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024-03-08 可可诗词网-古典文学作品精注 https://www.kekeshici.com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2〕。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3〕江山相雄不相让,形势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4〕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5〕。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6〕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7〕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8〕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9〕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10〕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11〕
        
        〔1〕本篇是明初诗坛魁首高启的歌行体代表作。金陵,即南京,明朝开国后建都于此。雨花台,在南京城南中华门外,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花落如雨,故名。大江,指长江。高启(公元1336~1374),字季迪,号青邱子,长洲(今苏州)人。少有志于建功立业,曾结交张士诚部属。张士诚割据称王,与朱元璋争天下,后为朱元璋所灭。高启隐居乡里,有文名。朱元璋建立明朝,次年召高启入京修《元史》,任编修,升户部右侍郎。这首诗即作于洪武二年他应召到金陵之时。不久,辞职归乡,表示了不合作态度。洪武七年、朱元璋借口他为苏州知府改建衙门写了一篇上梁文,将他腰斩于市,以恫吓不合作的知识分子。高启时年三十九岁。有《高青邱诗集》《高太史全集》。本书所选明诗,凡未另注出处者,均据《四库》本。
        〔2〕“山势”句:众山的山势都与长江走势一样,由西向东。
        〔3〕“钟山”二句:钟山,紫金山,又名蒋山。二句说唯独钟山的走势与众不同,由东而西上升,与长江流向相反,像乘风破浪逆流而上的游龙一样。
        〔4〕“秦皇”二句:瘗,埋。佳气,吉祥之气。古人看风水,认为金陵的地势龙蟠虎踞,王者气象。王,读wang,成就王业。二句意为秦始皇白白地在这里埋黄金,他想破坏这里的风水,但这里的气象越发兴旺又成就了王业。
        〔5〕城南台:即雨花台。
        〔6〕“石头”二句:石头城,本来是楚国的金陵城,吴国孙权重筑称石头城,城址在今南京城内清凉山。 二句说石头城凭长江天险,兵马虽多也是很难攻克的。
        〔7〕“黄旗”二句:黄旗人洛,指三国吴主孙皓迷信谶语“黄旗紫盖见于东南”,带着后宫几千人去洛阳应天命,途中遇雪,兵士冻得一百人才拉得动一辆车,苦不堪言,兵心不稳,孙皓只得返回南京。 铁锁横江,指晋军攻吴时,吴于江中险隘处用铁缆拦江封锁,结果仍归失败,孙皓投降。二句连用两个典故说明风水之说不可信,天险不可恃。
        〔8〕“前三国”三句:意为先后有三国、六朝时期的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金陵为首都,而他们的宫殿都成了荒草废墟。
        〔9〕“英雄”二句:乘时,趁一定的时势。 二句意为有的英雄人物乘一定的时势在这里割据称雄,多次进行血战。
        〔10〕“我今”二句:圣人,封建时代对皇帝的尊称。 朱元璋是安微凤阳人,起于濠州,在当时均算“南国”。休息,休养生息。二句说朱元璋统一天下,结束战乱。 人们得以休养生息。
        〔11〕“从今”二句: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云“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里借用前句,并改下句为“不用长江限南北”,即歌颂全国实现统一。
        
        这篇歌行先着力写金陵的形胜,继而用典故点明王气不可信,天险不可恃,历史兴亡,英雄割据,长期战乱。 作者望大江,竟在明朝开国之初,看到了历史的殷鉴。虽然结尾四句歌颂了当朝皇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又特别提出“战乱初平事休息”,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句意,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酣走上城南台”那种情绪的展开。 事实上,朱元璋统一全国并没有注意到人民的休养生息。明军为消灭张士诚,攻破苏州,押解苏、杭等地二十万人至南京,其中有高启的亲属和朋友,有的被处决,有的被流放。他另有《江上见逃民家》一诗,真实地描绘了由于税赋繁重,农民纷纷逃离耕地的情景。这就是诗人内心的郁塞,并由此而写出历史殷鉴。他的几句歌颂中也实有不可明言的忧患在其中,所以本诗显得格外沉郁顿挫,苍凉疏放。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