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回乡偶书》是作者于八十三岁返乡时写的两首七绝,这里选第一首。偶书,即有感而随意写下来。
[2]衰,一本作“摧”。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离家,八十三岁告老返乡,所以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的乡音是不易改变的,表明了人与乡土的密切联系,但岁月无情,“乡音无改”而人已衰老,“鬓毛衰”是最突出的象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是典型细节,表现了久客乍归、物是人非的感慨,抒写出对故乡既亲切,又陌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久客和伤老之情。《古唐诗合解》录王翼云说:“此作一气浑成,不假雕琢,兴之偶至,举笔疾书者。”语言平易自然,全用日常口语,但情景宛然,又有无限感慨。
[1]《回乡偶书》是作者于八十三岁返乡时写的两首七绝,这里选第一首。偶书,即有感而随意写下来。
[2]衰,一本作“摧”。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离家,八十三岁告老返乡,所以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的乡音是不易改变的,表明了人与乡土的密切联系,但岁月无情,“乡音无改”而人已衰老,“鬓毛衰”是最突出的象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是典型细节,表现了久客乍归、物是人非的感慨,抒写出对故乡既亲切,又陌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久客和伤老之情。《古唐诗合解》录王翼云说:“此作一气浑成,不假雕琢,兴之偶至,举笔疾书者。”语言平易自然,全用日常口语,但情景宛然,又有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