墨客咏蓝桥佳会而思仙慕道,如醉如痴。“玉杵闲,玄霜尽,何敢蓝桥望行云,裴航自有神仙兮”(马致远〔南吕.四块玉〕《蓝桥驿》)。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没有忘记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而蓝桥作为自由爱情的场所,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人们一提起蓝桥,自然会想到裴航与云英,以及那些追求纯真爱情的少男少女们。这一方面表明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另一方面则显示出“蓝桥”系列作品的强大艺术魅力。正是由小说、话本、到戏曲的不同文学样式的表现和描写,才使得这一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并成为典故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


        一


        “蓝桥”故事,最早见于唐人裴铏创作的传奇小说集《传奇》,名曰《裴航》。只是他所著《传奇》三卷今已全佚,此一篇幸在《太平广记》卷五十中得到了保留。《裴航》写唐穆宗长庆年间,下第秀才裴航,游历于湖北长江一带,得故旧友人崔相国赠钱二十万,租巨舟泛于湘汉,遇同舟樊夫人,言词相接,甚为亲切,夫人遂暗示裴航与云英蓝桥相会事,赠裴航诗一章,曰:
        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后来裴航途经蓝桥驿,因渴求浆,果然在三、四间低隘的茅屋中见到了少女云英。裴航惊其艳,又忆起樊夫人诗中“云英”句,因向云英祖母求其婚事,提出愿纳厚礼娶云英为妻。老妇人说,要娶云英,须找到捣灵丹仙药的玉杵臼。裴航约以百日为期,恳请老妇人“更无他许人”。到了京城,裴航“殊不以举事为意”,唯以寻找玉杵臼为念,到处高声访求。偶得一货玉老翁的指点,才在虢州药铺卞老处找到。倾其囊中所有,又卖掉仆人和马匹,凑足二百缗购得此物,徒步迅速返归蓝桥,又为妇人捣药百日,终于与云英结为夫妻。成婚之日,裴航由车马仆隶相迎,入仙山玉室。会诸宾客,见云英之姊,乃是舟中樊夫人,即云翘夫人、刘纳仙君之妻,玉皇之女吏。之后,与妻子云英在玉峰洞修炼,成为上仙。唐太和年间,裴航的一个朋友卢颢在蓝桥驿之西和他相遇,问他得道之理,他回答说:“老子曰:‘虚其袤去心,实具腹’。今之人,心愈实,何由得道之理?”“心多妄想,腹漏精溢,即虚实可知矣。凡人自有不死之犬,还丹之方,但子未便可教,异日言之。”自此,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他。
        据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和清人陈鸿墀《全唐文》记载,裴铏约活动在唐懿宗、僖宗年是,虽曾一度为官,但一直热衷于仙道。他曾自号“谷神子”,还著有道教著作《道生旨》。自然在他的《传奇》中十之八九都有仙道色彩“盛述神仙怪谲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裴航》也不例外,借人神相恋来宣扬求仙学道。这一点从作品篇末的有关老子“虚其心,实具腹”的议论中不难看出。然而,由于对裴航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冲淡了作品中的仙道说教。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厌倦尘世,思仙莫道,相反却更加眷恋美好的人生。因为裴航为了追求纯真的爱情,不惜舍弃那种流于世俗的对仕途的追求,在那个时代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的。
        小说的艺术价值也就在于对裴航“殊不以举事为意”的爱情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裴航,他原先所走的也是和当时一般青年士子相同的道路,即干谒达官,参加科举。举试落弟后,固失意落魄而游于湂渚,适逢崔相国慷慨解囊,才准备重返京师,重涉文场,再试锋刃。但他毕竟不像当时那些世俗文人一样,把仕进视为人生的最高理想,途经蓝桥驿,与少女云英不期而遇,云英的美艳拨响了他内心深处那根渴望爱情的琴弦。“蓝桥邂逅”是作品最精彩的片段:
        经蓝桥驿侧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浆而饮。见茅屋三、四间,低而复隘,有老妪缉麻苎。航揖之,求浆。妪咄曰:“云英,擎一瓯浆来,郎君要饮。”航讶之,忆樊夫人诗有“云英”之句,深不自会。俄于苇箔之下,出双玉手,捧瓷。航接饮之,真玉液也。但觉异香气郁,透于户外。因还瓯,遽揭箔,睹一女子,露琼英,春融雪彩,脸欺腻玉,鬓若浓云,娇而掩面蔽身。虽红兰之隐幽谷,不足比其芳丽也。航惊怛植足,而不能去。

        也许是出于直觉,当裴航在蓝桥驿因渴求饮,一听到老妪直呼“云英”的名字时,他便预感到将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记忆中襄汉舟中樊夫人诗中的“云英”之句,似乎是这种预感的辅助性说明,只是一时间无法理解透罢了,故“讶之”。而帘下伸出的那双“玉手”,以及透于户外的气氲香气,则不禁使他联想到帘后站立的一定是一位“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貌女子,从而也就顿生一睹帘后少女芳容的强烈愿望。这样,对于一个饱食诗书的书生来说,难免不心跳、耳热,自然也就失去了以往的矜持与文雅,来了一个“遽揭箔”的动作。一个“遽”字,把裴航从听到“云英”这个名字所引起的疑惑,嗅到帘后少女的气息所引起的强烈好奇,以及揭箔前的踌躇,而又无法压抑自己这—复杂微妙的心理流程,透露无遗;也使云英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把她的真实动人的姿容形貌突然地映入裴航的眼底。在裴航眼中的云英,如洒满朝露的梅花,清丽高洁;又如春日阳光下的白雪。晶滢光彩。那张俊脸,白里泛着少女的红晕,赛过细腻光滑的美玉;那两鬓的柔发,似浓浓的云,加上那楚楚动人的娇羞之态,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无怪平裴航一下子神魂颠倒,“植足而不能去”。这就像电影中的定格,通过主人公的外部表情,展示了他一刹那间的内心世界:因突兀而暴露在光彩照人的“美丽”面前,就像一个人走出黑暗而突然置身于别有洞天的世界,一下子觉得眩晕而不能把握自己,呈现出内心世界的不安与骚动,同时又被牢牢地吸引,无法逃脱。保加利亚哲学家瓦西列夫说:“在神话般的充满温柔、令人陶醉的爱情世界里,每个人都寻求自己美好的幻想和预期的理想,寻求内心声音向他提示的对象。诗人低语着:‘在我见到披着霞光的你以前,你已经在我心里了’”。(《情爱论》)裴航在见到云英的那一时刻,似乎也在倾诉着这样的心曲:在我见到披露带彩的你以前,你已经在我心里了。于是,他开始了追求爱情的积极行动。爱情能使人变得聪明,也使人变得勇敢。裴航因仆马甚饥而求憩,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借口而已,目的是要借机求婚。没有媒人,他可以自我介绍自做媒,毫不隐讳地表白他对云英的爱慕,并与老妪作了嫁娶云英之约,尽管这有违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获得云英的爱情,他不顾一切去寻找玉杵臼,包括旅途的劳顿、友人的嘲讽、金钱和功名的诱惑等等。那临行前对老妪“更无他许人”的恳切求诺, “恨恨而去”的极度懊丧,以及作为秀才,于坊曲闹市喧衢”,高声吆唱的大胆举动,为买玉杵臼不惜货仆货马的至诚,还有他得到玉器后,“步聚”赶往蓝桥驿的急急情状,都维妙维肖地凸现出裴航对云英的痴情。即使是云英又“节外生枝”,小设障碍,提出为她捣药百日,裴航也毫无怨言地接受,并努力去完成, “昼为而夜息”。终于凭着这种决心和毅力、牺牲和奉献如愿以偿。
        对爱与美的无限信崇,并为此甘愿付出一切,这便是裴航的爱情价值观。因为他最初见到云英时,还不知云英是一位天上仙姝,而仅仅是一个住在“低而复隘”的三间茅屋中的贫家少女。但他对生活道路的选择似乎在一见到云英那绝世姿容的一瞬间就决定了,那就是放弃科举,与云英一起过悠闲自在的“神仙”生活,并为此经受住了寻找玉杵臼和捣药百日两次考验。这种选择,在唐代社会那种普遍崇高科举并在婚姻大事上攀高结贵这一社会风气的浸染中,能高出时流,实属不易。如果拿裴航这一形象同《崔小玉传》中的李益和《莺莺传》中的张生两个男主人公相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爱情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在不同的爱情价值观的指导下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也大相径庭。同样反映的是唐代社会青年士子们的爱情与仕途的矛盾冲突,但一个是背信弃义,利欲熏心,弃真挚爱情如敝履;一个是“始乱终弃”,伪善庸俗,诬女人为“害人尤物”;唯独裴航奉爱情若神明,甘为此作执着的追求,足见其性格与品行的卓尔不群。
        在作品中,也透露出作者的矛盾心态。我们知道,裴鉶热衷于仙道,这虽然是对世俗的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忘记人生享乐,况且“道”的终极目的也是追求人的生存,人的享乐。所以,他慕“道”,只能说他在追求一种充分自由基础上的人间享乐。他描写人神相恋,实际上表明了现实生活中缺乏真挚的爱情,虚幻世界的完美是对现实世界不完美的批判,充满了真情的人神之恋是缺乏爱的人间之“爱”的补偿。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虽着意于崇道,却偏偏启发了读者对世俗婚姻的洞察力和批判力的原因。也正是由于作者的这种矛盾心态,才便得有关仙道的说教苍白无力,而裴航与云英的爱情则像一首赞美诗,显得清丽高洁而富于人情味。
        这篇小说的文笔是相当优美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语言富有一种诗的节奏,简洁而不板滞。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中有言:“唐人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倚》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所谓“诗笔”即指这种诗意化的语言描写。这一方面是靠叙事时采用了大量四字句,短促而和谐,如写裴航在见到云英时,如此描摹云英的外貌,“露琼英,春融雪彩,脸欺腻玉,鬓若浓云”,文辞优美,诗意盎然。另一方面是通过诗词问答,表情达意,如裴航在舟中遇樊夫人,便互为达诗,含蓄有致。二是运用诗意化的语言在动态中描写人物,也就是通过裴航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来充分展示云英的美,给读者以十分深刻的印象。三是前后呼应,错落有致。写裴航与云英蓝桥巧遇,先写裴航遇樊夫人于抵襄汉舟中,樊夫人赠诗加以暗示,使后来情节发展不致突兀,脉络清晰可寻。


        二


        由于《裴航》写人神相恋而富有人间气息,取述宛转,文采斐然,情真意切,形象鲜明,故受到人们的普遍喜受和文人学士的广泛注意。唐宋以来的笔记小说家、说话艺人,以及戏曲家,往往据此敷演成各种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作品。南宋无名氏《醉翁谈灵》就记述了这一故事,名曰《裴航遇云英于蓝桥》,内容大体搬照传奇小说,惟篇末裴航向卢生所发的一段道教宏论,被完全删去,显示出笔记小说只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而不讲求说教的微妙变化。其他笔记小说如《绿窗新话》记有《裴航遇蓝桥云英》、《万锦情林》卷二有《裴航遇仙》、《燕居笔记》卷七有《裴航遇云英记》等,情节都大致相同。另外,宋官本杂剧有《裴航相遇乐》,元代有庾天锡的《裴航遇云英》杂剧,可惜不传。
        时至阴代,由洪梗编刻的《清平山堂话本》中亦辑有“裴航”故事,取名《蓝桥记》。就故事的体制、语言来看,全是说话人的味道了。故事的开端增加了入话,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中心内容和结局:“洛阳三月里,回首渡襄川,忽遇神仙侣,翩翩入洞天”;也增加了“散场”句:“玉室丹书著姓,长生不老人家。”内容全出于裴鉶《传奇》,惟文字更加简略和口语化,显示了“蓝桥”故事在平民中的传播情况。
        由于人们对“裴航云英”爱情故事的浓厚兴趣,人们亦争相改编、搬演此事,有徐��《杵蓝田裴航遇仙》、杨之炯(一作文炯)《玉杵记》、龙膺《蓝桥记》、吕天成《蓝桥记》、云水道人《蓝田玉杵记》诸种,惜除《蓝田玉仟记》之外,其他各本均佚,使我们无法比较诸本之得失。但据现有的材料看,《玉杵记》无论从情节还是关目安排上都超过《蓝田玉杵记》,尽管我们只知道《玉杵记》的一些大致情节。据蒋瑞藻《小说考证》引《闲居杂缀》说:
        明季余姚杨之炯,取此事(按,指崔护谒浆)与裴航事合而为一,撰《玉杵记》传奇。航遇老妪女,护遇老父女,映射有致。航事出裴硎《传奇》,遇樊夫人于鄂渚,遇云英于蓝桥,袅烟之诗笺、卞老之书问、玉兔之捣药、仙洞之会姻,事迹其多,故用为正面;护遇女只两度清明,且即护与父女三人,事简而节短,故用为侧面。其关键相似者,茅屋亩官之下,求浆求饮、擎瓯奉杯、揭箔微窥、足缩不去之态、言挑不对之情,虽仙凡异路,如出一辙。又皆有七言绝句,以供点染,自是天成文章。(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曲海学目提要》也有类似评述,于此可见《玉杵记》之一斑。


        三


        蓝桥故事,到了明传奇《蓝桥玉杵记》,虽然情节内容又加进了许多,但显得枝蔓,其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并没有超过《裴航》,或者说是被大大降低了。因为作品中充斥了神仙道化和因果报应的消极成分。在剧中,主要矛盾冲突不再是爱情与仕进,而是变成了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和封建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尽管从一开始就包含有宿命的成分,但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就主人公来说,裴航不再像小说中那样,“不以举事为意”,全身心地追求理想的爱情,而是显得软弱,也没有摆脱功名的诱惑,使他带上了庸俗的色彩。相反,云英与前相较,则不再带有那么多的“仙气”,也不再是一个被动等待的角色,而是一个主动追求,对爱情至死不渝,有喜有悲的痴情烈女,从而成为比裴航更富光彩的人物。
        剧情梗概大致是这样的:
        八月中秋,玉天仙张苇航收到在月殿的妻子樊云英的香笺,约他到桂苑折桂。他如约而往,不料牵动情思,玉帝得知此事,大怒。以散仙张苇航扰乱月宫,骨力未坚;玉女樊云英情牵瀛海,芳心犹炽,发敕转劫凡间遭受磨难。后由清冷裴真人作保,苇航与云英自愿转生云中裴广志和李遐寿家。时唐太常博士裴广志有妻章氏,身怀有孕,姻弟李遐寿之妻赵氏也有喜在身。适李遐寿升授飞骑将军奉命北讨叛贼王庭凑,裴广志为他饯行,李自动提出,“两家产下男女,当为匹配,以继细娅。”后李遐寿率兵出征,败绩逃归,正好妻子生下一女,产前梦见云英将月中玉杵臼赠给李家,并嘱以前缘。李母裴玄静替婴儿起名为晓云。同时,裴家生一男婴,章氏曾梦一神人乘白龙自空而下,言他是瀛州仙子张苇航来裴家化身。于是令告家庙,起名裴航。
        李遐寿自兵败逃归,“床头金尽家徒壁”,十分潦倒,于是背着母亲玄静把晓云的那副玉杵臼卖与虢州卞老处,得银百两,以图生计。为了把儿女婚事敲定,裴家着媒到李家说亲,李家满口应承。自是“昔为甥舅之国,今为儿女之亲”矣。后来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章夫人偶中风疾弃儿去世,晓云奶奶玄静也尸解登仙,裴广志随之亦即将离开人世。临死前,他把十四岁的裴航托付给李遐寿,希望能像亲生儿一样照顾他。
        天上,升天后的裴玄静参见西王母,上奏裴航与云英年来活动,西王母要她保全这对人间仙侣。地下,亡化后的裴广志,因生前居官清正,东岳大帝授以典簿之职。章氏死后,碧霞元君念她生前无罪,寄养逍遥院中终日思夫忆子。后来夫妇在望乡台上重逢,同到住所。裴航高祖清冷真人则化成老叟下凡,用言语点拨裴航向道。使裴航向道益坚。”从今呵,惟捧黄庭一卷经。”
        李遐寿寿诞之曰,裴航与晓云在堂中相见,互生爱慕。一个言“小姐天姿国色,浑如月殿婵娟”,一个谓“裴公子龙姿凤表,不减玉天仙子。”只是李遐寿夫妇对裴航不贾不儒,一心向道十分不满,况裴生孤身—人,无依无靠,他们屡有悔婚之意。晓云自见了,裴郎,则终日闷闷不乐,父母的势利心肠,更使她愁肠百结,到园中消遣,满园春色也失却了往日的光彩。在书馆,裴航因相思成病,叹“闭月姿,堪怜堪爱,羞花貌,多情多态。只为着风侣莺俦,倒做了游蜂浪蝶”,都是因“未尽相思债”,内心思量“怎能够吹箫引凤来”。到了端阳佳节,晓云困爹娘未给裴郎送酒玩赏,故差侍婢爱春送去采丝艾虎,正好让李撞见,他勃然大怒,大打出手,逼裴航写下退婚书,赶出家门。只因“鸾凤”不配“山鸡”,可怜痴男情女生被拆散。
        这时,阔少金万镒见裴航被逐,又差媒上门说亲。早在清明时节,晓云到北邙扫墓途中,金便对晓云垂涎三尺,曾让人说媒。此时,更以为时机成熟。李家慕金家有钱,答应让金万镒入赘家中。晓云则执意不从,抱石投河,被祖母玄静救起,入终南学道,再图与裴航相见,裴航在被赶出李家后,衣衫典尽,正无去处,逢清冷真人化作老叟,指点他去投奔崔相国。崔相国慷慨仕慈,赠钱二十万,嘱其游学郢中,以图显达。乘舟北上,遇同舟樊夫人,睹樊夫人容貌酷似晓云,倍觉伤感。他不知道樊夫人即云英(晓云)之姊,是奉王母之命来透露云英消息的。后樊夫人达襄汉而不见。
        裴航继续赶往京师,经蓝桥驿,因渴下马求浆,遇老妪和云英,当即借宿求婚。老妪以裴航半载内找见玉杵臼为约,裴航表示“结良缘更无他向”,寻玉器”虽倾囊有所不惜”。到达京师,一旦路遇卢颢,卢生见他不思仕进,惟以寻找玉器为念,怒斥他没志气,辜负了崔相国扶持,“如不首登龙虎榜,难洗当初一面羞”。于是裴航只好妥协,先“丢下正事”,陪卢生廷试一遭。发榜之日,王维为状元,卢顾为榜眼,裴航为探花。游街三日,以示荣耀。游街时,裴航遇一贷郎,贷郎告之虢州卞老处有一玉杵臼,他欲急去寻找时,圣旨下,裴航被封为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监军河朔。随即北征叛将王庭凑,用计大破贼军。消息传来,京师震动。裴航则无意于功名,说破贼一举,只不过是“为君命所逼,万不得已”。遂解绶辞官,到了卞老家,买到玉杵臼,“丧仆旅穷失马归来”,“喜践蓝桥信”。时卢生携金莲镫归谒故旧,见李遐寿,告以同甲名公有裴航,且建有大功,被授大司马。李遐寿大吃一惊,后悔不迭,与其夫人互相埋怨,“默地里思量转觉添羞耻。”
        送回玉杵臼,老妪又令裴航捣药百日。为触动他的霞外之思,行缩地之法,将蓝桥逼近月宫,让他捣药时,与王兔捣药之声相应,遍览宫中景物,继而与云英成婚。成婚之日,恋人相认,相向而哭。原来云英即是晓云,老妪即裴航祖姑,云英奶奶。参加婚礼的仙人还有樊夫人、刘仙纲、铁拐李及月老等。婚后的裴航与云英入玉峰洞修炼,以期重返天宫。
        “玄门功行,期满三千”后,玉皇降旨,把裴航云英召回天宫,封为紫微仙君、云英夫人,“服比王侯,饰同妃嫔”。返回天宫途中,裴航恰逢卢生,告以修道所得,即“修炼之功,不离老子所云,‘虚其心,实其腹’,二语是矣”。
        善恶终有报。在冥词,裴航的父母被超度,同升上界。金万镒、钱媒婆及李遐寿夫妇均受到冥司严判。金驱使钱媒谋人妻子,事不胜辜;钱媒婆电光弄舌,致霜操含冤,死难塞责。二人事同一体,受黑小油之狱。李遐寿夫妇当初得玉杵臼,不为联姻而反悔之,遭铁杵之刑。裴航夫妇同游酆都,迎取父母,经求情,李遐森夫妇免堕畜道,得变为月中玉兔。
        “笑世间因缘尽幻,悲娱聚散,傀儡当场,三更梦短”,这便是《蓝桥玉杵记》所要表现的主题。言外之意就是要劝人们一心向道,在天上寻求美好的姻缘。其实,在此剧开篇就表明,在天上,如果触犯天条去追求那种无拘无束的爱情也是天方夜谭。剧作中,作者一方面宣传神仙道化,不满于现实生活的炎凉世态,但另一方面又宣扬忠孝节义,表现了浓厚的劝世成分。这里,不仅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堂地狱、因果描写,同时,作者也没有忘记让主人公科举仕进、建功立业,以报君恩,然后功成身退,表现了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情绪。这也就导致了作品中某些情节安排的不合理和关目设置的牵强。但是,如果撇开作品中的仙道描写和劝世说教,裴航与云英的爱情悲欢,正是封建社会一出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爱情的人间悲喜剧。
        相比较而言,云英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是李遐寿之女,在其父寿诞之日,与裴航便一见钟情,自此,两人便各自“魂牵一梦中”。对于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来说,她思念情郎,却无法直接表达,只好到园中消遗,不禁对景伤情,“庭院日深沉,又不觉春色平分。花移斜影,鸟惊残梦,几度伤情”。那门外有千顷绿色,上有黄鹂两两谐鸣,“作对穿梭戏”,好不撩人!那池畔的鸳鸯,藏头花清,皆怀春思,好不爱人!可风流的燕子知道这一点吗?“曲径通幽处”,行到百花深处,微风吹动花枝,在地上落下斑驳的残影,还有那早已飘落的无限落英,不觉使人肠断。伤春之馀,晓云不免担心起来,“愁怀伤对武陵春,无意调脂粉。笑春风,一簇深红间浅红。月明中,犹忆夭夭借咏,宜尔家人。入天台采药刘晨,只恐暗渔津,只恐暗渔津”。她担心裴郎是否会博得她父母的欢心?她深深记得《诗经.周南.桃夭》中所描写的男女婚嫁之事:“之夭夭,灼灼具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只是,恐怕裴郎就像入天台采药的刘晨一样,无法找到爱的路径。传说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得遇仙女,后因思家返乡,世事沧桑,不知几代过去,他们想重返天台寻找仙女,却再也找不见原来的路径了。晓云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她了解父母的为人,也许裴郎有一天会激怒父母,父母会想法切断他们之间的情思的。想到此,晓云的心中不由又增加了一层阴影。
        晓云不只是一个只知自怨自艾的闺中少女,她还敢于采取果敢的行动,主动表白她的爱情。端午时节,当她知道父母没有给住在书馆的裴郎送酒玩赏时,十分不满,自叹“人间千里同佳节,几处凄凉几处欢”,并马上决定派侍婢爱春给裴郎送去采丝艾符,以慰裴郎孤寂的心灵。当父母不分清红皂白,要把裴郎赶出家门时,她也敢于怒犯尊颜,据理力争:“谁曾见蝶戏花枝?谁曾见莺寻燕侣?枉受鞭笞,枉受鞭笞!”,并表明矢志之心,“俺玉洁冰清,怎披磷淄,海誓山盟,生死难移”;她还企图用儿女情肠来打动母亲的心:“娘,你又没有三男二女,只一个女婿,也亏你忍得说赶出去”;当她看到在铁石心肠的父母面前,事情无法挽回时,便怀着怨恨的心情以死相威胁:“裴郎已去,身复谁主?不如触石衔冤死,免使青蝇玷白瑜。”随即触石,幸报母亲扯住。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痴情烈女跃然纸上。如果说她前面触石寻死是假,那么当父母逼她嫁给富家无赖金万镒时,她就坚定了必死的信心。因为她对裴郎的感情早已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她要给冷酷的父母以无情的控诉!但抱石投河的她,在临死之前不免也感到一阵凄楚和悲凉。因为偌大的世界竟不能容忍一对情侣自由地恋爱,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看来只有魂魄相依了。“从今梦里把郎依”,这是凄婉的内心表白,生不能成婚配,死也要常牵挂;在生前没有做到的事情,她要通过死来实现。死,作为另一意义上的生命的诞续,在女主人公心中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然而,对于封建家长专制制度来说,则是一种充满血泪的控诉!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眼见晓云投河自尽,却又被人救起,使戏剧情节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入终南学道的晓云仍然日夜思念裴航,虽“驻颜大乐”,但衣带渐宽。明月下子然一身。她多么希望“青岛”能把她爱的信息传递给远在千里的裴航,也日夜盼望她的裴郎能途经蓝桥,和她相会。下面四曲便细腻地刻划了云英从黄昏到早上的心理活动:
        〔风云会四朝元〕松窗斜倚,远天雁影低。忽风动莲巾。云生玉履,冷落有准知?正深秋天气,深秋天气,黄叶飘零,衰草披离,菊冒雨开,燕知社去,眼见那如许。嗒!俺这里自嗟吁。泪拭罗襟,诉不尽寒蛩语。天呵,两地怨孤飞,把关河望绝,无端愁缕,西风吹起。

        〔前腔〕秋光明媚,闲庭月影移,听翠竹风敲,梧桐露滴,耿耿难成寐。忆那人千里,那人千里,聚散无常,存没谁知?绣口锦心,蕙姿兰质,空自相怜惜。嗒!写不出短长词。海角天涯,有梦难寻觅。妾饮长河湄,君渡桑乾水。分离顷刻,云迷雨暗,断肠深处。〔前腔〕萧条羁旅,孤身何处依?想食推漂母,榻悬徐孺,怎比当年遇!虑敝貂季子,敝貂季子,只帕你运困齐门,投暗隋珠;伐木迁乔,又逢幽谷,历尽愁滋味。嗒!这艰苦也难辞。塞北江南,一住风飘絮。月转夜郎西,谩把愁心寄,早凉侵衣袂,不堪远听万家砧杵。

        〔前腔〕尘埋宝瑟,终当续素丝。少什么执拂燕姬,弹筝秦女,还把荆钗忆。想男儿愿遂,富每易交,贵每易妻,自鬻羊皮,相秦百里;怎记得烹雌日。嗏!还应是谩痴疑。玉管金笙,情旧谐萧史。君抱岁寒心,妾守凌霜志,把金钱暗掷,仰天问取,别来何似?

        第一支曲子,写女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的孤寂愁苦心情。由天际翻飞的雁影,想到自己的处境,不无感慨。雁能成群结队,无忧无虑,而自已呢,整天和轻风、闲云为伴,倍觉冷落。这是先从远处京物起笔,点出心境。继而写秋的肃杀,用飘零之黄叶、披离之衰草、雨中盛开之菊花,知秋之燕子,以及寒蛩的悲鸣等一系列深秋意象,渲染浓烈的离情别绪,而“诉不尽寒蛩语”一句,写出了赛蛩之悲秋和人之伤别是何等的相似,以致于在暮色的黄昏,分不请是离人之悲泣,还是寒蛩之啼诉了。接着由“天呵”一声叹息,引出她为秋景所触发,再也无法压抑的哀怨。可见,“把关河望绝”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她只能把“无端愁缕”归咎于“西风吹起”了。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说明了触景生情的道理。
        第二支曲子,紧承上曲,晓云倚窗远眺,愁思百结,直至月华初上,闲庭影移。终于到了睡眠的时候,可“明月不谙离别苦”(晏殊〔蝶恋花〕),晓云仍无法入睡,“听翠竹风敲,梧桐露滴,”仍在想念远在千里的裴郎。”翠竹风敲”,语出苏轼词〔贺新郎〕:“渐困倚孤眠情熟,帘处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却又是风敲竹”。“梧桐露滴”,化用温庭筠〔更漏子〕梧桐夜雨词意。“耿耿”二字恰切地摹出晓云在月明之夜,心潮难平的复杂情绪。这里有担心,担心裴郎是否还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他是否知道这儿还有—个人在“怜惜”他?有自怨,怨由于心绪烦乱竟然“写不出短长词”以寄给远在天涯的心上人,尽管在梦中也无法探知他的消息;也有别后之回忆,忆起那分离的断肠时刻。
        第三支曲子写晓云彻夜无眠,一直到晨时。一想到裴郎难免穷途饥馁,使思绪万千。此曲是对上曲担心裴郎“存没谁知”的进一步深化。曲中以韩信遇食漂母、徐樨受蕃礼遇,及苏秦运困途中说明人的际遇和危困,进而担心裴郎“运困齐门,投暗隋珠”、“伐木迁乔,又逢幽谷”。此曲全为用典,足见女主人公用心的良苦。“伐木迁乔,又逢幽谷”,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而化用之。这一切都像影片一样,在她的脑海中闪现着,并寻找着某种认同。最后,晓云还是预计着裴郎将会历尽艰辛,特别是在这万木零的季节。这时她又突发奇想,希望明月能把她的“愁心”传达给裴郎。不知不觉天已破晓,远远传来万家砧杵之声,真可谓“断续寒砧断续风”(李煜〔捣练子令〕),晨风侵凉,寒砧撩人。
        末曲由前三曲的绵绵思念,转入抒发对她和裴航二人终将相会团圆的坚定信心。“尘埋宝瑟,终当续素丝”,这是此曲也是全四曲的诗眼,也是晓云经过终夜思念之后得出的结论。尽管她也闪过一丝不安,即担心裴郎一旦富贵会把她抛弃,因为“富易交,贵易妻”毕竟是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也只是一闪念。她告诫自己“谩痴疑,玉管金笙,情旧谐萧史”,也就是相信自己一定会像弄玉和萧史随凤凰飞去—样,和裴航永谐琴瑟。“妾守凌霜志”,表其情志高洁;“把金钱暗掷”以下,收尾突兀。既然谁也不知道裴郎身在何处,那么只有占卜以问苍天了,有担心,有体贴,有思念。流露出女性的细腻与温柔。正如《娇红记》的作者孟称舜所说:“性情所种,莫深于男女,而女子之情则更无藉诗书理义之文以讽谕之,而不自知其所至,故所至者若此也。”(《节义鸳鸳冢娇红记自序》)
        在经过日夜的思念之后,云英和裴航终于在蓝桥重逢了。只可惜剧作没有更多地刻划云英在见到裴航之后的真切的内心活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之后便是“毕姻霞外”、“玉洞谭真”、“天书复召”等—系列充满仙道色彩的生硬描写了。
        就剧情与原小说相比,增加了如下内容:一、裴航与云英本为天上仙子,只因裴航(原名张苇航)扰乱月宫,牵动情思,被玉帝降旨双双逐下凡间,分别投生云中太常博士裴广志和飞骑将军李遐寿家。二、双方父母指腹为婚,裴航十四岁时父母双亡,被寄养李遐寿家,遭到冷落,晓云(云英)派侍婢暗中照看,被李撞见,李借机将裴航逐出家门。三、李遐寿要将女儿嫁给富家无赖金万镒,晓云不从,投河自尽,被升天的祖母救起,入终南山学道,日夜思念裴航。四、裴航暗中由清冷真人指点,得助于崔相国,经蓝桥,作婚嫁之约。进京找玉梏臼,先被卢颍说服参加廷试,获探花,被封为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监军河朔,大捷,遂解绶辞官,寻找玉杵臼。五、功成名就,裴航云英重返天界。裴航父母因生前情正,先在地狱住职,后亦升天。李遐寿夫妇和金万镒等则在地狱中受苦。得裴航云英求情,李氏夫妇才免堕畜道,变为月中玉兔。
        总之,小说、戏曲互有优长。传厅小说以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故事叙述得维肖维妙,读来会人神往;而戏曲呢,则充分发挥咏唱的特殊功能,把人物的情愫,忽喜忽悲,抒发得一览无馀。可惜古之曲唱,今已绝响,如其不就,我们在月淡风清的深秋之夜,聆听一曲云英凭窗远眺怀念裴航的情歌,定会使人为之青衫泪湿呢?尽管如此,我们读了〔风云会四朝元〕也深觉感人肺腑了。至于剧中“首重风化,兼寓玄诠”“多圣真登场”(《凡例》),郑振铎先生《跋》云:“明代士大夫曾有一时盛信仙道,以幻为真,……莫能自拔,杨之炯盖亦其中之一人。”指出了时代原因,有助于我们对剧作的理解。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