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

2024-02-15 可可诗词网-千家诗翻译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 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原诗今译】


        鹅湖山下的稻粱长得肥且壮,
        猪圈鸡舍对着的门扉关又开。
        春社散场日照桑树树影儿斜,
        家家啊,扶着个泥醉人归来。


         【鉴赏提示】
        社日是古代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汉代以前只有春 社,此后始有春秋二社。春社一般为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约在春分前后。是日,“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为屋于树下, 先祭神,然后飨其胙”(《荆楚岁时记》)。可见社日兼有祭神 和乡邻会聚、宴饮两种性质。在古代以此为题材的诗歌中, 王驾这首《社日》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这首诗题作《社日》,却偏无一字正面描写作社的热闹 情景。诗人一落笔即撇开“社日”的题面,简洁地勾画出村 居的风光:仲春时节的鹅湖山下,稻粱肥壮,丰收在望。一 个“肥”字传神地描绘出禾苗蓬勃的长势。鹅湖山这一地 名,也让人联想到水面上鹅鸭成群嬉戏的欢快情景。再将 镜头转向村内,只见猪满圈,鸡满架,呈现出一幅富庶的景 象。更值得玩味的是“半掩扉”三字。门儿半掩而不上锁,既 显示出时世的升平,村民的富足,补足了上文的描写,又暗 示出人们都去参加社日活动去了,从而不露痕迹地过渡到 对社日的描写。
        本来,首二句已经从侧面描写出社日的背景,为下文正 面描写社日的祭祀、宴饮做了艺术上的铺垫;然而,诗人在 后二句中却依然撇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取景,描写社散后 的景象。“桑柘影斜”既借桑柘的树影在地上越来越长,表明 夕阳西下,暮色降临,点明了时间,又暗示了“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衣食双足。这时,春社散了,那些在庆祝社日的宴 饮中喝得醉醺醺的农民,被家人搀扶着回家了。“家家”这一 重叠词表明,出现这种情景的不是一家两家,而是极其普 遍。诗人选取的春社散后的这一情景,极富于暗示性和表现 力。它可以使人联想到作社表演正处于高潮时的热烈场 面。因为“醉人”需人“扶得”方能“归”,正说明是大醉;而之 所以大醉,正是因为在观社时兴高采烈,在宴席上开怀畅 饮;这样的醉人“家家”都有,不正表明作社时场面之大、气 氛之浓么!
        艺术史上有这样一个事实,唐代张萱、周昉的仕女画,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的都是人物的侧面。荷迦兹在《美 的分析》中也认为大多数物体的“侧面总比它们的整个的正 面要可爱得多。”这首诗在社日的大背景下,从侧面选取富 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表现了极为丰富 的社会内容,对我们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美学启示。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