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塞上长城空自许,〔4〕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5〕
〔1〕南宋淳熙十三年,作者隐退山阴,年已六十二岁,时南宋朝廷对金称臣纳贡,妥协求和,诗人写成此诗抒写心中的悲愤。
〔2〕“早岁”二句:写自己青年时代不知世事艰难,北望中原,豪气像山岳一样坚强高昂。
〔3〕“楼船”二句:写自己对过去参加抗金战争的回忆。楼船,战舰。瓜洲渡,运河入长江的渡口。隆兴二年张浚在瓜洲督练兵马,营建堡垒,增置战舰,准备北伐,金兵不敢来犯。时作者任镇江通判,参与策谋规划。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又名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是当时宋金两国边界重地,作者在乾道八年参军入四川宣抚使幕府参谋军事,临大散关前线。
〔4〕“塞上”句:写自己当年曾自许为边塞的万里长城,但成了一句空话。塞上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北伐有功,遭忌被杀,临刑说:“乃复毁汝万里之长城。”
〔5〕“出师”二句:写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正闻名于世,千载以来谁能与他相比呢?《出师表》见本书上册诸葛亮文。伯仲:古时兄弟排行,老大称“伯”,老二称“仲”,一般用来评论人物,意为相差不多、相提并论。
本篇题名“书愤”,即抒写国难当头而个人报国无路的悲愤,诗人将一生的抗战热忱、斗争、挫折、悲愤和失望融会在八句诗中。首联写青年时代志在恢复中原的豪气干云,颔联表现出依然神往于金戈铁马的战斗,颈联慨叹功业未成而年已衰老,尾联向往鞠躬尽瘁,出师北伐的诸葛亮。诗中化用“塞上长城”和《出师表》两个典故,南朝檀道济因北伐而遭忌,诗人亦为主张北伐而被贬;取意于《出师表》,盖在表中所言:“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正是诗人终生的追求。诗的脉络清晰,格律精工,格调沉郁悲壮。
〔1〕南宋淳熙十三年,作者隐退山阴,年已六十二岁,时南宋朝廷对金称臣纳贡,妥协求和,诗人写成此诗抒写心中的悲愤。
〔2〕“早岁”二句:写自己青年时代不知世事艰难,北望中原,豪气像山岳一样坚强高昂。
〔3〕“楼船”二句:写自己对过去参加抗金战争的回忆。楼船,战舰。瓜洲渡,运河入长江的渡口。隆兴二年张浚在瓜洲督练兵马,营建堡垒,增置战舰,准备北伐,金兵不敢来犯。时作者任镇江通判,参与策谋规划。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又名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是当时宋金两国边界重地,作者在乾道八年参军入四川宣抚使幕府参谋军事,临大散关前线。
〔4〕“塞上”句:写自己当年曾自许为边塞的万里长城,但成了一句空话。塞上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北伐有功,遭忌被杀,临刑说:“乃复毁汝万里之长城。”
〔5〕“出师”二句:写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正闻名于世,千载以来谁能与他相比呢?《出师表》见本书上册诸葛亮文。伯仲:古时兄弟排行,老大称“伯”,老二称“仲”,一般用来评论人物,意为相差不多、相提并论。
本篇题名“书愤”,即抒写国难当头而个人报国无路的悲愤,诗人将一生的抗战热忱、斗争、挫折、悲愤和失望融会在八句诗中。首联写青年时代志在恢复中原的豪气干云,颔联表现出依然神往于金戈铁马的战斗,颈联慨叹功业未成而年已衰老,尾联向往鞠躬尽瘁,出师北伐的诸葛亮。诗中化用“塞上长城”和《出师表》两个典故,南朝檀道济因北伐而遭忌,诗人亦为主张北伐而被贬;取意于《出师表》,盖在表中所言:“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正是诗人终生的追求。诗的脉络清晰,格律精工,格调沉郁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