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名签酒令八则(其三)》

2025-01-21 可可诗词网-红楼梦诗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花名签酒令八则(其三)》老梅——霜晓寒姿

老梅——霜晓寒姿

李纨

竹篱茅舍自甘心。

李纨、惜春和妙玉是《红楼梦》十二钗中三个禁欲主义的典型。如果说,惜春的禁欲主义是以禅宗的“顿悟说”为思想基础,妙玉的禁欲主义是以追求圣洁理想的清高感情为主要内容,那么,李纨的禁欲主义则是以程朱理学的贞操观念为核心。曹雪芹对李纨的这种禁欲既反对又同情。他通过自己所精心塑造的李纨这一艺术形象,既树立了一个节妇的典型,又为贞操观念唱了一曲挽歌。

李纨所得花名签“竹篱茅舍自甘心”一句,出自宋代王琪《梅》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北宋初期诗人林逋,赐谥和靖先生,杭州人,隐居于西湖孤山,不仕不娶,性爱种梅养鹤,因而有“梅妻鹤子”之称。他以善咏梅著名,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更是广为传诵的佳句,以至“暗香疏影”成了梅的代称。清代的卫道士们极力宣扬程朱理学,鼓吹妇女贞烈守节,妇女所受的封建主义的神权、政权、族权、夫权这四条枷锁的束缚也就更加厉害。李纨则是封建时代守节寡欲、堪称贤女节妇的典型,是“三从四德”的妇道的绝妙化身,故作者许以“老梅”,比作“霜晓寒姿”。在小说第四回的开头,作者就对李纨专门写了一篇小传:“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与她“青春丧偶”且又为荣国府大嫂子的身份和“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安分守己,不肯卷入矛盾斗争旋涡的思想性格相符,在小说的许多重要场合,她永远只是充当一个不能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印象的配角。她所居住的稻香村,其素淡幽雅的环境,与她守节寡欲的性格颇为协调。在小说第十七回里,宝玉为稻香村所题的对额,其匾额“杏帘在望”四字,是因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诗“绿杨枝上转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与唐代许浑《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诗“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临水稻花香”诗意点化而成。对联的上句“新涨绿添浣葛处”从稻香村的背山临水着笔,用《诗经·周南·葛覃》“薄浣我衣”句意。原诗写一个新娘十分勤快,洗净葛衣才回娘家。下句“好云香护采芹人”又从稻香村的花护卉绕的环境落墨。好云,指云能生色,又兼喻“喷火蒸霞一般”(第十七回)的杏花,因之说“香护”。芹指水芹菜,多生于水边。《诗经·鲁颂·泮水》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指泮宫之水;泮宫即学宫。后人就把考中秀才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或“采芹”。所以“采芹人”又指读书人。对额所写内容,均与李纨家教素重封建妇德,认为女子“以纺绩井臼为要”,自己也“惟知侍亲养子”等情形相吻合。在小说第十八回大观园题咏这一情节中,李纨所题的匾额是“文采风流”,其诗云:“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其所题“文采风流”四字,使人不难联想到后来贾兰的荣贵,至于“未许凡人到此来”,又与她终生持操守节的生活态度相切合。李纨所掣花名签所关涉到的《梅》的前两句,显然就是用来比李纨的操守的。说她象梅花一样高洁清雅,“不受尘埃半点侵”,毫无疑义地是因为她一生恪守封建操守,堪称矢志守节的典范,然而说她“竹篱茅舍自甘心”,这“自甘心”应当怎样理解呢?我们可以说这是真的又不完全是真的。小说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可以说是大观园中气氛最热烈的一章。这样洋溢着青春欢乐的群芳宴,对于出席者来说既可有李纨也可无李纨,因为没有她,这群芳宴的热闹气氛也不会有丝毫减损,有她在场只不过是作为众人欢乐的陪衬而已。正如小说中所写,群芳宴原来并没想请李纨,后来探春想:“‘不请李纨,倘或被他知道了倒不好。’便命翠墨同了小燕也再三的请了李纨”。敏感的黛玉对这场群芳聚会第一个提出质疑:“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出人意料地是李纨当面给顶了回去:“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黛玉的质疑看来只不过是说句玩笑话而已,她自己也未必那样认真对待的,充其量不过含有一些维护贾家门面、维护作主子的尊严的因素。李纨颇为认真的反驳,表面上是堂堂正正,实际上却婉转地流露出了这位青年寡妇对一年三百六十日闺房独守的一腔哀怨,颇为大胆地表露了自己不甘寂寞,难耐冷清,渴望得到青春欢乐、人生幸福和甜蜜爱情的心迹。可以说,李纨这种“竹篱茅舍自甘心”的心情既是真实的,又是矛盾的。说是真实的,是说她能在“竹篱茅舍”的稻香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韶华虚掷,过着无比清苦的寂寞生活;说是矛盾的,是说她并不完全“自甘心”,三更半夜兴致勃勃地来赴群芳宴即是明证。既不甘心又不能不甘心,这是李纨也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年轻寡妇最基本的精神特征。

王琪《梅》诗的三四句“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曹雪芹显然是借来说李纨后来得到无比荣耀,并非她始料所及,而是受人“牵连”之故,恰如梅花本来自处幽独,不想独领风情,一经林逋的赞美,结果弄得十分热闹。在小说的其他诗词中,作者也对李纨的为人及悲剧命运,进行了概括性的描写和巧妙的暗示。在小说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其十》给李纨所写的判词中,其首句“桃李春风结子完”便喻李纨早寡,并且“桃李”藏“李”字,“完”与“纨”谐音,巧妙地暗藏着李纨的姓名。她刚生下贾兰不久,丈夫贾珠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因之她的短暂的婚姻生活就象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经结了果实,那姹紫嫣红的美景也就消逝,就象小说第五回《红楼梦曲·晚韶华》所吟唱的那样:“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判词的次句“到头谁似一盆兰”,又喻指贾兰在贾家后代皆不长进的情况下“威赫赫爵禄高登”(第五回《红楼梦曲·晚韶华》),做母亲的也因此显贵,画中“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即指此。判词的三四句说李纨死守封建节操,品行如水洁冰清,但实在不值得羡慕。象她这样早年守寡,为儿子操了大半辈子心,待到儿子功成名就,自己“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同上),自以为可享晚福的时候,无奈“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同上),却“昏惨惨黄泉路近”(同上)了,结果只是白白地作了人家茶余饭后谈笑的材料。小说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所作的《怀古绝句十首·钟山怀古》“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一诗,看来也是说李纨的。她青春丧偶,心如“槁木死灰”,外界之事,“一概无见无闻”,因之说她不曾为“名利”所羁绊。她后来“被诏出凡尘”,“带珠冠,披凤袄”,也完全是因为她儿子“爵禄高登”之故,并非她自己不甘做“稻香老农”,因之说“牵连大抵难休绝”。其末句与“枉与他人作笑谈”意思相同。由此可以看出,曹雪芹以“老梅”的“霜晓寒姿”写李纨的一生及其为人,既叹其“老”又赞其“寒姿”;既把她看作一个节妇的典范,又对她青春守寡富于同情叹惋,含蓄地显示出作者对禁欲主义的否定,应该说这正是曹雪芹思想中的闪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