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二
诗词简介:
第二首紧接“急暮砧”,叙写夔州晚间景色。在观赏景色中诗人仍不由得“每依北斗望京华”。三声泪,《水经注》引民谣云: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八月槎,古代民间传说,天河与海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水上木排)来,准备乘槎上天河。杜甫经严武推荐,被任命为工部员外郎,本拟八月回京赴职,岂料严武病故。去长安的打算泡了汤。诗人借用此典述其事。画省,即尚书省。杜甫的工部员外郎,是尚书省的郎官。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秋兴八首·其二》.[唐].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 《 qiū xìnɡ bā shǒu · qí èr 》《 秋 兴 八 首 · 其 二 》.[ tánɡ ]. dù fǔ..[ 唐 ]. 杜 甫.kuí fǔ ɡū chénɡ luò rì xié , měi yī nán dǒu wànɡ jīnɡ huá 。夔 府 孤 城 落 日 斜 , 每 依 南 斗 望 京 华 。tīnɡ yuán shí xià sān shēnɡ lèi , fènɡ shǐ xū suí bá yuè chá 。听 猿 实 下 三 声 泪 , 奉 使 虚 随 八 月 查 。huà shěnɡ xiānɡ lú wéi fú zhěn , shān lóu fěn dié yǐn bēi jiā 。画 省 香 炉 违 伏 枕 , 山 楼 粉 堞 隐 悲 笳 。qǐnɡ kàn shí shànɡ ténɡ luó yuè , yǐ yìnɡ zhōu qián lú dí huā 。请 看 石 上 藤 萝 月 , 已 映 洲 前 芦 荻 花 。
- 《秋興八首·其二》.[唐].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查。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 ①北斗:北斗七星。长安在夔州北,古人称长安城上直北斗,故依北斗即可望京华。
②听猿句:本为“听猿三声实下泪”,因平仄和对偶而倒装。三声泪:《水经注》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用“实”字表明身临其境。奉使:指严武奉使命为剑南节度使。虚随:严武上表举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充任节度府参谋,他曾有随严武还朝的机会,但不久严武病死,希望落空。八月查:借张骞奉使西域,曾乘槎到达天河的传说,表达自己希望回到长安的愿望。查,通槎,木筏。
③画省:指尚书省。香炉:尚书省中的用具。古代省中用胡粉涂壁,画古贤人烈士,故称画省。杜甫作过左拾遗,属门下省;当时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属尚书省。这里借此表示对长安的怀念。违伏枕:因卧病不能赴任。违,避去,即未去。伏枕,卧病。其实杜甫并不是因病未去长安,这是委婉的牢骚。山楼:指夔州。粉堞:城上女墙。
④藤萝:植物名。这二句是表示自己在这里伫立了很久。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时的作品。这八首诗感情充沛而深挚,结构严密而完整,词采高华而丰丽,声韵宏畅而铿锵,气象雄浑而沉郁,是杜甫晚年精心创作的组诗之一,是曾被人评为“真足虎视词坛、独步当世”(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十七引郝敬语)的杰作。一般认为,杜甫入蜀后生活比较安定,其实,这是相对于他前期生活的颠沛流离而言,实际上安史变乱也波及蜀地,杜甫的生活仍是困顿艰难的。再加上他的知交故友和政治上的靠山如王维、李白、高适、苏源明、郑虔、房琯、严武等,到这时也都相继去世,零落殆尽。而诗人的身体又极差,肺病、疟疾、风湿、糖尿等病交相攻逼,诗人内心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秋兴》之“兴”,就是“感兴”、“遣兴”的意思。这组诗, 因“秋”而“感兴”,借“秋”而“遣兴”,以抒发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人民灾难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京都故国的怀恋,对知交故友的哀痛,对自身羁旅的怅惘,对功名不就、仕途坎坷的怨愤等等,所有这些复杂的感情,都融铸在这组不朽的诗歌中。秋景是遣兴的出发点,是手段;遣兴是秋景的归宿,是目的。所以全诗将重点落在“兴”字上。第二首通过夔州的晚景写诗人想望长安和功名无望的怨愤心情,上一首的结句是“白帝城高急暮砧”,这一首起句即以“夔府孤城落日斜”紧扣之,由此可见这组诗上下首之间的过渡之自然,接榫之严密。以“高”与“孤”来修饰“城”字,显示夔州是一座地势高迥而荒僻的山城,并以此来烘托强调诗人长期羁旅的孤寂心情。在落日斜晖之中,诗人站在高迥荒僻的山城上久久地伫望,心神已飞向长安,所以下句说“每依北斗望京华”。“每”字下得好,说明诗人没有一天不是如此, 可见诗人对故国怀念之深。颔联进一步具体刻划诗人想望“故国”的凄切心情。上句靠船下篙,随手拈来《水经注·江水注》所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渔歌,意思是说,我如今身历其境,确实体会到渔人所唱歌谣中听猿下泪的况味。(此句照意义排列应为“听猿三声实下泪”,因为声律的关系而将词序颠倒了)下句运用张骞奉使西域乘槎上天河的民间传说,表明自己虽参加过严武节度使幕府。
现在严武已死,并未能随他入朝,徒然成了虚愿。典故也是一种比喻,用得好,能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表达感情。这一联就达到了这样的目的。颈联上句转入想象,想起自己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本应在京城供职,参与国事,可是如今却长期客居异地,伏枕卧病,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下句又回到现实中来,这时只听得山楼矮墙的外边,隐隐地传来胡笳的悲鸣声,更增添了内心的无限忧郁。接着,以“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这一联景语结尾,内蕴极富,意味无穷。诗人在落日的斜晖中怅望京华,连月出都没有觉得,不知呆呆地站在那儿多久了。这是一层意思。月光已从石上的藤萝移到洲前的芦花上,暗示时间由初更而入深夜。这是第二层意思。“请看”、“已映”,诗人突然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发现夜已很深了,感到无限惊讶。这是第三层意思。一天又将过去,而自己仍然浪迹江湖,羁旅孤城,何日得见京华?这是第四层意思。浦起龙说:“此章大意,言留南望北,身远无依,当此高秋,讵堪回首!正为前后筋脉”(《读杜心解》卷四之二)。 - 歌篇名,原《秋兴八首》之二。唐杜甫作。清钱谦益《钱注杜诗》:“孤城落日,怅望京华,曰‘每依南斗’,盖无夕而不然也。石上之月,已映藤萝,又是依斗望京之侯矣。‘请看’二字,紧映‘每’字,无限凄断,见于言外,如云已又过却一日矣,不知何日得见京华也。又曰:‘每依南斗望京华’,皎然所谓截断众流句也。孤城砧断,日薄虞渊,万里孤臣,翘首京国,虽复八表昏黄,绝塞惨澹,唯此望阙寸心,与南斗共芒色耳。此句为八首之纲骨,章重文叠,不出于此。‘听猿’‘奉使’,‘伏枕’‘悲笳’,遥夜憯凄,莫可为喻,然石上藤萝之月,已映州前芦狄之花矣,莫遂谓长夜漫漫何时旦也。细思‘请看’二字,又更是不觉乍见讶而叹之之词。作如是解,此二字唤起有力。此翁老不忘君,千岁而下,可以相泣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二章,言夔州暮景。依斗在初夜之时,看月在夜深之侯,此上下层次也,亦在四句分截。京华不可见,徒听猿声而怅随槎,曷胜凄楚,以故伏枕闻笳,卧不能寐,起视月色于州前耳。……《杜臆》:‘京华,即故园所在,望而不见,奚能不悲?听猿堕泪,身历始觉其真,故曰实下。孤舟长系,有似乘槎不返,故曰虚随。香炉直省,卧病远违,堞对山楼,悲笳隐动,皆为日落后情景。萝间之月,忽映洲花,不觉良宵又度矣。听猿、悲笳,俱言暮景。八月、芦荻,点还秋景。’”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二章,乃是八首提掇处。提‘望京华’本旨,以申明‘他日泪’之所由,正所谓‘故园心’也,如八股之有承题然。首句,明点‘夔府’。次句,所谓点眼也。三四申上‘望京华’,起下‘违伏枕’。‘奉使’向无的解,仇指严武为节度使,其说是也。‘虚随’者,随使节而成虚也。五六,长去‘京华’,远羁‘夔府’也。‘伏枕’即所云‘一卧沧江’,不必说病。‘藤萝月’应‘落日’。‘芦荻花’合‘秋’字。此章大意,言留南望北,身远无依,当此高秋,讵堪回首!正为前后筋脉。旧谓‘夔州暮景’,是隔壁话。”此章承首章而来,写诗人在夔州想望长安的心情。诗人身在孤城,从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然京华既不得见,但闻猿声凄厉,催人泪下;更念严武已殁,自己虚随一番,当伤友自伤之时,从山楼粉堞内外,隐约传来悲笳之声,秋夜深沉,月影移动,刚照石上藤萝,忽映洲前芦花。全诗意境浑厚,感情沉郁,因景抒情,情景水乳交融;遣词准确生动,语言凝炼,用典巧妙自然,对仗精工严整。
今日更新
-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
[2018-09-28]
-
岁暮
[2018-09-28]
-
夔州歌十绝句
[2018-09-28]
-
绝句四首
[2018-09-28]
-
少年行
[2018-09-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