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2024-06-09 可可诗词网-古典文学作品精注 https://www.kekeshici.com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2〕,能以径寸之木〔3〕,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4〕,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5〕,盖大苏泛赤壁云〔6〕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7〕,高可二黍许〔8〕。 中轩敞者为仓〔9〕,箬篷覆之〔10〕。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11〕,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2〕,石青糁之〔13〕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14〕,鲁直居左〔15〕。苏、黄共阅一手卷〔16〕。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17〕,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18〕,袒胸露乳,矫首昂视〔19〕,神情与苏、黄不属〔20〕。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21〕,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22〕,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23〕,左手倚一衡木〔24〕,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25〕,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26〕,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2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29〕,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30〕,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2〕
        魏子详瞩既毕〔33〕,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 《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34〕,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35〕,而须麋了然者〔36〕?假有人焉〔37〕,举我言以复于我〔38〕,亦必疑其诳。今乃亲睹之。繇斯以观〔39〕,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40〕嘻,技亦灵怪矣哉!
        
        〔1〕本文选自清代人张潮选辑的《虞初新志》,魏学趱《茅檐集》未收录此文。文章对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作了传神的描绘,显示了民间艺人的卓越才能。魏学趱(公元1596~1625),字子敬,嘉善(今浙江嘉善)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而被迫害致死,他也因此遭到阉党威逼,悲愤而死。魏学趱平生好学,善为文,著有《茅檐集》。
        〔2〕奇巧人:有特殊技巧的人。
        〔3〕径寸:直径一寸长。
        〔4〕罔不:无不。因势象形:顺乎木料原有的形状纹路摹刻所刻之物。
        〔5〕尝:曾经。贻(yi):赠送。
        〔6〕大苏:即苏轼。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都是著名的文学家。人们称苏洵为老苏,称苏轼为大苏,称苏辙为小苏。泛赤壁:即“泛舟于赤壁”,乘船游览于赤壁。苏东坡曾两次与友人游于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城外),并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7〕八分有奇(ji):八分多。奇,余数。
        〔8〕黍:黍粒。古代将黍粒排列以计量长度,一黍粒约一分,百粒为一尺。
        〔9〕轩敞:高而宽敞。
        〔10〕箬(ruo)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1〕“山高”二句:苏轼《后赤壁赋》中的名句。
        〔12〕“清风”二句: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名句。
        〔13〕石青:青色颜料。糁(san):调合,涂抹。
        〔14〕佛印:僧人法名,其名了元,字觉老,与苏东坡交往甚密。
        〔15〕鲁直: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字。
        〔16〕手卷:横幅书画卷。
        〔17〕比:靠近,挨着。
        〔18〕绝类:极象。 弥勒:弥勒佛,佛教传说中的菩萨之一
        〔19〕矫首:抬头。
        〔20〕不属:不一样,不同。 属,类。
        〔21〕诎(qu):通“屈”。 弯曲。
        〔22〕念珠:佛教徒念经时用以计算次数的成串珠子。
        〔23〕椎髻:椎形发髻。
        〔24〕衡木:栏干上的横木。 衡,通“横”。
        〔25〕视端容寂:眼睛正视,脸色平静。
        〔26〕稍夷:较平。
        〔27〕天启壬戌:明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
        〔28〕虞山:山名,在今江苏常熟县西北,此处借指常熟。王毅叔远甫:姓王名毅字叔远。 甫,男子的美称,多附于表字的后面。
        〔29〕了了:清楚。
        〔30〕初平山人:王毅别号。
        〔31〕曾:却,则。 盈:满。
        〔32〕简:通“拣”,选择。 修狭:又长又窄。
        〔33〕魏子:作者自称。 详瞩:仔细观看。
        〔34〕称惊:堪称令人惊叹。
        〔35〕游削:游刃雕刻。 不寸:不满一寸。
        〔36〕须麋:胡须和眉毛。 麋,通“眉”。
        〔37〕假:假使、假如。
        〔38〕复:告诉,回复。
        〔39〕繇(you):通“由”。
        〔40〕“棘刺”二句:意为在酸枣树的刺尖上未必不能刻成一只母猴。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果妄,乃杀之。”棘,酸枣树,多刺。 母猴,即猕猴。
        
        本文细致地描绘了桃核小舟上所刻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赞美了艺人王叔远巧夺天工的精湛木雕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度成就和艺术家的卓越才能。文章通篇紧扣“奇巧”二字,起笔便拈出“奇巧”二字以统领全篇。具体描述时先写了舟之“奇巧”,小核舟长不盈寸,高只两黍许;再就是上面刻有的五个人、八扇窗子、六件器皿、三十四个字,是那样“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甚至连念珠也历历可数,使人感到确实是“奇巧”。文章层次清晰,作者将小核舟分成四个部分,即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依次分写,各部分以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进行描述,先总后分,从略到详,由面及点,把核舟的内外形状描绘得活龙活现。且语言简练,描摹或粗笔勾勒,或工笔刻画,生动传神。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