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诗十二首(其九)》
《菊花诗十二首(其九)》簪菊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簪菊》是贾探春所作。探春是曹雪芹很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写她精明强干,代理管家,兴利除弊,同时她又是大观园诗社的发起人。李纨品评菊花诗时,《簪菊》名列第四,仅次于“诗魁”林黛玉的三首,而排在湘云和宝钗的诗作之前。这种安排显然是表示探春的诗才并不在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之下。探春因是庶出,生母赵姨娘又不成器,所以常常感到压抑,“脸上淡淡的”,而且时时警惕着别人对自己尊严的冒犯。但在本性上,探春也是一个单纯活泼的少女,这首诗就展示了探春性格的这个侧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诗一开头,就把一种爱菊如狂的神态表现出来。菊花诗都是假托男子的口吻写的,书中描写诗社里约定“总不许带出闺阁字样来”。因而“簪菊”并不是指少女,而是泛指。古时候在重阳节插菊花是一种风俗。如《乾淳岁时记》记载:“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镜中妆”指簪、钗一类首饰,女子对镜妆饰时,插于发间。“折来休认镜中妆”,意为以菊插头,不要错认作珠花。因男子也簪菊,并非为了打扮。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这是用典故表现簪菊这一题目。杜牧是京兆(长安)人,他的《九日齐山登高》有这样的诗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高叹落晖。”前句可能是用了这个故事,当然也可能是泛指。彭泽先生则指陶渊明,他曾任彭泽令。萧统《陶渊明传》中称:江州刺史王弘曾“留二万钱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又自酿酒,“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所以称“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这两句十分形象地描绘出“簪菊”的风流模样、浪漫神态,是这首诗中最警策、最引人注目的句子。“三径露”,代指菊,是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的典故。葛巾,即用葛布做的头巾,当然又暗与陶渊明“葛巾漉酒”事相关。“九秋霜”,也是代指菊,九秋即秋天,意谓秋季共九十天。菊花在秋天开放,说它带露沾霜是形象生动的。这两句诗之所以醒目,一是“三径露”与“九秋霜”的指代十分动人,让人感到晶莹明澈。二是“冷沾”“香染”这种形容词和动词的组合非常贴切新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时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种高尚的情操,就让他们在路上见了诗人插花醉酒的样子而拍手取笑吧。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陆游《小舟游近村舍步归》:“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这里兼取两者意化用之。总之,这首诗从各个角度表现了“簪菊”这一题目,充溢着灵心才气,为塑造探春的性格形象起到了作用。
-
《与贾政议探春婚事书》
[2019-05-22]
-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2019-05-22]
-
《五美吟(其一)》
[2019-05-22]
-
《五美吟(其三)》
[2019-05-22]
-
《五美吟(其二)》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