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024-01-10 可可诗词网-杜甫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昭君“怨恨”的主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来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故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感情。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也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是昭君最典型、最深刻的悲剧形象,令人荡气回肠,唏嘘不已。清沈德潜云:“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余皆平平。”

   杜甫大历元年(766)客居夔州时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分咏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刘备庙)和武侯祠。其实各诗并不是专咏古迹,而是借古迹抒发自己的怀抱,因此有些古迹杜甫甚至没有到过。昭君村在兴山县陈家湾,此地倚山傍水,山明水秀,旧有昭君院、昭君祠,今有昭君台。昭君,王嫱,西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竟宁元年(35),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奉元帝命远嫁,后立为宁胡阏氏。昭君和番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历史故事,历来被传诵和评说。此诗借昭君远嫁,抒写自己人生不遇的凄怨心情。前人谓此诗风流摇曳,是杜诗中极有韵致者。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 yǒnɡ huái ɡǔ jì wǔ shǒu · qí sān 》 
    《 咏   怀   古 迹 五 首   · 其 三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ɡ mén , shēnɡ zhǎnɡ mínɡ fēi shànɡ yǒu cūn 。 
    群  山   万  壑 赴 荆   门  , 生    长    明   妃  尚    有  村  。 
    yí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 dú liú qīnɡ zhǒnɡ xiànɡ huánɡ hūn 。 
    一 去 紫 台  连   朔   漠 , 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 
    huà tú shěnɡ shí chūn fēnɡ miàn , huán pèi kōnɡ ɡuī yuè yè hún 。 
    画  图 省    识  春   风   面   , 环   佩  空   归  月  夜 魂  。 
    qiān zǎi pí pá zuò hú yǔ , fēn mínɡ yuàn hèn qǔ zhōnɡ lùn 。 
    千   载  琵 琶 作  胡 语 , 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论  。 
  • 《詠懷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壹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大意】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就在那一带, 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当年的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 漠,就再也没有回来。最后身死异乡,只留下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墓,笼罩 在昏黄风沙中。
    单凭粗略的画像,怎能辨出昭君的青春美貌呢?昭君身 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珮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千年 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遗憾深深,琵琶曲中倾诉的 分明是她的满腔愁怨。
     

    【大意2】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仍然有明妃生长的村 子。
    一人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自留下青冢向着 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 念故国的魂魄在月夜归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 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 ①赴:走向。山脉绵亘,势如奔走,故曰“赴”。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
     
     
    ②明妃:即王昭君。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③去:离开。紫台:汉宫名,这里指汉宫。朔漠:北方的沙漠,匈奴生活于西北沙漠地带。
     
     
    ④青冢: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约10公里大黑河岸边,传说墓上草色长青,故曰“青冢”。
     
     
    ⑤此句言汉元帝只凭看画图而不识昭君之丽姿。省识,察看。春风面,指姿容美好。传说昭君入宫后,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毛故意将其容貌画得很差,因未获汉元帝召幸。见《西京杂记》。
     
    ⑥环珮:此以昭君佩玉之声代指昭君。
     
    ⑦胡语:指匈奴之音。庾信《昭君词》:“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⑧曲中论(lun):在乐曲中倾诉。《琴操》: “昭君在外,恨帝始不得遇,乃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 杜甫大历元年(766)客居夔州时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分咏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刘备庙)和武侯祠。其实各诗并不是专咏古迹,而是借古迹抒发自己的怀抱,因此有些古迹杜甫甚至没有到过。昭君村在兴山县陈家湾,此地倚山傍水,山明水秀,旧有昭君院、昭君祠,今有昭君台。昭君,王嫱,西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竟宁元年(35),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奉元帝命远嫁,后立为宁胡阏氏。昭君和番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历史故事,历来被传诵和评说。此诗借昭君远嫁,抒写自己人生不遇的凄怨心情。前人谓此诗风流摇曳,是杜诗中极有韵致者。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本诗依然是借咏王昭君一事,抒发自己胸中的愤慨。
     
         开头两句借山川形胜赞人物形象,类似“人杰地灵”,只有钟灵毓秀的山川,才能孕育出如此相貌出众的王昭君。也有人说成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坚强性格的象征,亦可。总之是借山川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三四句叙述昭君一生,选择两个镜头,一是离开汉宫,远赴匈奴之地;二是昭君虽死,其精魂不灭,坟上长着青草。“一去”两字尤其真切,正面表现其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人格,大有人中豪杰的气概,如易水悲歌“壮士一去不复还”,似黄鹤哀吟“黄鹤一去不复返”,凛凛正气,一经抉择,义无反顾。然而下句“独留”生出疑问,既已选择,为何似有不瞑之事而抱恨,此恨穿越时空,仿佛永远要人们去思考呢?五六两句揭示内幕,以“省识春风面”含蓄地揭露汉元帝“按图召幸”一事,说明皇帝的昏庸。接着再说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这一句除讥讽昏庸的统治者外,还兼有跟上文“独留”句相照应的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最后写千百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
     
           诗人在此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他这一年已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只好借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  
         这时诗人住在夔州,遥望数百里外秭归香溪的昭君村,有感于昭君的命运,发而为此诗。
     
         首联: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人站在三峡西头的夔州高山之上,遥看三峡东头地势低落的香溪,只见群山万壑,如大江洪流奔赴荆门山,昭君就生长在这万山丛中香溪之畔的昭君村。此联起笔突兀雄奇,突出昭君生长环境的奇特。言外之意是说只有这样风水雄奇之地才能出现昭君这样的奇女子,同时也表明几百年来人们对她永不忘怀。
     
        颔联: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人由昭君村自然想到昭君一生的悲剧及其怨恨。她离开汉宫,远嫁朔漠,死葬沙漠,未能归国还乡,一缕孤魂独向大漠黄昏,这是多么令人悲痛之景。真是天地无情,青冢有恨!
     
          颈联: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诗人紧扣昭君身世,进一步指出其悲剧的原因是汉元帝的昏庸。因他只从画图略识昭君,以致造成昭君葬身塞外。但昭君心怀故国之思不变,虽骨埋青冢,其灵魂还会在月夜徒然回到她的父母之邦。这既是对昏庸之君的谴责,也是对昭君的同情和伤悼。
     
          尾联: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人借琵琶之音,说明昭君的千载怨恨只有寄托在琵琶乐曲中进行倾诉了! 这沉痛之语,突出了 “怨恨”的主题。
     
         这首诗从形象入笔,全写昭君,未及议论,但诗人的爱憎全在其中。昭君的怨恨,暗寓了诗人高才受屈、流落飘零之愤。全诗哀痛之旋律,给人们留下 了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韵,令人伤叹不已。
     
  •         原诗的明妃: 即王昭君。紫台: 紫宫,皇帝所居。朔漠: 北方沙漠之地。青冢: 昭君墓,在今内蒙古一带的呼和浩特市南。相传塞外一片荒芜,只有昭君墓旁有片青草。画图省识春风面: 传说汉元帝命画师画宫女容貌,宫女多贿赂画师。王昭君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因此得不到青睐。元帝没有见过她,直到她被遣嫁匈奴召见时,元帝见她容光焕发,是后宫第一美人,大为惊讶,知为画师所欺,怒斩画师。此句说,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到她的青春美貌。环佩空归月夜魂: 昭君死在匈奴,不得归汉,惟魂魄在月夜归来。琵琶: 琵琶原是西域胡人的乐器。分明怨恨曲中论: 今琵琶曲有“昭君怨” 的乐曲。王昭君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人们同情绝代美人王昭君不得志于帝王之家,远嫁异域,寂寞凄凉。实际上 “昭君和亲” 对各民族彼此关系的和睦是有贡献的。杜甫此诗突出地将王昭君的怨恨写出来,为昭君千百年来的凄凉处境争取了不少同情的咏叹。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