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乐

2019-07-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立春

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 处。天际雁,江边树

故国苍茫又谁主?念 憔悴,几年羁旅。把酒托东风,吹取人归去。

此词是宇文虚中的代表作,思今 抚昔,表现了不堪回首而犹存希望之 情。这正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所说的 “堵塞”的心态; 不同的只是他毕竟 还是要突破这一“堵塞”。

光阴的流逝,人事的代谢,悲欢 离合的纷陈,这是人生外宇宙的沧 桑,也是多感诗人内宇宙的感情流 程。

在感情流程中,最刻骨铭心的无 过于“堵塞”之情,因为它饱和着美 好的旧梦的失落感。比如,早一年元 宵花市中,华灯璀灿,在人丛里看到 了那么一位使人难以忘怀的丽人,并 曾有过约会。可一年后的今天呢,依 然元夜,依然花市,依然春灯, 那人儿却杳无影踪了。这便是欧 阳修《生查子》里所写的惊鸿一 瞥后留下的梦断人空之感。更有一种 失落的悲痛是天崩地解的黍离之思: 李清照回想京都汴京的繁华景象,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显得多么 富丽,而朝廷南渡以后,一切却都 成为空幻。这便是她在《永遇乐》中 的凄戚追怀,也就是随着故国山河的 变色而带来自己生活剧变的前后对比 之感。

作为心情“堵塞”的根源虽然很 多,然而提到美学高度,不外是触景 生情,引起回忆,引起联想。宇文虚 中以宋朝大臣,远使朔方,一去不 还。这种人生的剧变,不但引起了他 的家国飘零之痛,也增加了他在极目 异乡风物时为之感发的惊心怵目的强 度,加深了他对万里龙庭和胡笳幽怨 的具象感受。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 第一个节气(公历2月3日至5日)。 古时很重视这个一年中的首节。宋人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 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 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 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 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 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 各相献遗。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 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胜,象彩结一类的饰物。金盈之《醉翁 谈录》、庞文英《文昌杂录》、吴自 牧《梦粱录》等书都有记载。立春之 日,家家剪彩或缕金簿为之,以帖屏 风,亦戴之头鬓。“是日,自郎官御 史寺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胜,以罗 为之。近臣皆加赐银胜。”“公卿家 尤重此日,莫不镂金刻缯,加饰珠 翠,或以金银,穷极工巧,交相遗问 焉。”南宋时,风俗与北宋略同。周 密《武林旧事》载,“立春,前一 日,临安府(南宋京城,今杭州)造 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及驾临 幸,内官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是 日赐百官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 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 进,各垂于幞头之左入谢。后苑办造 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 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 直万钱。学士院撰进春帖子,帝后贵 妃夫人诸阁,各有定式,绛罗金缕, 华粲可观。”由此可见,当时立春之日, 整个京城(无论是北宋京城汴京还是 南宋京城临安),朝野上下,何等欢 欣热闹。

这一天,为了象征春天到来,人 们还纷纷戴上彩剪的春燕,使满城中 彩燕翩翩,更增加了春天的气息。陈 元靓《岁时广记》八引《荆楚岁时 记》云:“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 之。”傅咸《燕赋》云:“四气代 王,敬逆其始。彼应运而方臻,乃设 燕以迎止。翚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 未起。何夫人之工巧,式仪形之有似。 衔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王 沂公春帖子云:“彩燕迎春入鬓飞, 轻寒未放缕金衣。”欧阳修云:“不 惊树里禽初度,共喜钗头燕已来。” 郑毅夫云:“汉殿鬥簪双彩燕,併知 春色上钗头。”皆春日帖子句也。

宇文虚中这首《迎春乐·立春》, 开头两句,所写的正是这种动人的佳 节风俗。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沦 陷金人之手,北宋灭亡。次年(金天 会六年,1128年),宇文虚中以南宋 祈请使使金。留而不遣。他作为羁臣, 面对着立春之日旧俗犹存的欢乐情 景,深深地牵动了故国之思,故云: “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 树。”雁是候鸟,秋季由北南迁,春 天由南飞北。春风也总是从东南方向 吹来,先吹绿了江南江北,而后才渐 渐染绿北国的山川,因此,尽管词人 当时羁留的北方,立春佳节,一片欢 腾,他却感到春天尚未到来。只有故 国(南宋)方向飞来的大雁,才能给 自己带来春天的消息。只有绿满长江 南岸的春风,才能给大地带来春色。 这两句,写得既含蓄,又沉痛。这就 是立普斯所说的对“失物” 的“想 象”,“具有更大的心理重量”(《美 学》第六章)。在美学说来,这都是 一种悲剧心态。一个富有吸引力的 人物,一个经常流连的地方,一种富 有魅力的物品,或者是和人们保持着 精神纽带的某些文化氛围,或者是表 现为富有特定社会内涵的多种“象征 体”。它们往往为敏感的诗人所特别 注目,所亲近,所神驰。时间一久, 诗人就会不期而然地把这些可亲可爱 的东西深深地铭记在心,并且把它们 放在一定时空的框架中,表现为特定 的审美关系。欧阳修因为把丽人和花 市、春灯扣合起来,所以再次逢到元 夜,就不由为“不见去年人”而悲。 宇文虚中历经北宋、南宋,又由南宋 使金羁留,此时目睹立春佳节情景, 也必然会产生失落惑,油然生悲。 “天际雁,江边树”,便引起词人无 限遐想。

就在这一片苍茫意象中,诗人浸 入了沉思。这时,宇文虚中在经过一 阵心灵探索后,不仅思旧怀乡,而且 更对故国的命运寄以无限关注。这和 他的《又和元日》诗中的“不堪南向 望,故国又丛台”,同样饱和着忧心 宗社的深情。苍茫故国中,现在的国 君该是怎样呢?风雨如磐的家国又将 如何结局?是不是冥冥之中,会有位 扭转乾坤的人物出现呢?……但不管 怎样,自己的命运多乖,年年月月, 过着变相的囚徒般的生活,背井离 乡,怕已是注定了。

写到此处,悲剧人物的心态已经 是山穷水尽了。但宇文虚中并没有就 此绝望。纵使沉郁,还出以顿挫; 纵 使忧悲,也混和着从容。苏东坡明知 人间悲欢离合难免,人生难以全美, 但他还是抱着乐观情绪:“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窦娥虽说受冤被 杀,但最终也还是实现了她的理想。 这首《迎春乐》的悲剧心态亦复如 此。美好事物的消失并没有使诗人放 弃他的追求。他的希望依然在寂寞中 燃烧。他仍然不失其豪情。一盏在 手,祝愿东风劲吹,并且东风居然有 那么大的能量,把这位长期羁旅的孤 臣吹回中土。结尾的“把酒托东风, 吹取人归去”,显得风度多么挥洒, 器宇多么恢宏,笔底波澜,又是多么 富于变幻!

从眼前异域的迎春引到故国的良 辰往事;从故国的彷徨梦寻到对故国 存亡的忧思转辗;由空间到时间; 再 由山川到人事,确乎都表示了诗人感 情流程中的礁石,阻止了他一贯钟情 的指向。这确乎是悲剧之“堵塞”的弄 人。然而,结尾两句却又是这么出人意 料,以神来之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逆 转,有气魄,有波澜,有骨力,有雄风。

这多少表现了一种中国诗人的悲 剧特色:在迷迷濛濛的苍茫中,忽然 冒出一丝亮色。“山穷水复疑无路” 的境界中,居然看到“柳暗花明又一 村”。

这亮色,这“又一村”,应该说 是不甘于被“堵塞”的“突破”。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