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本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家资本极度膨胀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伴随着国民政府各项统制经济......
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相继攻占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又在泰国、缅甸得势,完成了对中国外部的军事......
《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说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还可以这样说:战争是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舞台。......
推行新县制,强化统治地位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而且直接危及到了国民党的统治。从1938年起,为应付日......
国民政府推行行政改革——实行“行政三联制”
抗战进入中后期以后,面对战局相对稳定的局面,国民政府开始着手解决一些以前即已存在、战时更加突出的问题。......
蒋介石重任国民政府主席后的中央体制
1943年5月12日,为接受加拿大新任驻华大使呈递国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从重庆歌乐山双和桥官邸乘车入城,前往国......
华中敌后根据地的反“清乡”、反“扫荡”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发展至拥有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另有新四军经常......
华北敌后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日军于1941年3月底开始在华北发起“治安强化运动”,企图以政治、军事、经济、思想一元化的总体战来稳固在占......
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冬开始因日军调整军事进攻重点逐步进入困难时期,而太平洋战争爆发......
常德会战
鄂西会战后中日军队在华中继续处于对峙状态。1943年8月下旬,日本驻中国派遣军制订秋季后作战指导大纲,企图......
鄂西会战
1940年6月日军在枣宜战役中占领了长江中上游的战略要地宜昌,但宜昌以下至岳阳段的长江航道仍在中国军队的控......
浙赣会战
1942年4月18日,美军十六架B—25重型轰炸机自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对日本发起攻击,逐次空袭了东京、横滨......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驻广州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向英国军队控制下的香港九龙地区发起攻击。驻......
国民政府的对日军事战略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持久消耗”战略是国民政府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对日......
受制于“南进”的日本对华战略
日本决定“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其在中国战场的战略面临着重新调整的选择。1941年12月3日,在发出对美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