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2019-07-17 可可诗词网-金元明清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 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 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 片东。

这首词写闺情。上片着力写景, 以景传情,渲染意境。“楼宇沉沉 翠几重”,先写身居之所。沉沉,深 邃的样子。翠为青绿色,这里代树 木。能够居住在重重树木掩映着的深 邃楼宇中的人,当然并非贫贱者流, 也许是一位贵族少妇吧。楼宇既层叠 深邃,树木又重重围绕,一个孤身女 子居住在空寂的闺房里,很容易给人 凝愁聚恨,排遣不开的感觉,她自己 很可能正是如此。欧阳修《蝶恋花》 词中说:“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 烟,帘幕无重数。”这位女子,此刻 正是陷在这么一种情境之中。这沉沉 楼宇,重重深翠,客观上将她与世隔 绝。她的视野仅限于楼前的树木和流 水。孤独寂寞,百无聊赖,又值 黄昏,她无可排遣,只得倚楼凝 望。却看到了辘轳亭下,梧桐树的 叶子,在一片片地飘落。辘轳是井上 汲水的装置,看来这亭子的下边,有 一口水井。“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李清照语)从下面的描写 看,这女子也正是处在这种时刻,诗 里没写“愁”,我们想,她也是一个“愁” 字不能了得的。亭子是因楼宇而见, 落叶是因“翠”而见,可见出她的视线 在慢慢转移,所见之物不同,她的心情 也就相应地发生变化。梧桐的落叶,无 非是因为时令和风雨的原因,这使得 她把眼光向高空远方投去。“川光带晚 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河里倒 映着暮色,长虹悬挂在半空里,有虹 的那边天空,好象还在下着雨。这是 一个半雨半晴的傍晚,也是早秋常见 的天气。只有雨云在阳光的照耀下, 才能折射出彩虹来。也因为有阳光, “川光”才会“带晚”。我们可以想 象,此时西边的天空,正散布着流动 的云彩,夕阳从云隙透出来,给流云 镶上了金边,在天空画出一弯彩虹, 而远处,还在雾濛濛地下着雨。这的 确是一个美丽的傍晚,也是一个令人 销魂的傍晚。刘禹锡《竹枝词》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此刻在这位女子的眼里,大概 正相反,这是“西边日落东边雨,道 是有晴却无晴。”河水和彩虹,把她 的心思引向远方,而眼前的景物,又 格外令她心事重重: 树木的身影,在 夕阳中盈涵着浓重的秋意,巢中的鸟 鹊,正在秋风里呼唤着它那未归的伙 伴。秋风是凉湿的,令人渴望温暖; 落叶是萧瑟的,使人想起青春; 而鸟 鹊的叫唤,更令人思念起心爱的人 儿。这真是发人远思,催人归来,呼 唤人归来的时刻。然而,她在心中千 呼万唤的人儿究竟归来没有?这要看 了下文才能知道。

换头,“人不见,思何穷?”承 上文的“望”,也启下文的“思”。 她望穿秋水,那人连影儿也没有。她 愈发烦恼,思念得慌。“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叫人怎能不思念不 已。于是古今无数离愁别恨,此刻都 涌上她的心头,她想了好久,终于得 出一个结论:“断肠今古夕阳中”。 毫无问题,她的体会是对的,这样的 例子太多了。但她的痛苦似乎更甚于 “古今”之人。在恋爱着的人的心目 中,也许常常有这种情形: 只有自己 的幸福才是最幸福的,也只有自己的 痛苦才是最痛苦的。这位女子之所以 觉得自己更痛苦,是因为不仅秋风暮 雨,夕阳唤鹊都让她遇上了,更有那 山头的碧云,现在正在作着离愁别 恨,一片向西飞去,一片向东飞去。 这难道不让人于断肠之上更加断肠 么?

《蕙风词话》卷三中说:“元遗 山为刘龙山(仲尹)撰小传,云: ‘诗乐 府俱有蕴藉,参涪翁而得法者也。’ 蒙则以谓学涪翁而意境稍变者也。尝 以林木佳胜比之。涪翁信能郁苍耸 秀,其不甚经意处,亦复老干枒杈, 第无丑枝,斯其所以为涪翁耳。龙山 苍秀,庶几近似。设令为枒杈,必不 逮远甚。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 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 齐观也? ”这是说龙山词的苍秀,也 许是参之黄山谷而得,但又自有其意 境风格,这就是元遗山所说的“蕴 藉”,和况周颐所说的“韵”“润”。 从这首词来看,上片四句而出八 景——其实还不止此!沈楼重翠,落 桐空亭,晚川垂虹,秋树唤鹊; 下片 又出夕阳、碧山、流云,而这些都以 抒情主体的视线相维系,以其情绪相 融合,不仅不觉散乱,正好合成一幅 整体浑然的图景,青翠之上笼罩着凄 迷,苍茫之中透露着冷清,正是“苍 秀”之极,“韵”、“润”之极。词的 上片,由凝愁而知秋,而望远,而唤 归,下片由望之不见,而夕阳断肠, 而流云作恨,笔笔深入,层层递进。 上片以景传情,下片移情入景,上下 情景交融。而且作语自然,不着痕 迹。不仅蕴藉有致,而且并无黄山谷 “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 (《艺 概》卷四)的毛病。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