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关于财经援助和平准基金借款的交涉

    鉴于长期以来英国在华的重大经济利益和影响,抗战爆发前后,英国是中国寻求财经援助的主要对象。1937年春夏,......

  • 关于封闭滇缅路的交涉

    1940年6月中旬法国战败向德国求降,欧洲战局逆转,日本认为可乘机驱逐英、法在远东的势力,进而解决中国问题。......

  • 关于天津租界和白银问题的交涉

    随着侵华战争的进展,日本试图控制其他国家在华租界的活动。当时在天津英租界问题上,日本提出了镇压抗日活动......

  • 关于英日在中国海关问题协定的交涉

    抗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便颇为担心英日之间关于中国问题可能达成妥协,认为这种妥协无疑将以中国的权益为筹码......

  • 欧战爆发后中苏政治关系的波折

    在1937年8月达成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基础上,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中以谋求军援和贷款为重点,虽......

  • 中苏三次信用借款协定及其实施

    抗战时期与寻求苏联军事援助相应,中、苏之间先后三次达成信用借款协定,并因实施这些协定两国之间的易货往来......

  • 围绕对华军事援助的交涉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不久,中国便在获得苏联军事援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前所述,在1937年“七......

  •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35年华北事变后,国民政府加快了谋求改善对苏联关系的步伐,双方开始秘密接触,交换对时局和合作方式的看法......

  • 法方对日妥协和中、法政治关系的倒退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法间不少交涉关系到是否真正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如何看待日本侵华政策的重大原则。......

  • 中国输出入货品过境越南的交涉

    抗战爆发前,中国在欧洲(主要是德国)所购军火及其他货物,便有不少部分由海路运至越南北部的港口城市海防,然......

  • 寻求法国援华和中、法军事合作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法国的远东政策大体上与英、美一致,对日本的侵略行径有所谴责,对中国抗战表示一定的同情,......

  • 中国对德断交与宣战

    1937年抗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曾希望德国因其与日本的特殊关系,出面劝止日本侵华。当年7月27日,蒋介石以行政......

  • 购料易货关系的勉力维持和中止

    较长时期以来,中方向德国采购军工械料、工业设备,同时向德方提供农矿产品,德方为此提供1亿马克的滚动信贷,......

  • 德国政府执意召回在华军事顾问

    早在20年代的广州时期,国民政府便聘有退役德国军官为军事顾问。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先后有过包尔(Max Bauer......

  • 德国承认伪满洲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由于德国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共、国别关系中的亲日反苏取向,中德之间原先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