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山石门精舍
诗词简介:
这首诗当是王维晚年居住在辋川别墅,晚游蓝田山石门泉大兴汤院,有感于精舍周围的幽雅胜境所作。从王维心境分析,应在天宝末的 “安史之乱” 以前。诗着力写石门精舍幽深雅静的环境和清丽袭人的山色。诗里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情流转,偶与前山通”,写山径通幽,溪流蛇转的 “柳暗花明又 一村” 的山形变化; “玩奇不觉远,因以缘远穷’,‘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写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写山涧夜景活灵活现,如身历其境。都是这首诗艺术描写上的独到之处。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蓝田山石门精舍》.[唐].王维.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 《 lán tián shān shí mén jīnɡ shě 》《 蓝 田 山 石 门 精 舍 》.[ tánɡ ]. wánɡ wéi..[ 唐 ]. 王 维 .luò rì shān shuǐ hǎo , yànɡ zhōu xìn ɡuī fēnɡ 。落 日 山 水 好 , 漾 舟 信 归 风 。wán qí bù jué yuǎn , yīn yǐ yuán yuán qiónɡ 。玩 奇 不 觉 远 , 因 以 缘 源 穷 。yáo ài yún mù xiù , chū yí lù bù tónɡ 。遥 爱 云 木 秀 , 初 疑 路 不 同 。ān zhī qīnɡ liú zhuǎn , ǒu yǔ qián shān tōnɡ 。安 知 清 流 转 , 偶 与 前 山 通 。shě zhōu lǐ qīnɡ cè , ɡuǒ rán qiè suǒ shì 。舍 舟 理 轻 策 , 果 然 惬 所 适 。lǎo sēnɡ sì wǔ rén , xiāo yáo yīn sōnɡ bǎi 。老 僧 四 五 人 , 逍 遥 荫 松 柏 。cháo fàn lín wèi shǔ , yè chán shān ɡènɡ jì 。朝 梵 林 未 曙 , 夜 禅 山 更 寂 。dào xīn jí mù tónɡ , shì shì wèn qiáo kè 。道 心 及 牧 童 , 世 事 问 樵 客 。mínɡ sù chánɡ lín xià , fén xiānɡ wò yáo xí 。暝 宿 长 林 下 , 焚 香 卧 瑶 席 。jiàn fānɡ xí rén yī , shān yuè yìnɡ shí bì 。涧 芳 袭 人 衣 , 山 月 映 石 壁 。zài xún wèi mí wù , mínɡ fā ɡènɡ dēnɡ lì 。再 寻 畏 迷 误 , 明 发 更 登 历 。xiào xiè táo yuán rén , huā hónɡ fù lái dí 。笑 谢 桃 源 人 , 花 红 复 来 觌 。
- 《藍田山石門精舍》.[唐].王維.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玩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遙愛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舍舟理輕策,果然愜所適。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暝宿長林下,焚香臥瑤席。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歷。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晚霞洒满山,山水更好看;轻风鼓动着白帆,顺水送去了归船。
奇山异水逗人喜爱,不知不觉走了很远,只缘走得远,才能见到小河源。
远看山林真秀丽,白云笼罩一团团。
山回路转好象走错了道,那晓得小河左绕右转通前山。
舍舟拄杖漫漫游,青山绿水来胸间。
看那四五位老僧多自在,在松柏树下坐谈天。
早晨天未亮就起身做早课,夜深人静时刻好参禅。
参禅似神悟,不及小童任运得自然。
身在林泉下,莫问人世间。
夜晚睡在长林下,长跪瑶席烧香烟。
野花芬芳袭人衣,山月映石照壁间。
再去探访怕迷了路,明天早晨,再登山临水也不晚。
我笑桃花源人,花红柳翠、春色怡人,不知来赏玩。 - 【注释】
石门精舍:可能指大兴汤院。石门,即石门泉,地址在陕西省蓝田县西十里。《图经》:“唐初有异僧止于此,大雪,其地融雪不积,僧曰:必温泉也。掘之,果有汤泉涌出,遂置舍两区,凡有病者,就浴多痊。后立玉女堂于泉侧。明皇时赐名大兴汤院。”精舍,指道士、僧人修炼居住的寺院庙宇。
②漾舟:泛舟。归风:风吹送归帆,故云归风。
③玩奇:游玩奇景。缘源:寻找山涧的源头。
④轻策:轻巧的手杖。
⑤荫松柏:即柏树松树的树荫。
⑥朝梵:佛教徒的早课。夜禅:佛教徒夜深静坐参禅。
⑦道心:《庄子·徐无鬼篇》记载:黄帝遇到一个牧马的童子,问他一些知识,他都知道,黄帝非常惊异,就问他治理国家的道理,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异乎牧马哉?亦去其害多者而已矣。”此处暗用这个典故。指佛家出世的思想。世事: 人世间的事,此与隐居之地山林野处相对而言。
⑧长林:深林。瑶席:指洁净清凉如美玉一样的簟席。
⑨登历:登临游历。
⑩桃源: 即陶潜《桃花源记》中写的“桃源”。觌 (di笛): 相见。 - 【集评】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王维诗秀调雅,在泉为珠,著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至如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又‘涧芳袭人衣,山月照石壁。’ 又 ‘天寒远山静,日暮长河急。’ 又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又 ‘日暮沙漠垂,战声烟尘里。’ 岂肯惭于古人也。”( 《唐人选唐诗十种》)清·沈德潜: “摩诘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与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同一游山妙境。” ( 《唐诗别裁集》 卷一)清·张谦宜: “《蓝田山石门精舍》,一气浑成中极掩映合沓之妙。”( 《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王维晚年,屏居蓝田,右倚蓝田山,左傍石门泉,啸咏于山水之间。诗题所谓 “精舍”,就是石门一座佛寺,据 《图经》载:“唐初有异僧止于此。大雪,其地融雪不积,僧曰: ‘必佛泉也’。掘之,果有汤泉涌出,遂置舍两区。凡有病者,就浴多痊,后立玉女堂于泉侧。明皇时赐名大兴汤院。”石门精舍,或者指的就是大兴汤院。这篇蓝田山石门精舍纪游诗,共二十四句,严整有序,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探幽。夕阳西下,好山好水,引起诗人探幽的兴致。乃泛一小舟,任风流去。一路上贪看新奇的景致,不觉愈走愈远。黄山谷说: “ (王维) 定有泉石膏肓之疾”。其实他不仅追求泉石之美,还往往寓情于景,寓理于游,把徜徉山水和研讨佛学结合起来。他曾有诗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就是这样的一例。这一次的探幽,就有双重意义:既探山水之幽,又探禅理之幽。不仅爱赏云木之秀,还想检验万物穷尽复通的禅理。“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穷水逢山,似远实近,初疑无路,豁然自通。浸润于佛学的王维,在这次探幽的经历中,得出禅趣。第二层:遇僧。这是全诗的中心部分。诗人水尽见山,拾舟乘骑。果然探幽得幽,进入佛境。见僧人四、五于石门精舍。“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阴柏松” ( 《楚辞 ·山鬼》)。诗人感倒他遇见的众僧就是 “荫松柏” 的,“山不人”,是山林的主宰。诗中分两层写众僧,一写他们的生活: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从环境来烘托:天色未晓时,参天松柏覆盖着清凉佛地,一片梵音佛号,僧人们作早课了; 一日将尽时,山空林寂,万籁无声,僧人们面壁参禅,静心修炼了。二写他们的道行。用侧面来描写: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即令牧童樵客之流,来往山中,与 “山中人”接触,也不免潜移默化沾染些佛气,产生了道心,把尘俗世事也看开了吧,更何况有夙根的王维呢!第三层:惜别。这是全诗的高潮。当晚,诗人夜宿精舍。他焚一炷清香,铺一席凉簟,卧于佛寺松柏之下。“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山水之外,诗人复推出花与月。涧旁长满野花,山顶涌出明月。白日与众僧论道,因此,夜晚自有花香袭上衣衫;入夜静坐参禅,月光拂壁照影,心境澄澈。自我与大自然动息相同,他完全浸入神游象外的自由王国。第二天黎明发亮,他不得不与这里告别了。这石门精舍之游多么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啊!他把自己比做误入桃源的武陵渔人,生怕迷失重访桃源的路径。便在寺的前后,登历一回,志心不忘。然后再与“桃源人”告别,约定明年桃花盛开时节,再来晤会。王维以纯熟自然、精湛深微的写作艺术,把游石门精舍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写得独具特色,十分精彩,令人神移。其结构与构思,形象的描摹,手法的选用,是其他短诗未表露过的。
- 王维晚年住在蓝田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写山 居时泛舟寻胜的兴致,发端便见佳趣,又出人意料:在一片斜晖落照、 山光水色之中,诗人任凭好风吹荡着小舟,将自己送上了归途。一天 游览已经结束,按理已无可再写,然而诗中的佳境正由这笔意当断之 处生发: 人虽归来,而兴犹未尽,不禁又回想起一天来搜奇寻幽的情 景,顺便交代了一路溯流而上,直追到水源尽头的原因。这一倒叙既 简洁地概括了两岸的优美风光,又为下文转入另一洞天埋下了伏笔: 遥看前方林木苍翠、云霞掩映,不觉为它所吸引,待到了眼前,方才 疑心已非来时的原路。哪知这清流回转,通向前山,又使自己偶然进 入了一个更惬意的天地。
这六句写诗人因贪恋美景而不觉迷路,而后 又豁然开通的惊喜心情,在细腻地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中,展示出山 回水转,云木葱茏的景色,情随景生,景因情现,而措辞用意,又暗 合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闯入桃源的故事: “缘溪行,忘路之 远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 只是武陵人所看到的是在良田美池桑竹中往来种作的村民,而 诗人所看到的则是四五个逍遥于松柏荫下的老僧。这里早晨只有诵经 的梵音在林中回响,夜里只有静坐参禅的僧人守着寂寞的空山。仿佛 连牧童也受了道心的影响,甘作方外之人; 欲知世事,只有去问出外 卖柴的樵夫。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地就是石门精舍。石门,即石门泉, 在陕西蓝田县西十里。
据《图经》说: “唐初有异僧止于此,大雪,其 地融雪不积。僧曰: 必温泉也。掘之,果有汤泉涌出,遂置舍两区, 凡有病者,就浴多痊。后立玉女堂于泉侧。明皇时赐名大兴汤院。” 精舍即佛寺。石门精舍或即指大兴汤院。但诗中没有一字言及佛寺建 筑和温泉,反而有意隐去所有与世俗有关的事物,仅仅突出佛地远绝 尘俗的特点,将老僧、牧童和樵客都置于林岩之中,构成了一个毫无 人间烟火气的禅寂世界。
同样,诗人夜宿精舍; 也在这片禅心的笼罩 下,进入了超凡绝尘的清净之境:栖憩于长林之下,静卧于瑶席之上, 焚香独对空山,山涧中阵阵花香来袭人衣。石壁上洒满月光,照得四 周一片银白。这段描写造成诗人露宿林中的错觉,正与上文描写老僧 逍遥于松柏荫中一样,是有意隐去关于精舍的具体描写,以诗人对自 然美的独特观照方式,表现此地的淳古、朴野,以及人与自然的融合 无间。山中的美景如此清绝幽雅,使人难忘。因此当诗人第二天黎明 登程辞别桃源中人时,还要约定明年花红时再来游赏。末四句翻用《桃 花源记》中武陵渔人再寻桃源迷失旧路的故事,与前半首相呼应,结 得现成而又富有情趣。这首诗在偶游石门精舍的过程中完整地化用桃花源的典故,将这 次游览比作误入桃源的奇遇,既巧妙地创造出山回路转、别有洞天的 境界,又充分渲染了石门精舍如桃源般与世隔绝的静趣。尽管诗中仅 两句正面刻划景物,然而一路所见云山溪流、奇花秀木、霞光月色, 均随舟行人宿而一一展现。全诗剪裁别具匠心; 开头略去一天游览经 过,从归途发端,笔势随诗人的心理活动曲折变化,如清溪流转一般 纡进缦回,至石门精舍而豁然展开。这就从章法上突出了这次游历的 偶然性和传奇色彩。谢灵运有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也是描绘日 暮泛舟归来的兴致,却先将一天从早到晚的气候变化和游览过程写足, 然后才精细刻划湖上景物。与这种平铺直叙的结构方式相比,王维《蓝 田山石门精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破是显而易见的。 - 王维早年政治上倾向进步,李林甫把持朝政之下,诗人的才华和积极进取精神受到很大压抑,开始对政治生活冷漠退避。后历经变乱,心性愈加消沉,或参禅信佛,幽栖独处,或寄情山水,寻幽探胜,过着亦官亦隐,恬静优闲的生活。《蓝田山石门精舍》就记录了王维生活的一个侧面,流露了他当时的心迹和雅趣。蓝田县位于陕西境内,秦岭北侧,渭水源头,有诸多名胜。王维的辋川别墅,就在蓝田西南的辋水之畔。天下名山僧居多。距辋川不远的石门温泉,就有明皇赐名的大兴汤院和佛门净土。精舍,指僧道居住或讲学说法之所,是佛寺或道观的另一种称呼。王维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了探访石门精舍沿途所见,描绘了一幅幅演变着的动的画面,其观景所感,又给予读者以理性的思考。诗的开头极其自然:“落日山水好”,这是游兴之所致;“漾舟信归风”,这是优游之方式,任轻舟随风泛去,此时此举,纯粹高雅之士所为,而决非凡夫俗子之所能。“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道出了诗人寻幽探胜的兴致之浓,也揭示了新奇的感官刺激同心理、体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正是“乐此不疲”的最好注脚。“遥爱云木秀”四句,写出了山径通幽,溪流蛇转的情景,随视角的变化,有移步换景的效果,更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则易给人“山不转水转”的广义的联想。而当舟至水源,舍舟拄杖继续探寻时,终于找到了使人更加惬意的场所。“舍舟”二句,在诗的前后部分间起着联系与过渡的作用,把我们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诗的后半部分,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石门精舍之所见,精心描绘了一幅桃源般的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的佛门胜地的向往。且看王维笔下的释家生活吧:老僧四五人,清心寡欲,逍遥自在,以山水为友,以松柏为伴,在暮鼓晨钟中讲道说法。曙光未露时他们已在早课诵经,万籁俱寂后他们还在静坐参禅。高深的禅理使他们的修行达到很高的境界,于是返朴归真,心如止水,世俗的宠辱、名利的羁绊与他们再无干扰,他们完全与自然融合为一,达到了物我一体,“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正是这种境界的写照,这种清净无为,也正是王维十分憧憬的。诗的结尾四句,一是写天色已晚,探幽兴致尚高但恐迷途,表示次日还要继续登临游历,在时间上与前承接;二是写与僧人们告别,表示还要再来造访的打算,约定桃花开时还要再次与桃源人相见, “觌”读作di,相见之意。这是在事件上对全诗有个交待和收束,读来全诗事件清楚,形象鲜明,结构完整,读者似有随王维同游之感。善于运用自然、精炼、富于特征性的语言来塑造完整鲜明的艺术形象,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之一,在《蓝田山石门精舍》中,这一特色同样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由于王维历经变乱,对当时社会有深切的体验,于是拜佛参禅,深谙禅理,因而对人生、对世事自有见解,这种见解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往往着墨不多而意境高远,意蕴丰厚,常能给人们带来多种启示。诸如“道心及牧童”二句,我们亦可以理解为佛寺的氛围,对外界事物的影响是巨大的,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以致出现“白云流水皆佛性,翠竹黄花是禅心”那样的效果。
今日更新
-
过太乙观贾生房
[2018-10-06]
-
双黄鹄歌送别
[2018-10-06]
-
赠吴官
[2018-10-06]
-
早春行
[2018-10-06]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201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