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2018-03-21 可可诗词网-王维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此诗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作年不详。竹里馆亦为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诗中描写月夜在竹林里独自弹琴自娱的情景,表现诗人对清幽澄净境界的追求。语言浅淡,意境深远。

      这首诗表现了情景安谧的境界。作者独坐幽深竹林,弹琴长啸,高雅超脱、闲适淡远,独坐竹林却不孤独,自有明月照耀。诗人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知己,新颖且独具想象力。全诗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致已融为一体,构成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本诗语言自然中见诗意,平淡中见高雅之韵。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 zhú lǐ ɡuǎn 》 
    《 竹  里 馆   》 
    [ tánɡ ] · wánɡ wéi 
    [ 唐   ] · 王   维  
    dú zuò yōu huánɡ lǐ , tán qín fù chánɡ xiào 。 
    独 坐  幽  篁    里 , 弹  琴  复 长    啸   。 
    shēn lín rén bù zhī , mínɡ yuè lái xiānɡ zhào 。 
    深   林  人  不 知  , 明   月  来  相    照   。 
     
  •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 1、幽篁(huang):幽静的竹林。
     
    2、啸(xiao):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3、二句意谓在深竹林中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情趣,只有明月理解,因而来相照。
     
  •       这首小诗仅仅二十个字,语言平淡无奇,它所写的内容也极为简单,但是,它却以特殊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诗人的心性与自然景物的自然融合。竹林茂密,又在其深处,是如此的宁静,远离喧嚣的尘世,可谓清幽绝俗。而明月相照,一片空明澄静,可谓一尘不染。诗人独坐此境之中,弹琴长啸,高雅安闲。他是如此脱尘拔俗,尘虑皆空,以致明月来相照也全然不知。这样一种自然和谐的意境就构成了一种意味隽永的整体美。而自然平淡的语言风格与这种清幽和谐的意境又十分协调,因而使人感到虽不着力雕饰,却又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独坐幽篁是静,弹琴长啸是动;明月来照是动,人不知是静。动和静互相对照,又互相反衬,从而造成了作品的错综变化,也增强了艺术魅力。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竹里馆”是辋川风景点之一,大概是修建在竹林中的房舍。这首诗描写在幽深寂静的竹林里,诗人所感受到的天然乐趣。他独自一人坐于竹林之中,尽情地弹琴,时而发出长啸。“长啸”,长而清脆的啸声。“啸”,撮口发出的声音,是古时的一种口技。三、四句说,没有什么人知道诗人的存在,只有天上的明月,将它皎洁的光辉透过竹叶射进来,洒落在他的身上,给予他深情的慰藉。

          这首诗也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写景抒情。首句写静境,次句写动境,三、四句也是一静一动,而愈见动中之静。与 《鹿柴》、《栾家濑》等篇不同的是,本篇不着意写景,而是侧重写人,而且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中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清幽空寂的月夜竹林为背景,把外物——幽篁、深林、明月与人的活动——独坐、弹琴、长啸有机地结合起来,渲染一颗与空寂之境为伴的空寂之心,这颗心虽空寂,却并不颓唐感伤,而富于超然物外、潇洒绝尘、悠然自得的情趣。特别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联,不仅照应首句的“独坐幽篁”,而且将“人不知”与 “明月照”对比,再用一个拟人的含情的“来”字,写出了诗人与明月相亲相爱、肝胆相照的关系,以大自然的殷勤,反衬出人世的冷漠,使人感到诗人与自然身心交融,化合为一。作为佛教徒的诗人王维,于此也就进入了心如朗月、性似幽篁的 “禅悦”之境。而我们从诗中也领悟到一个美好的哲理——要摆脱尘忧俗虑,达到禅宗所推扬的“无念为宗”的心空之境,只能到清净幽美的大自然中去寻求。这两句诗,语言自然、浅易,而意蕴深奇,可以说是妙绝天成的佳句。

            日本汉诗学者精细地指出,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 “苏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 中的 “起坐弹鸣琴” 句意。他们还认为: 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也很像陶潜,只不过陶潜弹的是无弦琴,而王维弹的则是有弦琴。诗中表现了王维对阮籍、陶潜的仰慕,结句还暗示着时间的变化过程。很可能诗人从白天就坐在竹林里享受那幽静的乐趣,一直坐到日暮圆月升空以后。全诗二十个字,描绘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天地。(参见〔日本〕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这些意见,也值得参考。
     
  •       竹里馆建在辋川一片竹林之中,环境幽深。王维常憩馆内,“日与道相亲”。此诗写其恬淡自得的生活情趣。

             “幽篁”一辞出《楚辞·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终不见天”正表现篁竹遮天蔽日的深幽。《山鬼》歌辞表现出的是一种孤独思偶的情怀,隐寓着骚人政治上求合不成的感喟;《竹里馆》“独坐幽篁里”云云,则完全是怡然自得的神情。在唐诗中,‘弹琴”这个意象往往用来表现一种不合时宜的清高拔俗的情感。至于“长啸”,自魏晋以来就是名士风度的一种表征,那啸声饶有旋律,相当富于魅力,竹林七贤之中的阮籍就神乎其技,竟能“与琴声相谐”(《陈留风俗传》)。“弹琴复长啸”,就传达出独处幽篁之幽人悠闲怡悦,尘虑皆空,忘乎其形的情态。

           “深林人不知”,虽不是“不吾知其亦已兮”的牢骚话,却也小有遗憾。这就摇漾出最后一句:“明月来相照”。“来相照”与“人不知”意义正相反对,正好弥补了那小小的遗憾而归于圆满。诗人似有了他的知音——你看那中宵皎洁的明月,打那篁竹的空隙间钻出来,脉脉相窥,直令人心境为之澄彻。不过,“来相照”的毕竟只是一轮“明月”,又更见竹里馆的“幽深无世人”(裴迪同咏诗),更见其境的恬静。

              此诗在用字造语上没有用力的痕迹。写景只在俯仰之间,“幽篁”、“深林”、“明月”,几个物象,自成幽雅环境;叙写的笔墨也简淡,“独坐”、“弹琴”、“长啸”几个动作,妙达闲逸自适心情。三四两句转合之间那个小小的摇漾,其功用是不可忽略的。
     
  •         这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中的名篇。它描绘了诗人隐居辋川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人选取了一个相当典型的场景来表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幽篁,指幽静的竹林,诗人仅用二字便烘托出一个清新出尘的环境。作者写景并不是仅仅为了写景,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加入了自身的活动——独坐,弹琴,长啸。这三个动作也是高雅脱俗之士所常有的。这里并没有多作刻意的描画,仅用了三个简简单单的词,但是一个潇洒自在的隐士形象已是跃然纸上。而长啸这一动作的使用尤为精彩,在那样的深夜中,静谧的深林里,隐隐地有几声琴声,间或一声清越的啸声划破夜空,是何等潇洒出尘的意境。这里是作者动静结合手法的暗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里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意象——明月。在这里,皎洁的明月不仅仅是一个象征高洁的意象,烘托着诗人的形象; 在这里,它更像是和诗人志同道合的一个友人,在幽林中陪伴着诗人。一个“来”字将明月写活了,月儿好像是有意识地参与诗人的活动呢。细读这一句,似乎可以瞥见诗人的情怀: 我高雅出尘的情致在世间得不到理解,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自有高洁的明月明白我,以明亮的月光安慰我,陪伴我。这一句仍是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深林的黑暗来反衬明月之亮洁,明月自是显得越发明亮。

             这首诗共四句,在措词用字上,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一个清新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并使环境的形神与诗人的隐逸的情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印象。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