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2022-07-29 可可诗词网-古典文学作品精注 https://www.kekeshici.com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3〕,而卒葬之〔4〕,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6〕,褒之庐冢也〔7〕。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8〕。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9〕,其文漫灭〔10〕,独其为文犹可识〔11〕,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12〕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13〕,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14〕,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5〕,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17〕,曰:“不出,火且尽〔18〕。”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9〕,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20〕。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21〕,则或咎其欲出者〔22〕,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3〕
        于是予有叹焉:〔2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6〕。夫夷以近〔27〕,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28〕,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29〕,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0〕,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3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2〕此予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4〕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35〕,长乐王回深父〔36〕,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37〕。至和元年七月某甲子,临川王某记〔38〕

        
        〔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八十三。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十五里。本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作者时年三十四岁,在舒州(今安徽安庆市)任通判。
        〔2〕华(hua)山:即花山。
        〔3〕浮图:梵语(印度古语)音译,也作“浮屠”、“佛图”、“佛佗”,简称“佛”,含有佛、佛教徒、佛塔等相关意义。这里指佛教徒,凡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佛教徒均可称之为浮图,即俗所谓高僧。慧褒:唐僧人法号。舍:作动词用,建房居住的意思。
        〔4〕卒:寿终。
        〔5〕褒禅:即慧褒禅师的意思。
        〔6〕禅院:佛寺。禅:梵语音译“禅那”的省称,原为人定、静修之意,即心注一境,正审思虑。后来泛指与佛教有关的人和事物,如“禅院”、“禅房”、“禅师”等。
        〔7〕庐:墓旁守护人居住的庐舍。冢(zhong):坟墓。
        〔8〕华山之阳:华山的南面。山南为阳。华山洞因在华山的南面,因而得名。
        〔9〕仆道:倒在路上。
        〔10〕漫灭:模糊不清。此指碑文因风化剥蚀而难以辨认。
        〔11〕“独其”句:意指在碑文中只有“花山”二字还可以辨认出来。
        〔12〕“今言”二句:古“花”字也写作“华”,故“华”字有二音,一读“华实”之华(hua),一读“花”(hua)。作者认为,碑文上既然作“花山”,那么“华”就应读“花”(hua)。今读作“华”(hua)是把字读错了。
        〔13〕记游者:在洞壁上写字题诗文记游的人。
        〔14〕窈(yao)然:幽暗深邃的样子。
        〔15〕穷:极尽。不能穷:即不能走到洞的尽头。
        〔16〕拥火:拿着火把。
        〔17〕怠:松懈、厌倦,指倦于前进。
        〔18〕火且尽:火把将用完。
        〔19〕不能十一:不到十分之一。
        〔20〕“则其”句:意为大概那更深的地方,到达的人就更少了。
        〔21〕既:已经。
        〔22〕或:有人。咎:责怪,埋怨。
        〔23〕“而予”二句:意为我也后悔自己随人退出来,以致不能充分享受游玩的乐趣。
        〔24〕于是:对这件事情。叹:感慨。
        〔25〕得:收获、心得。
        〔26〕“以其”二句:意为因为古人思考问题很深刻,而且对任何事物都可以得到启示的缘故。无不在:无处不在。指思考全面、周到的意思。
        〔27〕夫: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夷:平坦。以,相当于连词“而”。
        〔28〕瑰怪:瑰丽奇异。非常之观:不一般,不寻常的景色。
        〔29〕“有志矣”二句:意为有志向,不随从别人而中途停止。
        〔30〕相(xiang向):辅助、帮助。
        〔31〕“然力足以”三句:意为气力足以能够到达险远的地方,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讥笑的,对自己来说也是应该悔恨的。“然力足以至焉”后省略“而不能至”一类的话。
        〔32〕孰:谁。
        〔33〕“余于仆碑”四句:意为我对于仆倒的石碑,感叹古书没有流传下来,至于后人错讹相传而不能明白事物的真相,又怎么能够说得完啊。以,因为。悲,感叹。
        〔34〕此:指由于古书散失而“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深思慎取:深刻思索,慎重选取。
        〔35〕萧君圭君玉:姓萧名圭字君玉,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36〕王回:字深父(fu甫),宋代理学家,长乐(福建长乐)人。
        〔37〕安国:王安国,字平父。安上:王安上,字纯父。二人均为王安石之弟。
        〔38〕至和元年:至和,宋仁宗(赵祯)年号,其元年为公元1054年。
        
        此篇散文立意高远,识度超卓。先写褒禅山名的由来和见闻,接着写游山的体会和心得,以一路风光见闻为载体,阐述了一个治学道理。学问之道无穷尽,“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说明要想使自己的学问达到高深的境界,必须做到一般人难以做出的努力,付出一般人不能付出的代价。
        写法新颖,匠心独运。记游和议论相结合,把一篇名副其实的游记重点放在议论上,这在散文中是不多见的,但仍是一篇优秀的散文。结构严谨,记游为前呼,议理为后应,记事借议论得到升华,议论从记事中找到了依据,融叙事、诠解、议论于一体。文章丝丝入扣,由浅入深,由实而虚,集中而又鲜明地揭示出治学的道理。语言精炼、生动,雄健奇崛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特点。“夫夷以近……而人之所罕至焉”成为后世催人发愤、进取的至理名言。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