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寺“王熙凤衣锦还乡”签》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红楼梦诗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散花寺“王熙凤衣锦还乡”签》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红楼梦》第一百零一回,写王熙凤月夜在大观园遇鬼,吓得魂不附体。后来,到散花寺求签,签上写着:“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查签簿看时,只见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并写着上面的一段话。这首谶语式的签词,是续书者根据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关于凤姐的判词和曲子演化而来的。判词说“哭向金陵事更哀”,是说她死后,只有灵魂能返回故乡金陵。

王熙凤衣锦还乡,来自第五十四回中女先儿所讲的《凤求鸾》的故事。这一段曹雪芹是这样描写的:

贾母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那两个女先儿回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做《凤求鸾》。”贾母道:“这一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先大概说说原故,若好再说。”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女先生又说道:“这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见大雨,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第五回关于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描写的: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画面的“雌凤”象征王熙凤,“一片冰山”比喻王熙凤所倚作靠山的贾府的财势如同冰山一样,难以持久。“凡鸟”相合,即为“鳳”(凤)字,点王熙凤之名。典出《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是好友,一次吕安去拜访嵇康,康不在,其兄嵇喜出门相迎,吕安不入,在门上题一“凤”字而去,嵇喜很高兴,以为美称自己是凤凰,其实吕安嘲笑他是“凡鸟”。“一从二令三人木”,似指贾琏对王熙凤态度的变化:始则听从,继则使令,最后休弃(人木合而即成“休”字)。

《红楼梦曲·聪明累》写道: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写王熙凤的悲惨结局和贾府一败涂地时的情景。《聪明累》曲名即是取聪明反被聪明误之意。

续作者,按照原作的意图,在本回中,设计了王熙凤遇鬼求签的描绘:

凤姐刚举步走了不远,只觉身后咈咈哧哧,似有闻嗅之声,不觉头发森然竖了起来。不由得回头一看,只见黑油油一个东西在后面伸着鼻子闻他呢,那两只眼睛恰似灯光一般。凤姐吓的魂不附体,不觉失声的咳了一声。却是一只大狗。那狗抽头回身,拖着一个扫帚尾巴……。方转过山子,只见迎面有一个人影儿一恍。凤姐心中疑惑,……吓得神魂飘荡。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说道:“婶娘连我也不认得了!”凤姐忙回头一看,只见这个人形容俊俏,衣履风流,十分眼熟,只是想不起是那房那屋里的媳妇来。只听那人又说道:“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于东洋大海了。”凤姐听说,低头寻思,总想不起。那人冷笑道:“婶娘那时怎样疼我了,如今就忘在九霄云外了。”凤姐听了,此时方想起来是贾蓉的先妻秦氏,便说道:“嗳呀,你是死了的人哪,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啐了一口,方转回身,脚下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

于是,第二天“一清早,令人预备了车马,带着平儿并许多奴仆来至散花寺”,求了这个签。

签文“上上大吉”,是暗示死去。下面四句诗,头两句:“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喻示王熙凤离开家乡二十年后死去,灵柩返金陵埋葬;“衣锦返家园”,原意为功成名就后穿锦袍还乡,这里带讥刺意味地说凤姐死后返乡埋葬,因为人死后要妆裹一套新衣。后两句中,“蜂采百花”,是说她用尽心计,奔波劳碌一生;“为谁辛苦为谁甜”一句,是说她最后落得一场空,也就是曲子《聪明累》中所说的“一场欢喜忽悲辛”。

这签文的后两句,引自唐代罗隐的《蜂》诗,原诗为: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续作者引这首寓言诗入签,是有其深刻的用意的。前二句恰似凤姐春风得意时的写照,“不论”、“无限”等等“风光”,全被她“占尽”;后二句则隐喻她一生所追逐的金钱、权势,终将成为泡影。

签末四句“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是对求签人的具体指示,对于凤姐来说,可能暗示:勾魂的无常就要到了,想忏悔罪孽也太晚了,以前结下的冤仇都不必计较了,凤姐死后贾琏要另娶夫人(续书写的是把平儿扶正)。

总之,在后四十回中,这是一篇与前八十回所描写的人物性格及所预示的结局都比较吻合的一篇韵文。尽管用的是签文的形式,但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凤姐这个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她归宿的描绘,起到了一定作用,不失为一首好的韵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