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咏刘备的诗。杜甫渴望得遇明主,渴望得到施展才华的机遇,因此非常羡慕诸葛亮与刘备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诗人认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与重用是诸葛亮得以施展才华、建立功业的关键。这首诗主要是抒发对他们君臣关系的推崇之情。
首联点题,写出与古迹有关的人和事。颔联写永安宫的今昔变迁。在时光流逝,玉殿虚无的叙写中寄寓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写后人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怀念祭祀。“一体君臣祭祀同”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刘备、诸葛亮之间明君贤相关系的羡慕,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一生坎坷的感伤。
首联点题,写出与古迹有关的人和事。颔联写永安宫的今昔变迁。在时光流逝,玉殿虚无的叙写中寄寓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写后人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怀念祭祀。“一体君臣祭祀同”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刘备、诸葛亮之间明君贤相关系的羡慕,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一生坎坷的感伤。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 《 yǒnɡ huái ɡǔ jì wǔ shǒu · qí sì 》《 咏 怀 古 迹 五 首 · 其 四 》.[ tánɡ ]. dù fǔ.[ 唐 ]. 杜 甫shǔ zhǔ kuī wú xìnɡ sān xiá , bēnɡ nián yì zài yǒnɡ ān ɡōnɡ 。蜀 主 窥 吴 幸 三 峡 , 崩 年 亦 在 永 安 宫 。cuì huá xiǎnɡ xiànɡ kōnɡ shān lǐ , yù diàn xū wú yě sì zhōnɡ 。翠 华 想 像 空 山 里 , 玉 殿 虚 无 野 寺 中 。ɡǔ miào shān sōnɡ cháo shuǐ hè , suì shí fú là zǒu cūn wēnɡ 。古 庙 杉 松 巢 水 鹤 , 岁 时 伏 腊 走 村 翁 。wǔ hóu cí wū chánɡ lín jìn , yì tǐ jūn chén jì sì tónɡ 。武 侯 祠 屋 常 邻 近 , 一 体 君 臣 祭 祀 同 。
- 《詠懷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鄰近,壹體君臣祭祀同。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 ①蜀主窥吴:指刘备于章武二年(222)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兵攻吴,被陆逊所击,败归白帝城(夔州)。次年死于永安宫事。永安宫:在今奉节县城内。②翠华:用翡翠羽毛装饰的旗子,指皇帝出行的仪仗队。玉殿:原注: “殿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③古庙:指奉节县东的昭烈帝庙。巢水鹤:水鹤在上面筑巢。岁时伏腊:指村民按季节前往祭祀。伏,指夏六月; 腊,指冬十二月。④武侯祠屋:指奉节县城内诸葛亮的祠堂,在先主庙西。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诗人凭吊夔州 (今奉节县) 先主 (刘备) 庙之作。诗人通过对先帝庙荒芜景象以及村翁对刘备、诸葛亮祭祀的描写,表达了“君臣一体”的感慨。首联: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诗人以遗憾的心情交代先主庙的由来,是因为“蜀主窥吴”,败走三峡,驾崩在永安宫,故后来修建了纪念刘备的庙宇。颔联: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诗人以对比手法,写刘备征吴时是仪仗开路,空山绝谷,那是多么威风! 可是兵败猇亭,殂于永安宫时,如今殿宇荒芜,残存在荒山野谷中。玉殿,实为最初的先主 (刘备) 庙,只是杜甫作诗时已改为“卧龙寺”。此联是点明先主庙的所在地。颈联: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诗人紧接上联,再次强化庙宇的荒凉: 杉松树上水鹤筑巢,栖息于上,可见平时少有人来。只有到了夏伏六月、寒冬腊月,村民才来祭祀凭吊。尾联: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此联写老百姓对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二人,一体对待,同样尊敬。这是全诗的“诗眼” 所在,正因为刘备与诸葛亮生前能“一体”,共谋大业,所以死后能受到百姓“一体” 祭祀。而诗人自己,虽胸怀报国济世的宏愿,但因救房琯遭到肃宗的贬谪,壮志难酬,一生飘零。追昔抚今,深为自己与肃宗之 “不一体” 而遗憾,为诸葛亮与刘备的“一体” 而仰慕!全诗叙事抒情,结在末尾,含蓄蕴藉,令人深思。
-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四首,是咏永安宫的。公元222年,刘备为报复孙权袭击关羽,遂率大军伐吴,兵败猇亭,由步道还归鱼复,改鱼复为永安,并置永安宫。次年正月,将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四月,刘备死在永安宫。临死之时,刘备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所说的“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杜甫通过凭吊蜀主刘备的永安宫,寄托了天下兴亡和君臣知遇的感叹。前二句出人出事,开门见山。蜀先主刘备攻吴,来到三峡,同时也死在了永安宫。句中的“幸”、“崩”都是封建社会专用于皇帝的词语,正合杜甫宗儒忠君的思想,然“窥”字多用作贬义,似有悖诗人初衷。顾少治将“窥”改作“征”,是深知杜甫之心的。《杜诗解》评“首句如疾雷破山,何等声势!次句如落日掩照,何等苍凉!”有一定道理。三、四句写永安宫的变迁。第三句写刘备出行的威仪,用“想象”点出这已成历史陈迹。眼前的景象却是:被称作玉殿的卧龙寺坐落在荒山野岭中。这两句对仗极工,对比极强,一荣一枯,一胜一衰,一虚一实,上下忽变,流露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的感喟,又深含着诗人对朝政衰败的隐忧。五、六句具体描写永安宫。一座古庙,松柏参天,水鹤在树上筑了巢,每逢夏六冬腊,当地的村民前来致祭。鸟能构巢,足见庙古,岁时享祭,说明人们对刘备诸葛亮的怀念。末二句赞颂刘备和孔明君臣一体。武侯祠和先主庙紧靠,同样享受着后人的祭祀,多么令人钦羡!隆中对策时,刘备高兴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君臣关系可谓密切。诸葛亮一生为汉家奔走,以报先主知遇之恩。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已成千古佳话。诗人杜甫想到自己晚年的冷寞,愈感君臣遇合之难得,怎能不发思古之幽情!这首诗和其他四首相比,似觉平平,故遭诸多选本之冷遇。然就其立意布局,遣词选句而言,仍不乏佳处,还是大有可读的。
- “有无闪烁”是艺术辩证法中的虚实结合手法。这种手法既可用以叙事,也可用来写景状物。用此法写景,常常把现实中的景物和想象中的景物叠印在一起,构成一种亦真亦幻、有无闪烁的意象,用以抒发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并将读者带进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在《咏怀古迹五首》咏蜀先主的诗里,其中的颔联就用了“有无闪烁”的手法。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时,夔州的永安宫是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的行宫,翠华车盖、琼楼玉殿曾极其壮丽。可现在呈现在诗人眼前的却只有荒山野寺。“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就是诗人驰骋想象,抚今追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创造的意象。“翠华”、“玉殿”虽是幻景,却赫然置于句首,写得极有声势,“咏之如见当时气象”,使读者感到虽虚幻却逼真。因为这些壮丽的景物虽是诗人的想象,但却是有迹可追、有形可据,翠华虽无,苍山依旧,玉殿虽虚,寺庙犹存。而这空山野寺之所以成为文人凭吊、村翁祭祀的古迹,正是因为它们曾是蜀先主的翠华玉殿。这正是虚赖于实的生发,实赖于虚而永存,益发让人感觉“有无闪烁”、真假难辨,“纵横隐现”。
陆时雍的《诗镜总论》指出,构成诗歌意境的应是“皆其然而不必然之词”,“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诗的境界当在真与幻、即与离、似与不似之间,太真太即,则失于死板,太幻太离,又失于荒诞,惟有亦真亦幻、不即不离、“有无闪烁”,才能“意广象圆”,盎然富有诗趣。
今日更新
-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
[2018-09-28]
-
岁暮
[2018-09-28]
-
夔州歌十绝句
[2018-09-28]
-
绝句四首
[2018-09-28]
-
少年行
[2018-09-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